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320

现金流本来就差好资产还低价往外掏 洪涛股份:年年爆雷肥了谁?

财经自媒体2021-05-27 18:31:540

投资研报

海外大厂断供,光刻胶掀起涨停潮,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提速,5大赛道龙头全梳理

双碳”时代,节能装备需求爆增!隐藏冠军连续斩获十亿级大单,多晶硅还原炉市占率已超70%,还重金切入大尺寸单晶硅赛道

估值下杀结束,这个板块当前已是配置最佳时点,5大维度选出2只核心标的

尾盘3分钟发生了什么?尾盘资金狂买10股PK狂抛7股,多空罕见大对决!A股能否继续挑战4000点?

现金流本来就差,好资产还低价往外掏,烂资产高价往里买!洪涛股份:年年爆雷肥了谁?

来源: 市值风云

高溢价收购、商誉爆雷、连年亏损、高募资低分红、实控人大比例质押……资本市场的负面“大满贯”,如今股票已经快跌到没人问津了。

月有阴晴圆缺,行业有起起落落,也不是稀奇的事情。但就是有很多上市公司耐不住低潮期的寂寞,走上“歧途”。

市值风云的老铁们马上想到了高溢价收购、财务恶化、商誉爆雷、股权质押等一系列行为。

没错,这家公司都占全了。

走进今天的主人公洪涛股份(002325.SZ)。

一、建筑装饰转型教育

洪涛股份以建筑装饰为主业,于2015年开始进入教育领域。

2020年,公司营收为35.69亿、归母净利润亏损-3.5亿;2021年一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为7.85亿、0.09亿。

{image=1}

2020年,洪涛股份建筑装饰领域营收占比89.09%、职业教育占比1.94%、学历教育占比8.44%。不过,学历教育业务已经出售,未来这部分营收将归0。

{image=2}

刘年新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直接持有30.99%的股份,其配偶陈远芬持有0.45%股权。

同时,刘年新通过新疆日月投资控制公司6.62%的股份。新疆日月投资为员工持股平台,刘年新占股33.27%。

{image=3}

(来源:2021年一季报)

下面我们来看下洪涛股份的基本盘,建筑装饰业务。

二、主营业务靠“白条”续命

1、应收账款高的离谱,现金流不佳

建筑装饰业务营收近些年增长乏力,自2018年起逐年下滑,2020年已降为31.08亿。

{image=4}

公司优势在于高端公共装饰业务,主要做总承包,在业内被誉为“大堂王”、“大剧院专业户”、“国宾馆专业户”、“高星级酒店装饰专家”等,看起来口碑还不错。

承接的项目包括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上海大剧院、洲际酒店、万豪酒店等建筑装饰工程。这也从侧面反应,公司是具有一定实力的。

不过该业务毛利率逐年走低,2020年已降至10.5%,并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至15.5%。

{image=5}

同时,面对这些“强势”甲方,应收账款是一个大问题。

2020年,洪涛股份应收账款与合同资产达到62.87亿,占总资产比例超过50%。

同年,应收(含合同资产)为营收的1.76倍。

{image=6}

高昂的应收账款产生了两大影响。一是经营性现金流较差,忽上忽下,自由现金流一直为负,尚无法自我造血。

{image=7}

二为信用减值损失对于利润的侵蚀。仅2018、2020两年,单坏账损失就高达2.49亿、1.79亿。尤其在信用收缩和疫情突发等影响下,洪涛股份本就不理想的盈利能力更是雪上加霜。

{image=8}

(来源:数据取自Choice金融终端)

