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2717

文物犯罪已形成地下黑产链 公安部:严打、严防、严管、严治

澎湃新闻2021-06-10 11:59:261

原标题:文物犯罪已形成地下黑产链,公安部:严打、严防、严管、严治

公安部6月1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深入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的工作举措及成效情况。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二级巡视员郑翔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经公安机关的依法严厉打击,文物犯罪发案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但是在巨大非法利益的驱使下,仍有犯罪团伙顶风作案,仍有犯罪嫌疑人铤而走险,文物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重大文物犯罪案件时有发生。我国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大、分布广,很多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等都地处偏远,安防工作难度大,当前民间收藏热度不减,文物非法交易、非法收藏乱象丛生,一些犯罪分子仍在伺机作案,实施盗掘、盗窃等文物犯罪,甚至将黑手伸向全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年8月开展的新一轮专项行动以来,追缴一大批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有56件,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二是文物犯罪职业化、智能化趋势明显。从近年来打击情况看,大量犯罪嫌疑人大都是惯犯累犯前科人员,有的是二进宫、三进宫的盗墓贼,有些是长期从事倒卖文物犯罪的文物贩子,专业化、职业化特征明显,反侦查意识逐渐提高,作案手段不断升级,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工作带来挑战。

三是文物犯罪向互联网蔓延趋势明显。从近年来侦破的文物案件情况看,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在网上交流古墓葬信息、购买作案工具,利用网络社交平台邀约结伙作案,在网上鉴定文物,进行非法交易,文物犯罪的门槛不断降低,犯罪主体日趋多元,对文物安全的危害程度日益加剧。

四是文物犯罪已形成地下黑色产业链。从近年来侦破的文物案件情况看,当前文物犯罪链条中,既有幕后出资的金主,探墓定穴的技术人员,盗掘犯罪的组织者,负责挖掘的苦力,也有帮助销赃的文物“掮客”,负责倒卖的文物贩子,专门走私文物出境或 “洗白”回流入境的跨国跨境犯罪团伙,共同形成了“探、掘、盗、销、走私”的黑色产业链。文物犯罪呈现出的新特点、新趋势,给做好文物安全和打击文物犯罪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公安机关也在不断创新机制打法,提高打击犯罪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打击能力和水平,坚决做好保护文物工作。

郑翔表示,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文物犯罪形势,公安机关不敢有丝毫懈怠,将组织各地公安机关强化担当,重拳出击,强力推进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向纵深发展,坚决维护国家文物安全。

一是继续深化打击。深入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出重拳、下狠手,破案件、打团伙、摧网络、缴文物,实施全链条打击。对现发案件实行专案侦查,迅速出击,快侦快破。对积案隐案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开展破案攻坚,全面深挖扩线,始终做到案件不破获,侦查工作决不停止;逃犯不抓获,追逃工作决不止步;文物不追回,追缴工作决不罢手。

二是创新机制打法。针对当前文物犯罪向网上发展的新形势,公安机关将加大新技术新手段应用力度,与传统侦查手段紧密结合,不断提升主动发现能力,网上作战能力和阵地控制能力,不断提升打击犯罪的专业化、智能化、科技化水平,确保发现的了,打击的早,防控的好。

三是健全完善机制。公安机关将加强与文物部门的协作配合,健全打击防范文物犯罪联合长效工作机制,完善“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整合资源力量,建立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为打击文物犯罪提供支撑和保障。

四是做好安全防范。公安机关将始终坚持以打开路,以打促防,打防并举,将案件侦办中发现的文物安全防范工作存在的隐患和漏洞,及时通报文物部门,织密安全防范网,加大联合巡防力度,落实安全防范责任,形成严打、严防、严管、严治的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整体格局。

责任编辑:王翔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