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7222

垃圾分类“推广元年” 46城分类系统基本建成,广深对标世界一流

21世纪经济报道2021-01-07 02:41:350

原标题:垃圾分类“推广元年”: 46城分类系统基本建成,广深对标世界一流

2021年1月1日,《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等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各地垃圾分类“再下一城”。

在2019年全面启动之后,2020年已进入垃圾分类的“大推广时期”。2020年12月10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的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上,宣布46个重点城市已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系统。

除了重点城市之外,全国其他城市在垃圾分类上的推进速度不一,但很多地级市也已经启动垃圾分类的宣传和配套工作。

“2020年上半年,各地垃圾分类工作受到疫情的一定影响,一方面是因为基础设施无法开工建设,另一方面在公众宣教活动上的频次减缓了很多。”环境产业运营发展智库高级分析师晏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但是,2020年下半年整个进度又重新调整了回来,一些城市比如深圳在垃圾分类的规章制度上有诸多进展,广州在垃圾分类的末端建设上也取得较快的进度。”

目前来看,上海、宁波、广州、深圳等城市在垃圾分类的推进上走在前列,很多城市也提出了自身的目标。

2020年12月23日,针对《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玮表示,广州、深圳作为国家率先实施垃圾分类的重点城市,对标世界一流湾区先进水平。

重点城市率先推进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年,全国城市清运垃圾的总量达到了24206.2万吨,以全国总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每年的垃圾清运量为0.173吨。这一数据正在逐年增长,2015年为19141.9万吨,2015年到2019年涨幅达到26.46%。

在这背后,既有我国城市垃圾清运体系的逐步完善,也有中国人生活方式改变,如快递、外卖等带来的垃圾增量。整体来看,城市垃圾清运体系越完善、生活水平越富裕的地方,垃圾清运量越多。

数据显示,北京与上海是人均垃圾清运量最多的两地,2019年,北京清运总量为1011.2万吨,以常住人口计算,单人单日垃圾清运量1.29千克;上海清运总量750.6万吨,以常住人口计算,单人单日垃圾清运量0.85千克。

不过,如果从31省区市的清运总量上看,广东是最多的地区。2019年,广东省城市生活垃圾清运与处理总量达到了3347.3万吨,占全国24206.2万吨总量的13.8%。较为发达的一些地区如江苏、浙江、山东等地,清运量也超过1500万吨。

为此,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正逐步升级,也在我国各城市快速落地。

根据此前的日程表,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上述住建部的会议提出,目前,全国46个重点城市已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基本全覆盖,分类运输体系基本建成,分类处理能力明显增强,垃圾回收利用率不断提高,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加快养成。

比如,广州此前表示,目前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分别达到99.1%、95.5%。

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薛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2020年修订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除46大重点城市之外,2020年其他城市也在逐步推行垃圾分类。

“目前来看,上海、宁波、广深等城市在垃圾分类的推进上比较好,几个城市各有特色,采取的路径也不同。”他表示,“比如前端的垃圾分类的强制、细致和普及程度,上海做得较好,导致分出的垃圾纯净度较高,广州、宁波在后端大型垃圾厂的建设上做得较为突出,深圳则是利用更多分散的途径来解决垃圾问题。”薛涛表示。

比如,上海的数据显示,与2019年相比,上海2020年1月-11月可回收物回收量6198吨/日,增长53%;有害垃圾分出量2.6吨/日,增加3.3倍;湿垃圾分出量9428吨/日,增长27%;干垃圾处置量14178吨/日,下降20%。

资源化利用待破局

“据我了解,目前重点城市在垃圾分类上,重点抓的是设施和体系建设,包括收运体系、餐厨垃圾,包括末端的处理垃圾的体系,进度正在不断推进。”晏磊表示。

事实上,目前中国各大城市在垃圾后端处理能力上在不断提升。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逐年提升,2019年已经达到了99.2%。在这背后,是各地不断的建设垃圾处理设施。

以广东省为例,“十三五”以来,广东新建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99座,新增处理能力9.4万吨/日,占现有处理能力的6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90.06%提升到99.95%,焚烧处理能力占比从34.41%提升到66.78%。

而广州的数据显示,目前广州已设置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位约1.8万个,配置1.6万座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9.7%。目前建成5座资源热力电厂和3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形成了“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填埋兜底”的垃圾处理格局。

晏磊表示,数据显示,从全国各大城市垃圾焚烧厂的烟气排放控制上看,广深的排放能力控制在珠三角最佳,在全国也表现优秀。

然而,垃圾资源化利用仍然面临困境。

一位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垃圾分类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垃圾的回收价值过低,因此各大城市还很难打通垃圾分类的全链条环节。

薛涛表示,从垃圾分类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上看,我国各大城市已经较高,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可持续。“现在垃圾分类很多都靠着财政补贴来维持,这些财政补贴是否能一直持续,效益在哪里?另外从整个资源循环利用来看,垃圾分类之后,利用的效率如何,有没有一个评估?如果分类之后,可利用垃圾最后也仍然进行焚烧发电,资源循环利用比例没有提升,那么和分离前的效果类似。”

从2020年来看,薛涛指出,最为红火的垃圾分类市场是有机垃圾的处理处置市场。另外,可以展望的市场是前端的低成本智能垃圾分选市场,以及可回收物的回收市场。“现在很多可回收物的价值不高,导致很难循环,比如塑料、衣服的循环价值很低,这时候就需要技术突破,使回收物的价值进一步被挖掘出来。”

因此,为应对垃圾清运量逐年上升的局面,需要垃圾前端减量和后端分类相结合。以广东为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余建红在广东垃圾分类发布会上指出,广东新的条例,增加了“源头减量”专章,鼓励使用可再利用、可再生、可降解等有利于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产品,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从源头避免“垃圾围城”的现象。

(作者:陈洁 编辑:周上祺)

责任编辑:李桐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