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资产管理蔡志鹏:“上下左右”的立体投资体系
基金经理英雄榜 点拾投资
导读:东方红资产管理是国内价值投资体系的领军机构,过去几年也在不断深化他们的价值投资体系,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开放,但背后对于价值的“准绳”没有任何改变。点拾投资也有幸成为非常了解东方红资产管理的“外部观察家”,我们在过去一年访谈了接近20名东方红资产管理的基金经理。
我们在近期访谈了东方红资产管理的一位实力基金经理——蔡志鹏。作为化学博士出身的蔡志鹏,对于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有深刻认知。他发现在化工和工程机械领域,中国通过更低的人力成本、完备的配套设施、更高的劳动效率,诞生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有些企业已经成为全球龙头,也有一些企业正在成为全球的龙头,沿着这个投资“范式”,能找到一大批被市场忽视的大牛股。这些公司不仅具备很强的成长性,估值也很低,在当下的市场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在蔡志鹏的投资框架中,构建了一套“上下左右”的投资体系:上,代表自上而下的产业链结构研究,把握中国经济产业趋势的发展,能大大提高投资的胜率;下,代表自下而上的个股研究,对于企业长期跟踪,不断积累认知能实现可复制的投资收益;左,代表全球产业链的横向比较,对比美国、欧洲、日本的历史,能更好把握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右,代表对于这个产业链历史发展的纵向研究,从中理解这个产业链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生命周期。
蔡志鹏也极其看重具体的投资执行,他发现人们经常会高估自己的自控力,低估自己的贪婪和恐惧。他会定期对自己每一笔投资进行复盘,了解如何优化具体的投资执行。他把执行层面作为自己的投资“原则”,设立目标后通过反馈机制不断优化投资流程。
{image=1}
以下,我们先分享一些来自蔡志鹏的投资“金句”:
1.本质上,我希望寻找能够支撑一个公司长期走下去的要素,从价值创造能力、企业的价值观到竞争力的变化,都是能让一个公司持续增长的驱动力
2.我的投资框架就是自下而上找好公司,再结合自上而下看产业趋势,并且辅助国内外的横向比较和历史的纵向研究,最终形成一个“上下左右”立体的投资体系
3.我们如果能够把握产业变迁,就能大大提高选股的胜率
4.即便在一个好赛道中,也不能躺赢,必须对里面的公司进行精挑细选,找到特别有创新力,能不断进取和进步的企业
5.我觉得在中国的化工和机械领域,会冒出一批“重生型”企业
6.制造业竞争力是需要完整的生产元素,并不单一依赖人力成本
7.在生产环节越长的领域,化工龙头企业越容易通过一体化和规模优势建立起竞争优势
8.除非公司出现了量变到质变,才可以打破原有的估值区间,如果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是市场认知度提高了,是不足以打破估值体系的
9.我发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家经常会高估自己的自控力,低估自己的贪婪和善变
结合产业链、历史、国际比较,个股研究的“上下左右”体系
朱昂:能否先说说你的投资理念。
蔡志鹏 首先,我一定要投长期真正创造价值的公司,并且创造的价值能让更多人受益。我研究化工时间很长,对于制造业很有感情。制造业是所有社会基础中最根本的环节,能够诞生许多创造长期价值的公司。
其次,公司的价值观一定要比较正,不能老是想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基金经理这个工作的价值,就是帮助社会更好的分配资源,将更多资金分配给具有良好价值观的企业,而不是纯粹的炒股票。
第三,我希望找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慢慢长大的公司。我们通过研究历史案例会发现,同时起步的公司,有些公司就慢慢不行了,还有一些公司能够越变越大。我希望通过深度研究,找出公司竞争力的轨迹变化。一个公司是否具有长期的成长性,是否能成为时间的朋友,是我选择公司最重要的几个标准。
我还会关注企业是否有创新基因。我觉得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来自创新驱动,像曾经的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的加速发展。我会去关注这个企业是否在技术创新或者模式创新上有创新基因。创新不仅仅出现在我们目前的新兴产业中,在一些传统制造业也能看到创新。不少制造业企业通过生产工艺的不断优化降低了成本,把自己的护城河挖得更深,拉开了和追赶者的差距。
本质上,我希望寻找能够支撑一个公司长期走下去的要素,从价值创造能力、企业的价值观、到竞争力的变化,都是能让一个公司持续增长的驱动力。
朱昂:那么再谈谈你的投资框架吧。