就算应收款项居高不下,但为了装点营收,洪涛股份白条照接不误。

2、柬埔寨地标项目,简直是个奇葩

2018年,洪涛股份承接了柬埔寨金边金塔42项目(简称“42项目”)总包建筑装饰工程,合同价约8.26亿。

然而这个项目似乎是一块烫手山芋,投资方根本就没钱。

该项目为柬埔寨地标性建筑,早在2008年就已经开始建设,但2010年即停工,后成为柬埔寨最大烂尾楼。

洪涛股份2018年介入后,2019年底完工百分比为76.37%;2020年底,完工百分比也只是82.07%。

2020年,洪涛股份对该项目累计确认收入6.8亿,应收账账款余额6.8亿,也就是一个钢镚都没收回来。

然而,当年签协议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当时协议规定工程竣工前,雇主应每月向承包方支付已经审核完上月工程量的90%,可如今洪涛股份分文未得。

{image=9}

(注:完工百分比年报披露也出现了前后不一致情况)

后来投资方干脆将土地权、投资方公司股权全部质押给了洪涛股份。并且,金塔大厦销售收入账户由投资方与洪涛股份共同管理,投资方承诺,95%的销售收入将绝对优先用于偿还承包商建筑费用与利息。

其实这些质押用处也不大,因为2019年金塔大厦累计仅售出5套住宅、5套办公楼,销售回款到账仅为382万美金。

{image=10}

{image=11}

(来源:2019年年报问询函回复)

而2020年,竟然一套也未售出。

{image=12}

(来源:2020年年报,金塔42项目数据和2019年一模一样)

可想而知,这点销售款怎么可能支付的起洪涛股份的工程款呢?空气中再次弥漫着一股烂尾的味道。

2019年,洪涛股份针对该项目计提了5%的信用减值损失,2020年具体计提情况公司并未披露。

主营业务靠“白条”续命,于是乎洪涛股份打起了并购转型的主意。

而这条路是价值毁灭之路,更像是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资产之路,也是散户财富破灭之路。

三、公司花钱并购,资金最终用来给股东接盘

1、并购产生商誉2.39亿

2015年3月,洪涛股份斥资2.35亿现金收购尚学跨考70%的股权。

根据原股权结构,张爱志、曹先仲、张文平三人分别获得1.41亿、0.47亿、0.47亿。

尚学跨考教育创立于2008年,主营考研培训,2014年营收、净利润分别为1.47亿、0.17亿。

{image=13}

(来源:数据取自年报、公告)

该笔收购时,尚学跨考净资产-353.8万,但收购价格高达2.35亿,产生商誉2.39亿。商誉比收购价格还高。

{image=14}

(单位:元)

对此,尚学跨考承诺2015-2017年净利润不低于3,500万、4,600万、6,000万。如若无法完成业绩承诺,将会按照(承诺净利润-实际实现净利润)乘以洪涛股份当年年底的持股比例(70%)来进行补偿。

在业绩对赌期,尚学跨考2016年完成了4,627.5万的净利润,实现业绩承诺。但2015年、2017年实现净利润1,729.67万、4,689.6万,均未完成业绩承诺。

在承诺期就不见起色的业绩,果然在承诺期一结束就变脸了。2018-2020年,净利润分别只有1,185.2万、-3,043.3万、1,325万。

随之而来的就是商誉减值了。2018年、2020年,尚学跨考分别计提商誉减值1.14亿、0.57亿。

然而故事也并不都是这么俗套:散户可以是韭菜,但我刘年新不是。

2、上市公司的钱为股东接盘

一个蹊跷的事情是,在洪涛股份2015年3月14日发布公告刚过一天,即3月16日,新疆日月投资即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转让股份1,945万股,成交金额2.334亿,接盘方正是尚学跨考的张爱志。

表面上看张爱志收到了1.41亿,又拿出了2.35亿,金额有所出入。但换个角度看,整个接盘金额与洪涛股份收购尚学跨考的2.35亿,几乎一模一样。

换句话说,上市公司花了2.35亿购买了尚学跨考,但这笔钱好像又流回了刘年新控制的员工持股平台的口袋里。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掏空上市资产?转了一圈,上市公司的钱用来接员工持股平台的减持了。

