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昊评:寻找具备成本转嫁能力的优质制造业公司
上周(6月7-11日)市场震荡,创业板指强于沪深300,符合预期。
出口边际放缓,经济增速放缓与原材料通胀压力高企成为了市场一致预期,与经济周期相关度较高的中游制造业出现了普遍调整;由于该风险有所反映,我们会去寻找具备成本转嫁能力,同时需求受益海外经济复苏的优质制造业公司,这类资产本身具备较好的长期成长性,同时短期业绩可能好于市场悲观预期;
国内PPI和美国CPI超出预期,但市场流动性维持宽松,10年期国债利率在3.1%附近回升,10年期美债下行至1.5%以下,短期仍未观察到流动性收紧的拐点信号,随着国内PPI环比在3Q转负,通胀对于货币政策的约束将逐步释放,经济增长动能的放缓可能成为市场的关注点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应对目标。
市场主要的进攻方向在长期高景气的医药、新能源,以及一些短期业绩高增长、与经济周期弱相关的资产,相关优质资产普遍来到22年50~60倍PE以上,微观交易结构仍旧拥挤,并蔓延至部分二线品种;目前,下半年维持高风险偏好的趋势性因素并未看到,基本面关注中报带来的结构性机会,情绪面看货币环境能否提供超预期的流动性支持。
市场风险溢价回到中枢的空间10%左右,系统性的下行风险不大,结构性投资机会的窗口正在打开。
作者简介:吴昊,中信保诚基金研究部总监。经济学硕士,CFA,14年证券、基金行业经验。曾任职于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担任助理研究员。2010年11月加入中信保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研究员。主要管理产品有中信保诚盛世蓝筹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信诚新机遇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 、中信保诚新蓝筹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等。投资上坚持超额收益核心来自于企业价值的内生增长的理念,估值变化无法持续带来超额收益,更多视其为风险因素;坚守估值与业绩成长相匹配的原则,积极布局具有国内外竞争力和全球稀缺性的行业龙头。均衡布局,严格控制产品回撤。
重要提示:本材料仅供参考,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上述观点仅为当前观点,不代表对未来的预测,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构成未来中信保诚基金旗下产品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如因为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中信保诚基金不承担更新义务。本材料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中信保诚基金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若本材料转载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不代表中信保诚基金立场。本文版权归中信保诚基金所有,未获得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文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中信保诚基金”,且不得对本文中的任何内容进行有违原意的删节和修改。基金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和本金安全。投资前请认真阅读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和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责任编辑:牛筱笛
你知道基金圈的“于洋们”吗?财通资管、天弘、钦沐资产...
最近,基金2020年四季度报告渐次披露,引起小编注意的是,“于洋”这个名字似乎在公私募界颇为常见,比如天弘基金基金经理于洋、2020年奔私的前富国基金明星基金经理于洋、财通资管权益公募投资部副总监于洋,还有同样发音的复胜资产基金经理喻旸等。0000【基金研究】基金投资:2021年是“大年”还是“小年”?
来源:fofpower2021年到现在已经过半,市场已经走了几次过山车。公募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到现在两级分化非常明显,首尾能相差50%以上。很多人对今年市场的性质摸不着头脑,是牛市,是熊市,还是震荡市呢?或者说,今年是“大年”还是“小年”呢?对如何评价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市场,我们今天专门研究一下,对下半年的投资或许能有所启发。一、80%的收益是在20%的时间赚的0000机构争抢医药类投研人才 结构性行情正让冷板凳变座上宾
来源:财联社记者陈俊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疫情肆虐下的A股“结构性行情”愈演愈烈,2020年以来生物医药板块走势一枝独秀。为赢取市场或补足短板,于是,不少公私募机构近期纷纷加入到高薪挖角医药类投研人才的行列中来。财联社记者调查发现,近期医药方向的研究员和基金经理格外吃香,很多机构不惜重金加股权激励挖角医药背景的投研人才,为接下来捕捉结构性市场机会和攻城拔寨储备必要的人才梯队。0000远景与红杉中国成立碳中和基金 总规模为100亿元
3月29日,远景科技集团与红杉中国宣布,共同成立碳中和技术基金。成立后,该基金的总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据了解,该基金的主要投资领域为全球碳中和领域的领先科技企业,以实现构建零碳新工业体系。该基金也是目前国内首支绿色科技企业携手创投机构成立的百亿规模碳中和技术基金,将积极与企业和政府合作,打造碳中和技术创新生态。0000“史上最走心”的基金季报 景顺长城杨锐文4385字详解投资心路
“每一个字都是一根白发,每根白发都是一份阿尔法。”近日,一份景顺长城基金经理杨锐文撰写的基金三季报火了,“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部分写了足足4385字!在一堆基金三季报平均几百字的总结中,这篇“超长作文”实在显眼。被称“史上最走心”基金经理总结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