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事件背后:“即食”“鲜炖”燕窝蹿红 至今未有国家标准
原标题:“即食”“鲜炖”燕窝蹿红 至今未有国家标准
法治周末记者 宋媛媛
前不久,快手直播平台主播“辛巴”(本名辛有志)被指直播带货的燕窝产品涉嫌造假一事,备受关注。事件的起因是“职业打假人王海”注意到消费者反映了“辛巴燕窝”涉嫌造假,便把产品送去检测,发现燕窝存在质量问题。2020年11月底,“辛巴”团队公开道歉并作出“退一赔三”的承诺。之后,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管局已介入调查该事件。
2020年12月23日,据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辛巴方在直播带货过程中,仅凭融昱公司提供的“卖点卡”等内容,加上对商品的个人理解,即对商品进行直播推广,强调商品的燕窝含量足、功效好,却未提及商品的真实属性为风味饮料,存在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行为,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辛巴公司被罚90万元。而燕窝提供方被处罚200万元,处罚原因是商品标签存在瑕疵。此外,辛巴的快手账号被禁60天。
此事件虽已告一段落,但是在一些直播平台,仍有主播反复介绍着吃燕窝的好处:“孕期滋补,一食两补”“孕期补充燕窝酸,宝宝更聪明,妈妈更美丽”“全方位滋补吃出好气色”“口感顺滑,多吃不胖”……
一些视频平台上,还有不少燕窝推出情景剧广告,在这些视频广告的评论区,不少网友询问价格、功效,点击量和评论量均过万次。但是,也有不少网友发出质疑,认为其功效不抵鸡蛋,买燕窝就是在交“智商税”……
据了解,从2018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燕窝行业,燕窝产品的种类也越发丰富,尤其是“即食燕窝”“鲜炖燕窝”等燕窝产品的销量迅速蹿红。燕窝究竟为什么这么火?买燕窝产品是否在交“智商税”?
同一品类 规格大相径庭
近年来,燕窝逐渐成为人们养生与馈赠消费的热门商品。
京东健康联合南都、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健康消费发展白皮书》显示,在滋补养生类目中,燕窝独占鳌头,成交额占比接近三成。
另据国燕委发布的《2019年中国燕窝行业白皮书》显示,我国燕窝基本上靠进口,2019年进口食用燕窝183.2吨,燕窝饮品21.5吨,食用燕窝进口总量同比增长73.3%。
然而,在朋友圈各种燕窝营销广告刷屏,电商平台直播网红也纷纷带货燕窝产品的背后,却是燕窝产品的良莠不齐,即使同一品种的燕窝产品,在制作工艺、关键指标、保质期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有的甚至真假难辨。
有的是在固体物比例、干燕窝含量等方面存在差异。例如,在某电商平台上,一款标明产地为河北省廊坊市鲜炖燕窝,每瓶45克,约合100元一瓶。产品标明每瓶固形物含量在90%及以上,干燕窝含量在1克至2.5克之间。而另一款产地为天津,名为“肌X”的鲜炖燕窝,每瓶50克,每瓶约为75元。其固体含量在70%到90%之间,干燕窝含量在2.5克至5克之间。两款鲜炖燕窝的保质期均为15天。
还有一些燕窝产品在保质期方面差距较大。某直播平台上,一位主播表示,其代理的某款鲜炖燕窝,每瓶100毫升,干燕窝含量为3克,每瓶100元,保质期只有7天。而某电商销售平台上,一款名为“燕××”的鲜炖燕窝,45克一瓶,约合67元一瓶,固形物含量90%及以上,干燕窝含量在2.5克至5克之间,保质期有60天。
此外,在平台上不乏进口燕窝产品。这些进口燕窝产品与国产产品差距较大,尤其是在干燕窝含量和保质期方面。例如,一款号称泰国皇室贡品的某款泰国进口即食燕窝,每瓶只有1.76克干燕窝。宣传页面上称,产品功效为:“美容养颜,滋阴润肺,强身健体”,还号称产品具有4大营养,包括“有25种氨基酸”“GF美容因子”“丰富微量元素”“水溶性蛋白质”。约合23元一瓶,含量为每瓶42m,产品介绍上称燕窝品质为金丝雀,保质期高达720天。
纵观上述几款燕窝,无论从产品规格、关键指标,还是价格、保质期等区别都较为明显。例如,虽然同为鲜炖燕窝,固形物含量有的占比90%,有的占比70%到90%之间,还有的没有标示固体物含量;保质期有的7天、有的15天,还有的高达60天。
国标缺失 易打擦边球
燕窝产品,尤其是近年来走红的“即食燕窝”“鲜炖燕窝”产品在关键指标上大相径庭,很大程度上源于国家标准的缺失。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田丰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市面上出现的即食燕窝或者鲜炖燕窝,都只是商家的营销名词,并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不同厂家的制作工艺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方便消费者而开发的。一般而言,主要以干燕窝为原料,通过泡发、调配、炖煮、包装、灭菌等一系列处理之后制成。鲜炖燕窝未经过高温杀菌,保质期较短;而即食燕窝经过高温杀菌,保质期长一些。从制作角度来看,一般是在原料和调配环节进行一些操作,如原料要求相对较低,添加其他配料等。
“虽然没有国家标准,但是目前已经出台了团体、行业标准。”有业内人士表示,燕窝的相关标准分为国家、行业、团体、地方和企业标准等,其中国家标准又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主要由行业标准归口部门统一管理,团体标准则由学会、协会、商会等社会团体制定。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曾指出,国家、行业、团体、地方和企业等的标准也是不同的。在燕窝行业标准里,规定级别有特级、一级、二级三种。蛋白质含量都不得低于30%,唾液酸含量都不得低于5%。而2018年制定的即食燕窝团体标准中,只规定唾液酸含量不低于0.5%即可,并没有对蛋白质含量作出规定,这和行业标准相比是非常低的。