蔡志鹏 我的投资框架是自下而上找好公司,再结合自上而下看产业趋势,并且辅助国内外的横向比较和历史的纵向研究,最终形成一个“上下左右”立体的投资体系。
举个例子说,我研究过A股不同阶段市值最大的板块,在2010年前市值最大的四个行业中有三个都是有资源属性的传统行业,包括石油石化、煤炭、有色金属。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中,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神华等都是传统的煤炭和石油化工企业。到了2020年,我们再看市值排名的时候,发现最大的行业已经变成了食品饮料、医药、电子等。过去传统的产业板块在慢慢退出核心舞台,新兴的消费升级、医疗医药、高科技和制造业在慢慢起来。2020年市值前几大的公司,包括茅台、五粮液、宁德时代、美的集团、迈瑞医疗等,与十年前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中也反映了产业结构的变迁。我们如果能够把握产业变迁,就能大大提高选股的胜率。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们的资本市场也就30多年历史,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只有40多年,还是比较年轻的。我们通过对比具有100多年资本市场的美国来看,信息技术、医疗、消费是市值排名前三大的板块。从2016到2020年之间,这三大板块在美国资本市场的市值也翻了一倍,并且是增长最快的行业。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维度,也可能会复制美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道路。
我们再看日本的资本市场,工业一直是日本表现比较好的板块。我们知道日本在许多的高端制造业领域做到了全球领先,中国在这方面也在不断追赶。在一些中游制造业领域,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已经做到了全球领先。像我比较熟悉的化工,海外很多产能已经慢慢退出,就是因为在竞争力上已经不如中国的企业。中国在制造业上有很强的成本优势,也会成为一个很大的产业。
美国GDP的结构以服务和科技为主,日本GDP的结构以制造业为主,通过横向对比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能够帮助我们提高产业趋势判断的胜率。
过去两年市场特别好,一大批优质的公司被市场选出来后,抱团的现象也比较明显。许多人认为投资很简单,就是拿住这些最好的公司和最好的赛道躺赢,我觉得这个思路有些问题。从历史中的产业趋势变化来看,任何一个产业发展的过程,都会经历各种洗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便在一个好赛道中,也不能躺赢,必须对里面的公司进行精挑细选,找到特别有创新力,能不断进取和进步的企业。增速越快就代表变化越多,在变化中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压力,要放弃原有的竞争力,追求一些创新的东西。这就需要公司有足够的积淀,有很强的技术能力,以及管理层有足够的远见和能力。
去年A股市场很火的光伏,从2000年起步至今,也就20年时间,期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这里面也淘汰了上千家的企业。从最初的无锡尚德在美股上市开始,很多公司都在不断进入这个领域。光伏的能量来源特别好,是来自地球之外、不需要消耗地球自身的能源,各个国家也都在进行碳减排,这个产业有较大的政策扶持,如巨大的补贴。
我们回顾光伏行业发展的历史,会发现有几个非常大的波折。一次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当时有很多光伏企业受到影响,一大批公司倒闭。还有2012年的欧债危机,导致德国对光伏补贴的取消,又倒掉了一大批光伏企业。最近是2018年中国的光伏补贴取消,也是哀鸿遍野,一大批公司死去。好处是,这个过程中那些幸存下来的公司,不断在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推动行业的发展,光伏的发电成本在不断下降,已经到了比火电成本更低的水平,实现了很明显的经济效益。所以在2019年,基本上都能实现平价上网,推动了行业的大发展。在同样的产业趋势下,我们要选择真正比较好的公司,并非只是买一个产业趋势,只有好的公司才能穿越产业发展中的牛熊周期。
投资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还有一个是人性。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人性的需求没有发生改变。大家一直喜欢“物以稀为贵”,大家对商品追求差异化,背后是人的差异化。把一些商品作为自己的象征。这种基于不变人性的产品,能够带来很强的复购率。在这个方向中,能够找到具有强复购率特点的公司。
制造业有一批“重生型”企业
朱昂:你看重产业趋势,能否谈谈你在行业选择的偏好,是否会根据产业趋势甚至国家禀赋或者人口结构的变化去做调整?
