登陆注册
418876

凹凸出行陈韦予:创业者如何提升心力?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12-14 20:10:020

来源:湖畔大学公众号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陈韦予,我会选择“反差”,因为这个词准确反映了她身上所呈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张力。

从外表看,陈韦予是个典型的南方姑娘,她出生在上海,长得漂亮、语调温柔;但从履历看,你又会发现,无论工作还是创业,她总在不断地脱离世俗眼中本该知足的生活轨迹,挑战自己的潜力。

我一直好奇,陈韦予身上为何会出现这种巨大的差异化人格,后来才发现这种“冲突”更多源于她的成长经历。她的母亲是知名大学教授,从小就异常严厉,三岁把她送到全日制寄宿幼儿园锻炼独立的性格,要求她必须要拿奖学金……早早就给她规划了一条完美路径。

但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陈韦予反而越发的反叛,她在大学入学后立即休学一年,直接去美国参加了一个文化交流项目,结果为了不回国读书,在美国重读了高四;毕业后去了人人羡慕的外资银行上班,前途明朗,却不顾家人反对辞职创业,2014年又开始第二次创业,有了如今的凹凸出行……

凹凸出行定位是私家车共享平台,凭借颠覆式车源供给和车管家精细化运营体系,目前业务已覆盖全国150座城市,拥有超过1000万用户和近30万辆共享私家车。但看似性感创新的模式,线下运营难度却很高。所以当知道陈韦予在公开答辩现场要分享的是创业者的心力转变时,我虽然惊讶但并不意外,这确实是她一直在靠近的方向。

陈韦予尝试打开自己内心最坚定却也是最柔软的部分,将一个创业者所面临的那些艰难的瞬间交付出来,用自身的经历阐述心力的改变,如何帮助创业者全面迭代,希望你能花点耐心慢慢品味。

请跟我一起回到“湖畔答辩LIVE”,听听她是怎么说的: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创业者心力”。为什么会选这个主题呢?因为当下这种不确定性的内外大环境对创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我自己对这个要求的总结是,创业者的心、脑、体全面发展。

也就是说,创业者除了要通过学习实践来迭代商业的认知,还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以及强大的内心来支撑自己面对创业的压力,所以心力的迭代与认知的迭代同样重要。而且心力的迭代时刻影响着创业者对于团队的管理输出以及企业走向。

外界看创业者经常是耀眼、优雅的,但实际上我们自己看自己的时候,最开始可能是左边这只脚,表面看受了很多伤,再往内看的话,骨架站得非常结实,这其实就是创业者的内心,如果你没有坚实的骨架,只靠伤痕累累的脚趾是站不起来的。

所以心力其实就是最重要的骨架,是保证创业者即便遇到再多失败打击依旧能够顽强站立的力量。

{image=1}

以我自己为例,我在两年前根本没有考虑过“心力”这两个字,因为我觉得创业本身就是一件很让人痛苦的事。

2018年,我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被邀请去美国Esalen Institute参加一个为期七天的学习。当时主办方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很偏僻的岛上,没有电话信号,我只能被迫放下工作,第一次开始向内看自己,这让我整个人的心态有了很大的变化。之后的两年间,我不再像以前那么焦虑,跟合伙人、团队、家人的关系也有了微妙的变化。

我今天所说的心力就是,帮助创业者化解外在、内在压力的力量。为什么是化解,而不是消除呢?因为你一旦走上创业这条路,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当中要如何承受内在与外在的压力?又该如何把压力转化为一个更积极的能量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这可能是很多创业者一直在思考的难题,希望我的经验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内在压力就是创业者自己给自己的压力,比如焦虑自责是常态。创业者需要化解这样的内在压力,用一个相对舒服的状态去向外输出,避免异常焦虑导致“动作变形”。那么,我是怎么化解自己的内在压力呢?

