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6097

正式“分手”!脱欧过渡期结束,英欧关系回不来了?

中国新闻网2021-01-01 09:01:240

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1月1日电 当地时间2020年12月31日23时,随着英国脱欧过渡期正式结束,持续4年多的脱欧“马拉松”终于暂告一段落,也使“剪不乱、理还乱”的英欧关系自此进入新历史阶段。

在这纸艰难谈判达成的协议基础上,英国及欧盟未来关系将如何发展?由脱欧引发的一系列变化,又将对英欧带来哪些影响?

{image=1}

一纸协议为英欧“分手”划上句点?

历经一次公投、两届大选、三任首相、四年多“挣扎”,在2020年年末,英国终于与欧盟达成“脱欧”贸易协议,驱散了笼罩英欧头顶多年的“无协议脱欧”阴霾。

据报道,这份协议覆盖欧英商品和服务贸易、投资、竞争、税收、交通、能源、渔业等方方面面。

根据协议,2021年1月1日后,双方将对适用原产地规则的所有商品实行零关税和零配额。而对于一度成为谈判“瓶颈”的渔业问题,双方将就共同管理欧英水域渔业资源制定新框架,兼顾彼此渔业和渔民的利益。

英国首相约翰逊在宣布协议达成时表示,英国重新掌控了自己的命运和法律,相信该协议将为英欧关系带来了新的稳定性。

然而,达成协定并不意味着英国脱欧的剧情就此终结。金融服务内容的缺失,协议中的过渡性安排……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周弘看来,“英欧双方的矛盾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遗留问题”可能为将来出现矛盾埋下伏笔。

当地时间2020年12月22日,英国拉姆斯盖特,等待穿越英吉利海峡的卡车停在曼斯顿机场的跑道上。

一次“边检”如何改变民众生活?

事实上,脱欧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已经浮现。

2020年12月,当在英国发现变异病毒的消息传出后,欧盟多个成员国对英国关闭边境,法国甚至一度切断英法主要货运通道,导致上千辆驶向法国的货运卡车滞留在英国肯特郡,排起长龙,也使欧洲大陆的货运卡车无法入境英国。

这一状况,被不少人视作英国脱欧过渡期结束后日常的预演。

“从2021年1月1日起,欧盟法律将不再适用于英国,”一位欧盟消息人士说,这意味着“英国将成为非必要旅行限制的第三国”。也就是说,受目前新冠防疫措施的限制,英国公民从2021年1月起,将面临大部分欧盟国家的旅行禁令。

但“隐忧”可能不止如此。根据英国零售协会(BRC)的数据,英国约30%食品供应来自欧盟,但双方商品今后需面临更严格的海关检疫及监管标准,再加之物流速度放缓、商品价格上涨等问题,英国食品及货物供应遭受冲击似乎已成为必然。

{image=2}

一场告别能否使英欧各自安好?

英国“脱欧”后,双方前路如何?

脱离欧盟的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无疑将对英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预计,脱欧将令英国未来1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下跌4%,并流失数以万计职位。

英国在脱欧贸易协议谈判过程中,对渔权问题做出的妥协,实际上伤害了英国内部以捕鱼业为主的地区。周弘分析说,“对于这些利益受损方,英国必须有一个重新的安排,如果没有重新的安排,英国就将面临内部瓦解和矛盾上升的可能性。”

而欧盟的前景也难言乐观。根据前欧盟预算委员冈瑟·厄廷格的说法,英国脱欧每年将产生120亿至150亿欧元的资金缺口。欧盟短期内也难找到其他城市,取代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

更重要的是,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及欧盟主要经济体,英国脱欧势必冲击欧盟在国际政治和军事上的影响力。在解决内部问题的同时,欧盟也需要参与世界博弈。如何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欧盟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image=3}

一次“脱欧”将改变欧洲一体化进程?

从《罗马条约》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再到《里斯本条约》,从六国缔约的煤钢共同体到曾有28国参与的欧盟,回望70多年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期间虽历经坎坷,但总能通过“理性妥协”化险为夷。

然而,英国2016年的一次公投,放飞了脱欧这只“黑天鹅”,使欧盟失去了一个重要伙伴,开了国家退出区域合作联盟的先例。对此,该国时任央行行长卡尼曾直言,英国脱欧是“去全球化”的一个例子。

“英国脱欧是一种不太好的示范,但英国带头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没有出现。”周弘指出,“从2016年以来的4年多时间,英国脱欧的艰难过程,让很多蠢蠢欲动的欧盟国家都认识到,这是得不偿失的”。

“对欧洲未来的发展,脱欧不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周弘称,“欧洲一体化进程会有一些变化,但我暂时看不到解体的明显迹象。”

{image=4}

近日,《卫报》发表评论称,只有在英国,脱欧才会被视为英雄主义;在外界看来,这一直是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英国必须立即重建因退出欧盟而受到破坏的战略联盟,恢复作为一个负责任国家的声誉。

“我们称为起点的地方常常是终点,结束亦是另一个开始。”因脱欧公投放飞的“黑天鹅”已落地归林,但这种因分离而确定的新关系,也许如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所说,“甜蜜而悲伤”,而英国以巨大的代价换来的“自由”是否值得,将有待时间检验。(李弘宇)

责任编辑:王永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