蔡志鹏 从大的行业选择上,一定要背靠大的产业趋势,行业增速要快,而且增长的时间长度要比较长。符合这个条件的行业,我会优先选择。还有一类我定义为“重生型”行业,这个行业很早就存在,但是现在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像最早国内很多商品是从海外进口的,很多商品名字前都有一个“洋”字。后来国内开始自己生产,又经历了行业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的阶段,这个阶段企业的利润率都会出现下滑。再到后来行业集中度提高,企业竞争力变强后又可以走出国门。
我会把一个行业按照生命周期进行划分,每个阶段的特征都不同。在幼年期的时候,往往国内产业的技术并不成熟,比如说2000到2010年的光伏产业,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不强,需要国家补贴。这就像一个幼龄的孩子一样,竞争力相对来说弱一些,需要家长的扶持,但是孩子后面会长大,空间会比较大。
当企业开始具备一些竞争力的时候,就进入了青年期,不再需要政策的支持和补贴,一些波折也不能把企业打死,这时候的空间会很大。同时也会出现企业集体的产能扩张,由于产能过剩会导致大家的利润率下降。
之后就是成熟期,这时候行业空间有限,价格战很激烈,如果没有新的空间打开,可能就会进入衰老期。
还有一种情况是,随着企业竞争力不断进步,这些产品能向海外出口,吃掉海外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实现“老树开新花”,重新打开市场空间。比如说化工品中的MDI,以前需要依赖进口,今天我们国家的MDI产品成本每吨比海外公司低了几千块钱,能够实现20%-30%的出口。还有我们的工程机械龙头,能够把挖掘机卖到海外,抢掉全球龙头卡特彼勒的市场份额,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的优势。
在产业的生命周期中,我会最优选择青年期的企业,这时好公司的竞争力很强,行业空间也比较大。另外,重生型的行业我也比较喜欢。有些行业我们国内觉得空间不大,但是去海外却很有竞争力。比如手工剪纸这门手艺,我们国内觉得平平无奇,这些师傅去美国,老外都觉得特别牛。我觉得在中国的化工和机械领域,会冒出一批这样的“重生型”企业。
朱昂:能否举一两个投资案例?
蔡志鹏 我拿化工为例吧。涂料为什么是白色的,因为涂料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料是钛白粉。制作钛白粉有两种工艺,一种是硫酸法,另一种是氯化法。硫酸法的污染比较大,技术壁垒也很低;氯化法的污染相对少很多,技术壁垒很高。从产品性能看,也是氯化法比较好。海外的企业基本上都是用污染小的氯化法,产品的品质很好,价格也很贵。国内大部分工厂,都是用污染比较大的硫酸法,行业很长时间处于过剩的状态。
后来国家开始出台政策,不允许新增落后产能,再到后来国内的优秀公司慢慢把氯化法的工艺突破了。刚开始的时候,国内的钛白粉产品质量还是不如海外龙头,但是这几年产品品质正在快速的提升,逐步接近和达到国外产品水平。这个产品本质属于一个to B的商业模式,没有品牌溢价或者文化上面的因素,更多就是看产品性价比。
在品质得到提升后,国内龙头企业的出口量也越来越大。之后这家公司又发现硫酸法和氯化法在生产工艺流程能够融合,这之后的结果就是,降低了企业的综合成本。国内的钛白粉成本做到了比海外便宜10-20%,并且还有下降的空间。
这个行业的海外市场份额,过去被4家公司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今天,国内的钛白粉制造企业走出国门,凸显了很强的竞争力。在海外市场很差的时候,通过成本优势还能赚钱。今天中国的产能占到全球接近50%,未来很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行业所有的增长都被中国企业拿走。那些海外的龙头企业,很可能会慢慢转型,甚至退出这个市场。
有些行业已经经历了这个阶段,比如多晶硅的上游是工业硅,这个材料是从砂石里面提炼的高能耗产品。今天工业硅全球一大半的产能都在中国,海外已经不做新产能投放了。这也是为什么我很看好光伏,从光伏的上游开始,自给率就达到70%-80%,这个行业不控制在别人手中,中国通过很强的制造业优势,不断出口实现替代。这一点也是新能源中光伏和电动车的区别。在电动车领域,芯片技术不掌握在中国人手上,类似于CPU技术,属于智能汽车的核心。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中国还处在比较早期的生命周期里,光伏却不同,中国企业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竞争力在全球已经有很强的位置。
从这个案例中能看到,沿着这个“范式”,我们能在制造业中找到许多类似的投资机会。像某工程机械龙头公司最近两年涨幅较大,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打开了海外市场,推动了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一些好赛道的公司,大家都知道很好,预期差不大,给我们的投资收益可能没那么丰厚。而这类“重生型”公司,有比较大的研究认知偏差,许多人还是以周期股的眼光看待这些企业,许多公司的估值也很低,可能带来估值和业绩的双升。
我个人觉得,2021年这类型公司带来的隐含回报率会更高。
朱昂:这一类“重生型”的投资机会,是会在各个行业都发生,还是主要在制造业领域?