1.做自己的“CEO”

花时间在自己身上是我做的第一步。以前,我一直是团队、投资人、客户的CEO,从来没有关注自己。不过,有的人觉得自己一个人也会经常花时间去思考。

这里我想让大家区分一个概念:我们把自己隔离起来,去思考接下来的战略、组织架构,并不是关注自己,而是在思考工作。

后来,我不断尝试慢下来,先不去担心别人,而是感受自己的感受。慢慢地,我就变得没有以前那么焦虑了,也能够静下心来。

2.了解自己的创业初心

第二步就是了解自己的创业初心,并且这个初心不是对外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而是内在驱动你走上创业这条路的底层原因。我跟很多创业者都聊过,后来发现所有人创业的初衷可以分为四种驱动因素:兴趣驱动、成就驱动、自我价值驱动和使命驱动。

这四个驱动因素的创业有一些不同:对于兴趣驱动来说,你喜不喜欢这件事情很重要。当你不喜欢时,你的热情就没有了,也就没办法让你那么坚持创业这件事了;但对于成就驱动的创业者来说,外部评价和这件事情成功与否很重要,比如我有没有成为不一样的人,能不能成为“村里的希望和骄傲”……

相比之下,在自我价值驱动的创业者眼中,自我评判和自我成长最重要。如果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干的这件事不能让他成长了,可能就会毅然决然地去挑战下一个目标;而对于使命驱动的人来说,这件事情本身必须很重要。

举个例子,一个外科医生根本不关心个人成就,他只关心有没有救活病人;如果今天动了一个手术,没有把病人救回来,对他来讲是很难接受的,因为他毕生追求的使命就是救死扶伤,所以这也会成为他的痛苦来源。

我后来慢慢发现,初心这件事是综合体,它不是绝对的,创业者做一件事可能不止是兴趣驱动,还有一部分是成就驱动、自我价值驱动。当了解了它之后,我就知道我最深的焦虑来自于哪里,也就接受了这个事实,同时也不去评判它,因为初心没有好坏。不管你是兴趣驱动还是使命驱动,都要真实面对自己。

我发现自己最早是自我价值驱动,如果停止成长,就很焦虑、崩溃,所以我从外资银行辞职,去挑战自己的底线,看自己的可能性。做凹凸出行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是兴趣驱动,因为挺喜欢车,也有小部分成就驱动、使命驱动,觉得这是件很酷的事情。

但我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是使命驱动,甚至一度麻痹自己就是使命驱动,直到后来才确定是自我价值驱动。曾经我特别有成就驱动,关注别人是怎么讲我的,怎么讲凹凸的,因为那段时间外界声音特别多,我非常痛苦、焦虑,觉得做不成这件事就不是我了,忽略了自我价值驱动。直到 2~3 年前,我才又回到自我价值驱动,甚至慢慢感受到了使命驱动。

我建议大家可以通过这种内观自己的方式,找到自己最关心的点,最能触动自己的点,因为只有你了解了它,才能试着去理解它。

3.接纳自己、拥抱自己

第三步是要接纳自己、拥抱自己。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的内心经常会跳出另一个自己指责自己,虽然它帮助我做了很多反省和成长,但是我每天晚上都很痛苦,不能安心睡觉。但最近两年,我通过拥抱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逐渐克服了这种情况。

因为我们从小到大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外部刺激,所以内心会给自己建立一个保护机制。这时,“内在批评者”就出现了,它帮助你变得更强大,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当我们辩证地看待“内在批评者”时,反而能够接受它了。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心里非常憋屈,特别想哭。这时,“内在批评者”跳出来说:这点事有什么好哭的,你怎么这么懦弱。我说:我不哭很难受。“内在批评者”说:你一直是一个很强大的人,为什么要哭呢?我说:你能不能不要那么说我,我能不能偶尔不要那么强大,能不能让我偶尔懦弱一下。“内在批评者”就说:你妈妈从小教育你,一定要勇敢坚强,不能害怕。

当时,我发现“内在批评者”变成了我妈妈。小时候,妈妈送我去市立幼儿园,因为我不想去,非常害怕,我就在路上一直哭。我妈就很严厉地跟我说:你不要再哭了,待会儿眼睛肿了到学校要罚站。

我就突然很害怕,马上变脸,我妈妈一路上反复跟我讲:你哭是没有用的,你要自己学会面对,爸爸妈妈不能一直陪在你身边,你必须要自己去面对和解决问题,你必须要变得强大。后来它说:其实妈妈是让你勇敢起来,不是责怪你哭。然后我就开始慢慢接受它说的话,在这个过程中,“内在批评者”变成了我的守护者。