但此事并未披露,而是被深交所问询后,洪涛股份才解释道,通过大宗交易转让股份不超过5%无需披露,并称该交易是你情我愿,没有狗血剧情、没有内幕交易、没有抽屉协议。

{image=15}

(来源:公司公告)

鉴于时间和金额的巧合,要说没有鬼?傻子全家都不会相信的。

风云君还发现,收购之时,张爱志、张文平、曹先仲本身就欠尚学跨考6,590万。截至2019年末,这笔欠款至今仍未收回,反而还增加了1,101.9万的往来款,合计7,619.9万,计入其他应收账款中。2020年这些欠款具体偿还金额并未披露。

按照正常思路来说,洪涛股份当时只需要补个差价即可,为何执意全额支付呢?难道是怕张爱志后面没钱接盘吗?

要说尚学跨考尚且能盈利还勉强说得过去,不那么赤裸裸白条条没羞没臊,但下一笔并购标的则是连亏5年,裤衩都快赔进去了。

四、19倍买入学尔森,完全不顾上市公司利益

1、一个更加离谱的收购

2015年9月,洪涛股份利用定向增发的资金,投资2.98亿收购邱诺明、邱四豪持有的上海学尔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学尔森)85%股权。

该笔收购较净资产溢价19.2倍,产生商誉2.83亿。

{image=16}

(来源:2015年年报)

学尔森主要业务为一级、二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造价员、消防工程师资格证书培训。

2013、2014年,学尔森仅实现净利润335.5万、201.3万。但邱诺明、邱四豪却放出豪言,承诺2015-2017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2,500万、4,000万、6,000万。

风云君真心感慨,一个2014年只有201万利润的公司,居然就敢叫嚣2015年要多赚10倍的钱,当然吹牛也无需上税。

结果呢?业绩直接扑街,连变脸的机会都不给:2016年-2020年,学尔森连亏五年,合计亏损金额达1.23亿。

{image=17}

(来源:数据取自历年年报)

自收购之日起,学尔森的商誉就一直减值,截至2019年末,该并购的商誉已经全部计提完毕,累计减少净利润2.83亿。

{image=18}

(来源:数据取自历年年报)

所以,仔细想想,收购这么差的公司,上市公司真的一点判断能力没有吗?

关键是背后,人家到底是故意,故意的,还是故意的呢?

2、套路一:补偿金额就是儿戏

第一个套路为补偿金额。

按照上一笔收购的业绩补偿条款,赔偿金额为承诺业绩与实际利润差额乘以洪涛股份现持股比例。

那么,学尔森三年累计未实现利润1.98亿,这意味着邱四豪、邱诺明将赔偿1.68亿。

但从历年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邱四豪、邱诺明竟合计只需赔偿约0.3亿。

风云君回头一看收购条款才发现了猫腻所在!

此次收购的业绩补偿条款为:承诺利润与实际利润差额乘以原股东现在的持股比例。

{image=19}

(来源:公司公告)

而原股东现在的持股比例,与洪涛股份现在的持股比例有什么差别呢?是15%和85%的差别!

这么一算,补偿金额就大大打折了。

这业绩补偿条款仿佛在说:“我就是和你意思一下,别有压力,你们亏多少钱都没事儿”。

到底是洪涛股份没发现?还是双方你情我愿?

你们说到底是故意的呢,故意的呢,还是故意的呢?

3、套路二:无条件收购剩余股权

第二个套路则是收购邱四豪、邱诺明持有的剩余15%股权。

根据收购协议,洪涛股份在2016-2018年专项审计报告出具后,将以1,750万元价格分三次收购剩余15%的股份,总计5,250万元。

如此看来,这最后一笔款,将在2019年初支付。

但是,在剩余款项支付完成之前,洪涛股份就已经知晓,这股份它不值这个钱了。2018年12月31日,洪涛股份将20%学尔森股权转让给了深圳市鹏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价格只有2,800万元。

针对最后15%的股权收购,双方还曾经对簿公堂,奈何收购协议里并未对邱诺名、邱四豪有任何约束。最终,洪涛股份也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image=20}

(来源:公司公告)

纵观整个收购,不仅溢价高,而且在业绩赔偿条款以及后续收购条款完全不顾上市公司利益。

还是那句话,到底是洪涛股份没发现,还是双方故意的呢,故意的呢,故意的呢?

