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2966

新加坡“小贩文化”申遗成功,李显龙感谢经营者

环球网2020-12-18 06:17:560

原标题:新加坡“小贩文化”申遗成功,李显龙感谢经营者:“满足国人口腹之乐,丰润国家精神滋养”

[环球时报记者 辛斌 刘皓然]历经近三年时间的努力,新加坡“小贩文化”16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这是新加坡继2015年植物园成功列入UNESCO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第二次申遗成功。新加坡小贩摆摊的饮食文化始于殖民地时期,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小本经营的草根阶层通过辛劳与汗水极大促进了该国多民族的饮食文化融合,共同打造了“舌尖上的新加坡”。

据新加坡《海峡时报》17日报道,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16日晚召开第15届会议,正式宣布将新加坡“小贩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方面的认可标志着新加坡拥有了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国的“小贩文化”今后将与中国的京剧、印度瑜伽等国际知名文化符号共享盛誉。在线上评审环节,24名委员会成员一致同意了新加坡的申请,整个评审过程耗时仅3分钟。但在此之前,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国家环境局以及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等机构为申遗一事奔波了近3年时间。

对于这项殊荣,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唐振辉对全体国民、特别是行业从业者表达了感谢,称“小贩文化”为举国上下的“共同荣耀”,并承诺将捍卫这一文化遗产。《海峡时报》称,申遗成功意味着新加坡今后有义务保护这一文化现象,政府今后每6年须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报告,展示文化传承事业的工作成果。

新加坡总统哈莉玛发表声明称,“小贩文化”是新加坡饮食传统的一大特色,它不仅塑造了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更为国家文化多样性作出贡献。对许多新加坡人来说,小贩中心是一个方便的社区餐饮空间,让各行各业的人都能享受到价格低廉的多元文化食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亦对该国数代经营者表达感谢,称他们“满足国人口腹之乐,丰润国家精神滋养”。

据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显示,早在19世纪,新加坡的小贩们就在街头巷尾摆路边摊。当时的从业者和顾客往往都是穷苦之人。由于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路边摊上往往汇聚着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印度甚至西方国家的菜色,这些移民以自家的“私房菜”招徕顾客,再将看家本领代代相传、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新加坡独有的多元餐饮文化。

然而,由于从业者良莠不齐、经营环境恶劣,且当局疏于管理,“路边摊”集中之地必然伴有严重的卫生隐患,甚至滋生各类暴力和犯罪活动。随着新加坡城市化的推进,该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渐出现成规模的小吃中心、美食广场——即“小贩中心”,当局将摊位统一集中在固定区域规范化管理,小贩持证上岗。

时至今日,“小贩文化”已成为新加坡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李显龙2018年曾将小贩中心称作“社区餐厅”,更有媒体将之誉为“国民食堂”。新加坡的街边小吃早已不再是廉价食品的代名词,但价格依然“亲民”:一般而言,在小贩中心以3-4新元(约合15-20元人民币),就能吃一顿饭。在整个新加坡,共有100多家小贩中心。很多新加坡人的一天都和小贩中心联系在一起:早上一杯咖啡、一份咖椰烤面包,中午一份海南鸡饭、杂菜饭或者炒粿条,晚上再来份酿豆腐或者鱼头米粉。在中国,如果不想做饭,就点外卖。而在新加坡,如果你不想做饭,那就去楼下的小贩中心。

从政要富豪到普通百姓,都可能是小贩中心的常客。2014年,媒体曝光李显龙出现在红山市场小贩中心,在一个炸鸡翅摊位前排队30分钟。

不过,新加坡小贩饮食文化的传承已经出现“青黄不接”的态势。新一代年轻人已经很难做到像父辈那样,在拥挤的街道食肆一天工作10至16个小时,今年的新冠疫情更是对该行业造成重大打击。新加坡政府近年来也格外关注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于今年推出了“小贩培训计划”,为有意向的从业者进行食品安全、餐饮制作以及商业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甚至还会教他们如何使用社交媒体及外送软件。新冠疫情期间,政府还为商家提供了每月最低500新元的租金减免。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小贩文化的申遗成功,该行业定能“重振旗鼓”。

责任编辑:张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