4.学会适当留白

做完前面三步后,我开始学着让自己慢下来。我以前是个节奏极快、行动力极强的人,但我发现,当你做一个创业者的时候,还是需要摒弃一些第一反应和预设立场。

比如我有个习惯:当发生突发事件后,我会马上根据我的经验做出即时反馈,但后来发现,我可以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给自己48小时的思考时间再去反馈,可能这个时候输出的结果要比即时决策好很多。

我稍微总结一下,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创业者化解自己内在压力时可以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①做自己的CEO,真正留时间给自己,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探索内心的底层需求、初心到底是什么。

②拥抱“内在批评者”,试着接纳自己、拥抱自己,不评判自己。

③让子弹飞一会儿,给自己思考时间,不预设,不用惯性思维。

大家在创业过程当中,不仅有自己给自己的内在压力,还一定会面对外在压力。这种外在压力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市场资本和竞争对手带来的压力;第二,创始人与团队之间的内部沟通带来的压力。

1.融资危机

2014年5月,凹凸出行融了第一笔100万美元的天使轮,但很多友商至少融了600万美金。当时这个赛道非常火,我们的100万美金很快就烧完了,9月底账上就没钱了,我们找了无数投资方,但没有一家给我们融资。那个时候,媒体还对比了共享租车界的四大“金刚”,把所有数据都做了对比,包括城市开城数、用户数,给凹凸出行打了最低分。

因为我们刚开始只布局了一个城市,而一个友商上来就布局了46个城市,在我们还没融到A轮的时候,友商宣布融到了6000万美金,差距非常大。当时也有很多投资人跟我们聊,但都没给融资,原因是觉得我们没有移动互联网基因,没有狼性。

其实,共享租车是一个非标的双边交易,如果匹配效率低,即使有几十万私家车主愿意共享汽车,真正成单的却寥寥无几。我们的友商一直在疯狂烧钱,给用户发优惠券,给车主发补贴,虽然平台上有许多注册用户和车辆,但成功订单却很少。那么,商业模式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们后来发现像凹凸出行这样非标的双边交易平台核心有两点。

2.对用户痛点进行排序

第一、供给端;因为凹凸出行不是自己买车,所以平台上没有供给端就没有需求;第二、把非标变成标准化,如果不做标准化,很难提高匹配效率;如果匹配效率低,很多租客就会觉得平台不靠谱,还不如去传统租车公司租车。因此,我们早期就在思考,如果要深耕车主运营、标准化服务,其实是很难快速扩张的。

后来,我们对供给端的痛点进行了排序,进行了精细化运营。私家车车主不像专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因为他赚的是额外收益,他们最关心的首先是安全和便捷,然后才是躺着赚钱。如果前面两个事情不帮车主解决,就很难让一个陌生人把他的车开走。

我们当时和保险公司合作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产品:租赁驾驶人责任险。它是由租客强制购买,旨在租赁期间生效,一旦出现风险,这个保险产品可以去覆盖,不会去动车主原来的商业险。另外,我们给每辆车都安装了智能设备,可以让我们和车主都能实时知道这辆车在哪里,车主可以很安心。

因为供给端的大部分私家车车主是中产阶级家庭,有自己的工作,也都很忙,并不想自己去交接车。我们做了全职的物流来取送车,车管家到车主家里拿车,然后再把这辆车送到租客的地方,两边都非常便捷,这个策略让匹配率迅速上升。

3.不要被经验主义困住

坚守独立思考,不要让经验主义或外部压力去影响你的判断。我一直跟团队说:“我们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也在一个最艰难的时代。最好的时代在于中国有最好的移动互联网基础,有政府支持,最艰难的时代在于中国任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产品,竞争性都非常强,资本驱动非常快。”

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在复杂的战斗中活下来,而活下来就要做出取舍,我们当时走了一些弯路,但现在回过来看,还是坚守了当时的战略,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认识到这个双边交易的复杂性平台,我们把非标的产品进行了标准化,在双边交易的供给端里也认真进行精细化运营,它在早期是一个慢生意,所以你没有办法用其他移动互联网平台快速扩张的成功案例去衡量,但是它一旦形成体系,形成精细化运营门槛后,发展速度就会非常快。