蔡志鹏 这一类机会在制造业比较容易发生,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是中国竞争优势的出海。很多年前,中国的白电就开始通过贴牌的方式出口海外。中国有一家豆浆机企业也采用国内生产,海外销售的方式。制造业的商业模式是to B的,成本端的优势就变得很重要。像光伏中的储能、逆变器等产品,中国企业出口的增速都非常快。
消费品出海会比较难,背后有品牌和文化属性,很多消费品只能停留在国内。好在中国自身的人口基数很大,提供了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
制造业的优势不仅是人力成本低,还有基础配套和效率
朱昂:为什么相比海外,中国制造业能建立成本上的竞争优势?
蔡志鹏 首先,和欧美国家相比,我们不仅人工成本低,人效也更高。有些工程我们干一年,欧美那边要干三四年。中国人非常勤奋,加班加点的996是常态。欧美国家福利比较好,大家都按时下班,还要支付很高的工资。我们比较过医药行业,中国创新药领域的工作人员,工资只有海外的三分之一。更低的人员工资和更高的效率,导致同样一个化工项目,在中国投只要10亿,在海外投就要20亿。
其次,我们在上游原材料上有强大的产能,整体配套非常完善。海外很多地方没有重化工业,上游原材料都需要进口,各种成本就特别高。
最后,在环保要求上,海外有些地方非常严格。比如说欧洲也有很大型的化工基地,有些是建立在靠近居民区的位置,这就对污水处理、噪音处理等方方面面有很严格的要求,避免对周围居民产生影响。中国的环保要求现在已经比较高了。国内很多化工厂建立在偏远的地方,比如海边,这样在污水排放和噪音上就不需要像海外那么高的标准,成本自然也就更低了。
朱昂:中国的制造业优势,会不会有一天转移到人力成本更低的印度和越南?
蔡志鹏 我觉得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要至少二三十年时间。这两个国家的基础设施比较弱,高速公路的运输能力远远不如中国。此外,他们的生产要素不够,制造业竞争力是需要完整的生产要素,并不单一依赖人力成本。比如说PVC的生产、玻璃的生产、各个产业链都要完备。
对于生产要素较少的制造业,像纺织服装这种,我们确实看到在向人力成本更低的越南转移,其他制造业的转移暂时还看不到,并不是人工便宜就能转移的。
我还发现中国的自动化发展,在进一步强化成本优势。我前一段去调研一个定制家具公司,参观了他们的无人工厂。定制家具有很多非标准化的零部件,今天都可以通过自动化来完成。而产品不断的标准化,也有利于生产环节的标准化。从历史发展规律看,中国可能会成为今天的欧美,未来最赚钱的行业一定在提高效率和创新的领域。
化工领域有一批世界级企业
朱昂:你对于化工很了解,这里面是不是有不少全球领先的企业?
蔡志鹏 确实,中国在化工领域有不少全球性的龙头企业。比如说欧洲的可降解塑料有接近一半是中国生产的。因为国内可降解塑料生产的技术确实上去了,但是这个产品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太贵了,正好契合了欧洲市场的需求。
还有很多结构性的变化,比如说今年大家都在提大炼化的机会。这里面其实有些公司市值从上万亿下降到了几千亿,也有公司从几百亿上涨到了几千亿。这里面就是民营企业通过更高的运营效率,拿走了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的市场份额。在这个产业链中,具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实现了很高的利润率,ROE非常高。
朱昂:油价对于化工到底是利空还是利好?
蔡志鹏 这要看油价上升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油价的上涨有三个原因:1)中东的减产;2)流动性宽松;3)需求复苏。由于全球经济处在一个弱复苏,估计油价就不可能一直涨上去。需求复苏,对于化工品就是有利的,可以把涨价的成本传导出去。我们看到一季报许多化工企业的利润增速会很快。
朱昂:那么从产业链角度看,哪些环节的化工企业能建立竞争优势呢?