朱毅认为,目前燕窝制品只有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并无国家标准出台,所以乱象与打擦边球的情况较多。
2018年3月,中国药文化研究会发布《即食燕窝》团体标准,明确要求即食燕窝产品需要标注干燕窝含量。该团体标准按照100g燕窝液体中干燕窝含量分为三类,即1g至2.5g之间、2.5g至5g之间以及大于等于5g,对应分为经典型即食燕窝、浓稠型即食燕窝和浓缩型即食燕窝。对于燕窝中最重要的成分唾液酸,标准要求每克即食燕窝中唾液酸含量大于等于0.5毫克。
对于燕窝原料,上述团体标准的要求是“燕窝原料需检验合格,符合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要求,原料应不变色、不霉变、无异味”。但对于燕窝具体用料、分级并无确切标准。
2020年12月6日,中国药文化研究会发布的《鲜炖燕窝》团体标准也开始实施,该标准要求燕窝原料需检验合格并符合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原料应不变色、不霉变、无异味。但对于燕窝的具体用料和分级并没有确切的标准。
还有专家指出,由于没有国家统一标准,某些燕窝产品除了某些关键指标的差异,还可能有质量上的瑕疵。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家委员会成员阮光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金丝燕类的巢通常建在悬崖峭壁上,采集困难,产量十分有限。市场上居然有这么多的燕窝类产品,你确定你买到的燕窝就是真的吗?之前就发生过多起燕窝造假的案例”。
亟待出台国家统一标准
近10年,我国燕窝相关企业注册量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
企查查数据显示,经历过“毒血燕”事件后,2014年起我国燕窝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5年相关企业注册量达1493家,同比增长72%。随着即食燕窝、鲜炖燕窝等消费的崛起,燕窝行业间的竞争逐步趋向白热化,2017年至2019年我国燕窝相关企业年均注册量是2037家,其中2018年注册量是近10年最高,达2121家,2019年相关企业注册量稍有下降,达1989家。
值得注意的是,燕窝行业这轮快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电商、微商等的作用。国内一家知名燕窝代工企业董事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代工厂承担着500个至600个微商品牌的代工业务。据其估算,行业内微商、电商的销售体量和市场份额甚至占到行业销售总量的90%,尤其是微商,已经超过电商,占到其中的60%左右。
然而,在这近万家的燕窝相关企业中,相关数据显示,六成以上的燕窝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21%的燕窝相关企业曾出现过经营异常,另有100多家企业曾受到过行政处罚或有严重违法行为。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标的缺失对于行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想要走出混乱发展的阶段,不仅需要从业者的自律,更需要国家标准的约束,因此目前亟需制定国标,规范行业发展。
责任编辑:王蒙
制造业产业链一线:外贸回暖在路上 中国制造打造全球经济压舱石
全球疫情仍在蔓延,海外一些国家的产业链受到了极大冲击。但在中国,曾一度坠入冰点的出口贸易,骤然刮起了一阵回暖风,位于浙江金华的家纺工厂横岗家纺日前在一个内贸批发平台上接到了国际品牌ZARA定制几十万条桌布的订单。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订单占到今年公司订单总量的六成,接单后营业额比去年同期暴涨了5倍。责任编辑:薛永玮0000安徽通报11批次不合格食品 广德大润发上榜
中国网财经12月11日讯(记者里豫邓玉蕊)记者从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因销售不合格食品,广德大润发商业有限公司被通报。据了解,此次并非该企业首次因销售不合格食品被通报。0000腾讯关联公司入股云图动漫 后者从事原创动画漫画相关业务
天眼查APP显示,1月28日,广州云图动漫设计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林芝利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后者为腾讯关联公司。同时,该公司注册资本由244.7059万元人民币增加至305.8824万元人民币,增幅为25%。0001北京一罗森便利店食物掉地继续卖 捡起来冲了冲又放回锅里
来源:锅里有东西【#北京一罗森便利食物掉地继续卖#捡起来冲了冲又放回锅里!这事儿你怎么看?[吃瓜]】网友爆料:今天,北京高碑店罗森便利店,当着顾客面,关东煮眼看着掉地上,捡起来用水冲了冲又放回锅里!0000版权费博弈升级背后:PP体育转型谋生
版权费博弈升级背后:PP体育转型谋生来源:北京商报记者丨钱瑜王晓2月7日,针对意甲联赛停播事件,PP体育相关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就价格和权益问题,还在与意甲方面沟通”。北京时间2月6日凌晨,拥有意大利甲级联赛新媒体独家转播权的PP体育停播意甲联赛,引起业界关注。这也被业界视为继英超之后,PP体育的第二次版权博弈。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