五、城市学院赚钱?卖了!

其实,并购了这么多,洪涛股份也遇到了一个相对不错的资产,但却没两年就转让了。

2018年5月,洪涛股份斥资5.1亿收购了四川新概念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新概念公司”)51%股权,进而控制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简称“城市学院”)。

2017年,城市学院净资产规模约7.2亿,营收2.67亿,净利润0.77亿。收购价格较净资产增值约38.9%,产生商誉1.2亿。

城市学院为新概念公司全资子公司,是一所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主要设有工程学院、商学院等,在校生1.46万名。

2016-2019年期间,新概念公司的净利润比较稳定,两年也均完成了业绩承诺,算是比较优质的资产。

{image=21}

(来源:公告)

但洪涛股份却在2020年12月将其以7.5亿的价格出售给了中汇集团(00382.HK),较上次收购价格高47.13%。

赚钱的资产放到上市公司,挺没意思的。

六、财务负担沉重

本身公共建筑装饰行业现金流就不佳,而且进军教育领域后,几笔收购更是亏的一塌糊涂。

截止2020年,洪涛股份资产负债率72.6%,总有息负债38.32亿,其中短期有息负债23.59亿。

2020年底,洪涛股份货币资金13.06亿,短期借款高达23.43亿。其实,洪涛股份每年的货币资金均无法覆盖短期借款,只能借新还旧。

{image=22}

(注:数据取自Choice金融终端)

借款主要依赖方大广场(一期)抵押贷款,而方大广场则是在2016年7.98亿购入,其中部分用于投资性房地产赚取租金。

当初购入初衷目的为实施双主业,改善办公环境,并将用于职业教育板块,提高公司在业务拓展、人才招聘、品牌宣传方面的软实力。

如今职业教育表现不咋地,倒是房产增值逆袭了一波。2020年,靠着这笔近8个亿的投资,洪涛股份从各大银行累计贷款了18.5亿。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2月,财务总监已经离职。

七、不断向下修正转股价格

除了贷款,洪涛股份还通过发行可转债来筹措资金,但为了避免偿还可转债的本金,洪涛股份不断向下修正转股价格。

2016年7月27日成功发行可转债,当时规定的转股价格是10.28元/股。

后续,洪涛股份的股价是一路探底,而洪涛股份则不停向下修正转股价格,已经下调至3.10元/股,回售触发价为2.18元,期间并无派送红股、转增股本、增发新股等情况。

通常,对自己股价有信心的上市公司,不会一直下调转股价格的,因为这会大幅稀释股权。

但洪涛股份为何如此做呢?联系上下文,难道是因为迫于资金压力,为避免可转债被回售吗?

风云君不得不提醒一句,截至2021年5月19日,洪涛股份股价只有2.31元/股,又低于转股价格了。

结语

洪涛股份在公共建筑装饰领域有所建树,承接了一些大工程。但公司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超过50%,信用减值风险非常大。

然后,洪涛股份开辟第二主业教育,各种高溢价收购,各种不顾上市公司利益,种种收购让人怀疑上市公司资金的最终去向。

洪涛股份募资很豪横,分红则很扭捏,上市12年,股权募资16.7亿,分红只有2.7亿。

就目前的客观形势,指望主业能够解决财务问题可能性不大,尚学跨考、学尔森更是扶不起的阿斗。

洪涛股份现在的问题无解,能保证按时还本付息就已经不错了。

责任编辑:杨红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