蔡志鹏 在生产环节越长的领域,化工龙头企业越容易通过一体化和规模优势建立起竞争优势。在生产环节越短的领域,龙头企业就越难拉开和竞争对手的差距。比如说像PVC这个行业,大家都去煤炭成本低的地方建厂,即便有一些规模效应的优势,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也不大。
竞争优势也决定了,龙头企业到底是成长股还是周期股。如果没有竞争优势,龙头企业就是价格驱动的周期股;只有建立了很强的竞争优势,这些龙头企业才有可能变为成长股。
价值投资在中国依然土壤巨大
朱昂:东方红资产管理是最早践行价值投资的机构之一,今天大家都在做价值投资,你们有没有感觉价值投资变得越来越难做?
蔡志鹏 2001年至今,整个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管理规模增长了非常多,这个增速非常快,也确实说明市场的机构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几年,越来越多人追求价值投资,但是中国的价值投资土壤依然很大。
在中国资本市场要真正践行价值投资,也是难度很大的,我觉得价值投资者在中国有几个困惑的地方:
1)价值投资的核心是价格向内在价值回归。价格是看得到的,但是内在价值定在哪里是很难以量化的。从绝对估值的角度,我们常用的是按照估值模型,如常用的DCF模型,进行折现计算。在绝对估值时,无风险利率是公开的,但是另一个影响因素风险溢价,在中国市场的波动很大,资本市场成立的时间还太短,大家不知道用什么来锚定。我们经常说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就像人牵着一条狗,可是狗有时候会跑得很远,很长时间才会回来。
2)我们看到当下的市场,有些白酒企业股价在2019和2020年都是翻倍的,但是大家还是坚定看好。有些白酒企业从30倍涨到了60倍估值,大家觉得要把时间周期拉长,看十年二十年还是便宜的。也有人满仓低估值的银行地产,过去两年表现一般。现在市场上说自己是价值投资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每个人评判价值的角度和方法不一样,这里面还有进一步的研究空间。
3)国内对于真正价值投资者的认可,本来就是比较难的。价值投资者需要非常勇敢的坚持自己,不断深化自己的理念。中国目前还没有出现像巴菲特、芒格这样的价值投资大师,他们用一生的经历来证实价值投资是有效的。中国做价值投资的时间还太短。未来,中国一定会出大师级的价值投资人物。
朱昂:那么你怎么看估值?
蔡志鹏 我觉得价值投资的核心是价值回归,估值是一定要重点考虑的,不能买得太贵。估值和业绩,一定要匹配。公司在基本面上,都是要有一个准绳的,除非公司出现了量变到质变,才可以打破原有的估值区间。如果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是市场认知度提高了,一般是不足以打破估值体系的,那么有可能产生估值泡沫。一个公司的成长性和估值,不能脱节太离谱,特别高估的公司,大概率风险会大一些。
我觉得自己只能赚到认知体系的钱,如果我对一个公司的理解就是1000亿市值,那么能赚到500到1000亿这一段的钱,但是1000亿到2000亿我就赚不到了。我也会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不是自己的决策有问题,还是确实来自估值泡沫。我的心态比较好,如果确实超越了自己的认知,就没必要焦虑。每个人都希望最低点买入,最高点卖出,实际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今年要赚确定性业绩增长的钱
朱昂:你认为自己的超额收益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蔡志鹏 一个是捕捉到了业绩增速好的公司,长期来看增长能够最终在股价中体现出来,如果再把握到增速比较快的行业,会对一个公司有加持。另一个是,我对买入的公司有比较强的认知深度。任何一个大牛股,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很多波折。这时候,认知深度能够帮我们在股价下跌的时候拿得住,享受后面的股价回升。大家回头看一个公司的逻辑,总是无比清晰,但是在当下的时点又是迷茫的。比如说某高端白酒龙头,历史上也经历过好几次暴跌,甚至就在2018年也是出现大幅下跌。在一个公司股价低迷的时候敢不敢买,在公司阶段性高估的时候敢不敢减仓,都来自深度的认知。
最近这个阶段市场也出现了比较大调整,许多公司泥沙俱下,这时候就是考验研究深度的时候。我对于波动不担心,最怕持续的单边下跌或者单边上涨。每个人在股价波动的时候都有不同决策,决策的背后就代表你的认知。
朱昂:你最近要发一个新基金,这个基金有什么特点吗?