1.团队一派和气就完蛋了

很多创业风险其实都来自于内部。在你刚创业的时候,没有任何资源、经验,找的合伙人应该是当时能找到的最好的合伙人;如果今天公司还发展的很好,我认为就是“存在即合理”,说明你跟创始团队还是有很合理的东西存在,因为任何创业者都不可能找到很完美的合伙人。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今天这个团队,现在可能就是最好的一个状态,但这个过程不是每天等着它发生,而是需要经营的,就跟婚姻一样。

举个例子:我们团队有一个很早就加入的核心高管,个人能力非常强,也非常有经验。但他是一个特别骄傲的人,在创始团队里认为自己特别厉害,开内部战略会议的时候往往是唯一一个跳出来挑战大家的人。

团队不可能一派和气,如果一派和气就完蛋了。团队确实需要有这样一个人存在,但你需要思考如何让他融入团队,如何把他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在创业过程中,虽然表面看起来我和他有很多对抗,但实际上他带给了我非常多的思考和成长。这里的关键点在于,在核心价值观相同但处事方式不同的前提下,如何让创始团队明白各自的底层需求,从而底层打通后,许多内耗就会消失,组织效率就会提升。

2.底层需求从来不冲突

我这里介绍一个比较好的跟团队沟通的工具,它的源头来自非暴力沟通,我把它变成了自己的迭代版本:醒觉沟通。也就是说,我们在跟创始团队或合伙人沟通时,依然要保持醒觉的状态。醒觉沟通有四个步骤:

①当我要去跟一个人做矛盾点沟通,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先陈述事实;

②表达自己的感受;

③挖掘底层需求,告诉对方你的底层需求,也要挖掘他的底层需求是什么;

④请求改变,你要预设沟通过后,他还是不会改变。这样,你也不会太生气。

这里我要强调两点:一、每个人的需求都是不冲突的,有矛盾的是满足需求的策略产生了冲突,而不是需求本身;二、在沟通的时候,保持对于自己“真实需求”和对方“真实需求”的觉察和感知。

举个例子:太太星期五晚上想去练舞蹈,因为这是她非常重要的独处放松的时间。这时,老公说,星期五晚上定了一顿烛光晚餐,能不能一起去吃。太太说:sorry,我平时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练舞蹈,而且已经约好了。他说,我好不容易定到这个餐厅,已经都订好了。接下来,两个人就开始吵架了。

最后静下来聊的时候,你会发现,太太的底层需求是给自己留空间,然后老公的底层需求是找人陪他倾诉。两个人的底层需求都没有错,但冲突的是什么?冲突的是时间,底层需求正好都发生在这个时间上,所以最好的策略是换时间再约。

很多时候,冲突都是表面的。当你深挖的时候,你才能发现你的底层需求和对方的底层需求,但这个深挖的过程是需要努力的。

如果总结一下,那化解外部压力的两个方法:

①坚守深度思考,当受到外界很多压力和影响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思考空间;

②在沟通的时候,尽可能去深挖对方的底层需求。

3.当你开始焦虑就很难深度思考了

任何时候,所有事情的优先级都没有保护好你这颗“心”的优先级高。认知迭代都是需要你去成长的,但当你的心开始焦虑了,不舒服了,其实会影响你的状态,这时就很难再去做到比较好的迭代或者深度思考。

我们一生都在做认知和赋能,但大家平时可能会忽略觉醒和疗愈。不过,我觉得这四件事情同等重要,因为这个时代需要创业者是心、脑、体的全面发展。

最后想用稻盛和夫的一段话来与大家共勉:

我们降临俗世,经受各种风浪的冲击,尝尽人间的苦乐,或幸福、或悲伤,一直到呼吸停止之前,我们都不懈地、顽强地努力奋斗。这个人生的过程本身,就像磨炼灵魂的砂纸。人们在磨炼中提升心性、涵养精神,带着比降生时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人世。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张亚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