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743

少数派投资:房贷新政影响有限 看好银行的逻辑没有改变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1-01-07 15:47:060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房贷新政影响有限,看好银行的逻辑没有改变(少数派投资)

少数派投资

2021牛年开年,上证指数延续涨势站上3500点,银行、地产却双双下跌,短短几日,板块市值已蒸发数千亿,主要原因在于,房贷新政对银行地产贷款约束引发市场担忧。

监管要求,国有行和股份行(含3家大型城商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分别不得高于40%/27.5%,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分别不得高于32.5%/20%,并设置2-4年过渡期。

政策压制,板块股价回调之际,银行股还能买吗?

房贷新政对银行业绩影响有限

券商测算,35家上市银行中,仅10家占比超过上限。国有大行及股份行主要压力在于个人住房贷款超标,其中,招行、兴业房地产贷款占比超出5.7pc、6.2pc,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出4.7pc、5.7pc。

政策规定,超过2pc以内,过渡期为2年;超过2pc以上则为4年。未达标银行需降低,已达标银行也要保持稳定。

银行之所以偏爱房地产相关贷款,主要原因在于个人按揭贷款风险权重地、资本金消耗少、不良率低,综合回报较好。新政下,未来几年新增贷款结构会发生变化,银行要花更多精力寻找按揭以外的优质资产,这与监管一直以来强调的“金融服务实体”的导向一致。

政策将影响未来地产贷款增速,但这块业务也不会出现负增长。从全行业看,房地产对公贷款增速将从15.2%下降到11.2%,个人按揭从13.9%下降到10%。按4年达标测算,招行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将从2020H1的37.8%下降到2021-2024年均18%,兴业从33.2%下降到年均17%。

这对银行未来业绩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收益率上,个人住房贷款(主要部分)利率长期略低于一般贷款40bp左右,对公房地产贷款高于一般贷款利率50-100bp,随着房地产贷款额度收紧,相关贷款利率可能会抬升。同时,如果银行增加高收益贷款的投放,如消费贷、信用卡等,甚至可能提升息差水平。该因素负面影响不大。

{image=1}

资产质量上,按照券商数据,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在0.3-0.5%,而银行贷款的整体不良率为1.96%,是不是意味着贷款结构调整将带来银行资产质量恶化?

未必如此。

1.96%的平均不良率是当前已发放贷款的静态数据,而我们担心的这部分增量贷款还没有投放出去,不能简单以账面存量风险外推增量。不少银行存量对公不良率偏高,主要是历史存量包袱所致,银行对增量贷款的审慎态度也决定了潜在风险的可控。

总而言之,房贷新政将影响银行未来信贷投向,银行会面临收益、风险、资本消耗的再平衡,但对银行业绩的实质影响不大。

我们为什么看好银行股

投资中,我们始终面临短期冲击与长期逻辑间的权衡。疫情扰动、政策调控,市场会对短期的局部问题过度聚焦、过分外推,偏极端的情绪反而为长期逻辑的参与提供了有利时机。

下面,我们以率先出清并已实现ROE回升的银行龙头招行为例,进一步说明银行股投资逻辑及相关指标的有效性。

说明:仅对历史案例进行剖析,不构成任何当前个股建议。

2015-2016年,相比同业,招行不良率提升明显、显著高于可比同业。从当时的券商观点看,大家普遍担心该行资产质量比同业恶化更加严重,该行估值也一度回落到了1倍PB。事实真的如此吗?

{image=2}

贷款的“良”与“不良”的认定有很大的主观成分,我们看到一家银行的不良率上升可能是资产质量更差、也可能是认定严格、更快暴露与处置。

当时的招行属于何类?我们可以用关注类、逾期贷款占比来辅助判断:在此期间,招行逾期贷款反而优于可比同业的(关注类也优于同业),这说明该行15-16年更高的不良率并非资产质量更差、而是率先暴露所致。

随后的事实印证了这一点,招行不良率率先拐头向下,资产质量持续向好。借助逾期、关注类贷款与不良贷款之间的偏差,能够在多数人更关注的“不良率”数据好转前,及时了解到该行更真实的资产质量情况。

恰恰是多数人对公司基本面信息的错误解读,提供了良好的超额收益机会。

{image=3}

过去几年,招商银行资产质量的向好及拨备的充足以“减值费率”持续下行反映在利润表上,并带来了招行ROE的率先拐头向上,17-19年招行均达到两位数净利润增速,实现了估值、业绩双升的戴维斯双击,该行领跑银行业。

{image=4}

招行的案例,较为全面地反映出了银行股研究的共性问题:

不良认定的偏主观性,存量不良跨期腾挪,关注、逾期指标良好的辅助效果,历史不良包袱处置对当期业绩拖累,以及出清后减值费率趋势下行带来的盈利回升。

从当前时间点看,越来越多的银行正表现出类似的情形:

如下图所示,近年来上市银行平均关注+不良率持续下降。今年疫情冲击下,不良率虽然提升了0.5%,但主要是由于不良认定严谨度的提升、更多原来算不上不良的资产被认定为了不良,这表现为关注类占比下降更多、降低0.12%,银行资产质量反而在持续改善。

{image=5}

与此同时,监管压力下,银行加速不良暴露及拨备计提,非标拨备也已计提到位,2020年的减值费率飙升到了历史极值,而存量风险却在充分释放,利润反哺空间非常可观。

{image=6}

当前时间点,我们之所以看好银行股,不仅仅是因为低估值,更重要的是,主要银行已处在10年不良周期的出清阶段。

疫情加快了银行存量风险暴露,监管指导压力将行业性风险出清的时间点进一步拉近,未来2-3年减值费率下行推动盈利拐头,实现业绩、估值双升的核心逻辑并没有改变。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逯文云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