蔡志鹏 我会去拿一些更长期的投资标的,对于公司的发展要看得更远,希望有长期的成长性。我希望对每一个买入的企业,都要有研究和认知的积累,不会买了一个公司跌了几天就想卖了。
今年的市场,防范风险比获取高收益更重要,很难产生大级别的牛市。过去几年许多股票都出现了估值抬升,我希望长期持有一些估值和业绩增长匹配,能确定性赚到业绩增长的企业。今年要更加注重对企业基本面细致的研究,不能太粗放。
朱昂:你会不会买小市值的公司?
蔡志鹏 市值并不是我们买入企业的核心指标,还是回归到企业竞争力本身。有些小市值的股票流通盘很小,特别是一些新股和次新股,稍微有些资金买入就会暴涨,我对这类公司会相对谨慎一些。
还有一些长期在200亿市值以下的公司,大部分确实竞争力不太好,即便短期业绩增长,但是成长性并不稳定,经常怎么上去怎么下来。
朱昂: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飞跃点或者突变点?
蔡志鹏 一个人的进步基本上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对来说有两个时间点让我进步更快一些。
第一次是从研究转向投资的时候。我们做研究的时候,视野会比较窄。做了投资之后,看的行业和公司更多之后,对于公司的理解更全面,视野也更宽广。对于公司有了更长期理解后,就会更深入理解企业的价值。
还有一个是我目前正在践行的方式,如何把理念执行下去,得到一个自己预想中的目标。探讨投资理念的人很多,而投资如何执行这个环节,大家说的比较少。我发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家经常会高估自己的自控力,低估自己的贪婪和善变。我自己经常会做复盘,检视自己的操作。
那么如何解决执行层面的问题呢?我特别喜欢桥水创始人达利欧写的那本《原则》。这本书用几百条投资、生活、管理的原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来执行。他把一个理念细化到具体的操作。当你有了一个目标之后,操作得到一个结果,再回来看这个理念的设计是否合理。把整个流程变成类似于一种机器,通过不断完善这个机器的设计,能够帮助我们一定程度上规避人性的弱点。
我现在也会用一些量化模型去反馈自己的投资,从一个客观的角度观察自己,并且把自己的框架和具体执行不断优化。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史上最走心”的基金季报 景顺长城杨锐文4385字详解投资心路
“每一个字都是一根白发,每根白发都是一份阿尔法。”近日,一份景顺长城基金经理杨锐文撰写的基金三季报火了,“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部分写了足足4385字!在一堆基金三季报平均几百字的总结中,这篇“超长作文”实在显眼。被称“史上最走心”基金经理总结0005工银瑞信赵蓓:医疗板块能遥遥领先 下半年怎么选基?
来源:新京报2020年上半年基金业绩揭晓,医疗板块成为毫无疑问的C位,包揽基金业绩前十名,回报率均超70%。“我也想投,但是目前医疗股普遍估值这么高,还要不要买?买哪些细分行业?”相信这是不少基民的心声。新京报记者专访了工银瑞信前沿医疗股票基金经理赵蓓,半年度回报率为75.76%。2020年上半年为什么医疗板块能遥遥领先?00003300点之上基金求解后市机会:短期注意波动风险 理性投资
【直播解盘:如何捕捉A股“牛”】探寻牛市基本面|李超:涅槃重生顺水推舟——六问疫后经济广发基金刘杰:注册制影响以及如何做好创业板投资第一上海叶尚志:科网股现狂态追还是不追?探寻牛市基本面|宋雪涛:牛市中赚的是什么钱?平安基金李化松:教你如何捕捉A股“牛”景顺长城鲍无可:牛市开车如何开的稳?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0000利扬芯片张亦锋:金融替代新浪潮下芯片测试产业的机遇
12月18日,新浪财经与东方证券联合主办的“基石与超越——半导体产业闭门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利扬芯片董事总经理张亦锋先生发表主题演讲《进口替代新浪潮下芯片测试产业的机遇》,讲述芯片国产替代背景下,芯片测试产业的机遇。{image=1}0000上海和谐汇一资产林鹏:挑战共识 构建多元化能容错组合
上海和谐汇一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林鹏挑战共识构建多元化能容错组合{image=1}一家优秀的资产管理机构,不仅应当履行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托责任,更应该通过发挥专业能力,陪伴优质企业成长,见证伟大公司的诞生,让投资变成一件影响行业、造福社会的事情,让更多持有人的生活因投资而更加美好。中国基金报记者杨波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