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972

宁高宁谈中国中化未来:下一个“先正达”在哪里产生?

新浪财经2021-05-11 20:46:270

新浪财经 刘丽丽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中化)5月8日宣告成立,宁高宁任中国中化董事长、党组书记,李凡荣任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两化”重组尘埃落定。新的中国中化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均超万亿,员工数量达22万人。

完成重组后,中国中化拥有扬农化工、安道麦、安迪苏、中化国际、鲁西化工、昊华科技、埃肯、倍耐力、中国金茂等16家境内外上市公司。

这家巨无霸企业未来走向会是什么样?中国中化的掌门人宁高宁已经有所透露。

{image=1}

向化工行业聚焦

中国中化是由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两化”)联合重组而成。关于重组后的企业定位,已经明确。宁高宁表示,打造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的技术领先的化工企业集团,是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目标定位。

经历多年历史积累,中国中化涉及的行业其实不少。重组完成后,中国中化的业务范围覆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基础化工、环境科学、橡胶轮胎、机械装备、城市运营、产业金融等八大领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化工企业,并在生命科学业务中的农化、动物营养和材料科学业务中的氟硅材料、工程塑料、橡胶助剂等细分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基础化工业务特色鲜明,构建了石油化工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环境科学业务聚焦工业环保,正在快速发展中;高端轮胎业务、塑料机械业务也是领先的。

此外,在城市运营领域,中国中化是国资委首批确定的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之一,旗下中国金茂是国内优秀的城市运营商;在产业金融领域,公司拥有多个金融业务牌照,信托、租赁等业务优势显著。

相对于“两化”之前相对多元化的业务布局,重组后的中国中化明确战略定位于综合性化工领域。对于化工之外的其他业务板块,未来会有什么影响?

宁高宁对此的解释是,“公司的主营业务基本上处于几个领域,比如精细化工领域、农业化学品领域,还有一部分基础化工等,这是化工类的资产,这个资产是和现在所有的一流化工企业可对标的。”“我们还有一些业务,是历史上形成的,比如地产和金融、化工装备、橡胶、轮胎等。接下来,我们将逐步地根据公司的发展和财务状况向化工行业聚焦,逐步变成专业化的公司,这是第一步。”

他表示,“专业化了还不行,还要高质量发展,还要科技化,还要‘科学至上’,还要有创新性的发展,最终还要到全球新材料的顶端、农业化学的顶端、精细化工品的顶端,这是我们的方向。”

从以上谈话可以看出,未来的中国中化,化工类资产对标一流化工企业,并且要逐步向化工行业聚焦,发力新材料、农业化学、精细化工,要成为一家更专业化的大型化工企业。至于在这个聚焦的过程中,非化工业务板块走向如何,目前还没有具体对外披露,但方向明确,大局已定。

宁高宁还透露,接下来会有几个新产品上市,在技术上都很领先。“我们所有的努力,去专注于这样一个目标,别的事不是不重要,只是我们希望聚焦于这个环节能做到最好。”

下一个“先正达”在哪里产生?

国际上化工企业的合并重组是大势所趋,但不管是拜耳和孟山都,还是陶氏和杜邦,合并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中国中化可以做到吗?

宁高宁表示,在过去两三年,国际上的大型化工企业几乎都卷入到了所谓并购、整合之中,但并没有为股东创造出预期的价值,原因有很多,包括“整合的预期、团队的融合和当时所谓那些协同价值,商业方面的可行性等。”

“而反观先正达,应该说是增长速度最快,目前回报率最好的,而且市场份额还在增长。”他认为,“物理合并,还是要变成化学融合,真正融合形成一个新的公司。”

中国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集团这两家企业的历史传承和基因确实有较大区别。中化集团成立于1950年3月10日,前身中国进口公司是新中国第一家国营对外贸易公司,由贸易企业转型而来,科技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中国化工成立于2004年5月9日,由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等原化工部直属企业重组成立,继承了原来化工部主要的科研院所。

“中化的团队比较外向,过去做外贸比较多,是贸易型的,高业绩导向,但有追求短期的冲动;中国化工的团队比较偏向于工业型和技术型。”宁高宁坦言,两个公司的团队有不同的特点,但两个公司产业上的互补性和协同性非常强。“两个合在一起,会有很好的配合和融合,最终能够大大增强公司的技术性、商业运作能力、对国际市场反应的速度和它未来的产业管理能力。”

“新公司将有一个部门,叫整合协同部,我们还会设立‘协同奖’,只要创造出新的产业协同,就给予奖励,我们会积极推动协同,这是我们的优势。”他说,“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是,两个放在一起,它的协同价值大过它的表面资产。”

从“两化”主要业务板块来看,能源业务相对集中,相似性较高,运营和管理协同潜力相对较大;化工业务覆盖范围较广,细分产品和领域仍有差别,原料来源多样化,从产业协同上说,领域拓宽的横向互补、产业链上的纵向互补效应较强;在化工环保领域,两化各有一定的产业和技术基础,可通过协同形成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产品体系,打造国内领先的化工环保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小舢板绑在一起成不了航空母舰,化工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它更需要协同。”宁高宁坦言,“作为一家化工企业,做一体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是我们最基本的商业模式,也是把这些资产放在一起的唯一的理由。”

事实上,近年来,两家公司已经展开了很多合作,包括研发、产业、上下游。“两化”的农业板块已先行一步,先正达、安道麦、中化农业和中国种子已整合完毕,设立了新的先正达集团中国。

对于下一步整合和协同的重点是哪些方面,宁高宁谈到了炼油行业,“从炼油到稍微下游一点的乙烯,这些属于炼厂的东西,就需要整合在一起了。”他表示,“鲁西化工和山东地炼几个炼厂的合作,包括未来的连云港产业园区和南通星辰的合作,会形成新的产业链,叫‘C3产业链’。”

宁高宁指出,“炼化一体化的最终目标不应是汽煤柴油,甚至也不仅仅是大宗原料乙烯芳烃,而是更下游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的聚合材料。”

“两化”可实现“石油贸易—仓储物流—炼化一体化—石化深加工—油品和石化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协同,形成以纵向一体化和高技术精深加工为主要特色的石油化工产业,并与材料科学产业深度对接。

此外,“两化”已有或拟建的石化一体化基地包括中化泉州基地、中化连云港基地等,也将在未来布局上协同,辐射不同区域,为新公司化工业务发展提供基础化工原料,并集约化发展石油化工产业链上的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

更具体的方面,宁高宁还谈到,“会对不同产业链,比如氟化工、硅化工和基础化工的很多行业都会做一些整合。一个是合并同类项,一个是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最终才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有农业板块整合的标杆在前,从目前情况看,中国中化成立后,下一个首当其冲的业务板块整合或将指向“两化”的能源、炼化业务板块。

他还提到了研发整合,目前“两化”总共有20多个科研院所,并表示这个过程中也不排除有新的投资,有新的发展,产业链会更完整。

联合重组后中国中化是唯一以化工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也成为全球化工行业的巨无霸。关于对行业的影响,宁高宁表示,新公司的服务、稳定性会更好,“我们还可以集中力量去突破创新,研发新产品,包括协同性都会带来好的影响。”

“反垄断审批完成后,我们将作为一个新的参与者参与到全球竞争中。”他说。

责任编辑:张玫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