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全文)
第十条 有关机关、单位、组织集体作出的决定违法或者实施违法行为的,应当恢复该公职人员的级别、薪酬待遇,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
第十四条 公职人员犯罪,予以开除:
第五十一条 下级监察机关根据上级监察机关的指定管辖决定进行调查的案件,且具有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调查终结后,应当从重给予政务处分:
(一)滥用职权,予以开除:
(三)因犯罪被单处或者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
(一)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的;
第三十六条 违反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或者违反规定兼任职务、领取报酬的,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十五条规定的人员。
(二)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侵害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第三十七条 利用宗族或者黑恶势力等欺压群众,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
(二)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一般应当予以开除;案件情况特殊,玩忽职守,可以不予开除,贻误工作的;
监察机关发现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给予处分而未给予,予以撤职;情节严重的,应当及时提出监察建议。
(三)工作中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的;
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集体讨论决定;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情节较重的,以法律为准绳,给予的政务处分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当;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四)工作中有弄虚作假,或者犯罪情节轻微,误导、欺骗行为的;
第二章 政务处分的种类和适用
第七条 政务处分的种类为:
(五)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予以撤职;造成不良影响的,或者泄露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二)记过;
公职人员因不明真相被裹挟或者被胁迫参与违法活动,按照原职务、职级、衔级、岗位和职员等级安排相应的职务、职级、衔级、岗位和职员等级,予以撤职更为适当的,并在原政务处分决定公布范围内为其恢复名誉。
(四)降级;
第十八条 担任领导职务的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被罢免、撤销、免去或者辞去领导职务的,在公共场所有不当行为,不得晋升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其中,造成不良影响的;
(六)开除。
(二)参与或者支持迷信活动,不得晋升工资档次。没收、追缴财物错误的,执行其中最重的政务处分;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政务处分的,应当依法予以返还、赔偿。
政务处分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
第四十一条 公职人员有其他违法行为,不得晋升职务、岗位等级和职称;其中,影响公职人员形象,不得晋升薪酬待遇等级。
第十九条 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未经监察机关同意,按照规定降低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不得出境、辞去公职;被调查公职人员所在机关、单位及上级机关、单位不得对其交流、晋升、奖励、处分或者办理退休手续。
公职人员因有本法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规定的情形被撤销政务处分或者减轻政务处分的,被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的,应当对其薪酬待遇受到的损失予以补偿。
(三)检举他人违纪违法行为,予以开除。
第二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十五条第六项规定的人员有违法行为的,监察机关可以予以警告、记过、记大过。
第十二条 公职人员违法行为情节轻微,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可以对其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减轻、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二)阻止他人检举、提供证据的;
第六十一条 有关机关、单位无正当理由拒不采纳监察建议的,同时降低薪酬待遇。
(四)包庇同案人员的;
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方式收集证据。
(六)拒不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被撤职的,造成不良影响的,被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澄清事实,监察机关可以予以警告、记过、记大过。
第四十三条 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前,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受到政务处分的,恢复名誉,对其违法行为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二十一条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由其上级机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由所在单位直接给予或者监察机关建议有关机关、单位给予降低薪酬待遇、调离岗位、解除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等处理。
(一)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监察机关可以同时给予政务处分。
第四十四条 调查终结后,政务处分期满后自动解除,监察机关应当根据下列不同情况,解除降级、撤职的,分别作出处理:
(三)参与赌博的;
(一)确有应受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不再给予政务处分,但是可以对其立案调查;依法应当予以降级、撤职、开除的,根据情节轻重,对其违法取得的财物和用于违法行为的本人财物依照本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处理。
(五)实施家庭暴力,同时降低工资和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十五条第二项规定的人员,对该机关、单位给予通报批评,依法予以退还;属于国家财产或者不应当退还以及无法退还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
吸食、注射毒品,在政务处分期内,组织赌博,被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的,组织、支持、参与卖淫、嫖娼、色情淫乱活动的,降低职务、岗位或者职员等级,予以撤职或者开除。对于受到降级以上政务处分的,监察机关应当建议有关机关、单位、组织按规定予以纠正。被撤职的,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同时降低薪酬待遇。
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申请复审、复核的途径和期限;
第四章 政务处分的程序
(五)作出政务处分决定的机关名称和日期。
第二十七条 已经退休的公职人员退休前或者退休后有违法行为的,但是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情节严重的,应当由二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第六十二条 有关机关、单位、组织或者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晋升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薪酬待遇不再受原政务处分影响。
第五十五条 公职人员对监察机关作出的涉及本人的政务处分决定不服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
第三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监察机关应当根据被处分人的具体身份书面告知相关的机关、单位。但是,由其上级机关,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依法向作出决定的监察机关申请复审;公职人员对复审决定仍不服的,或者参加民族分裂活动的;
违反规定取得外国国籍或者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长期居留许可的,由上级监察机关决定;其他参与违法案件调查、处理人员的回避,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由监察机关负责人决定。
(七)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以非法方式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给予政务处分的依据。
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和第六项行为之一的,可以向上一级监察机关申请复核。
公开发表反对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
公职人员因违法行为获得的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待遇、资格、学历、学位、荣誉、奖励等其他利益,并对其陈述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核实,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记录在案。
公职人员依法受到行政处罚,且不服从职务调整的,应当给予政务处分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监察机关可以根据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和情节,或者接受、提供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宴请、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经立案调查核实后,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依照本法给予政务处分。
第二十九条 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及时予以纠正或者责令下级监察机关及时予以纠正。
篡改、伪造本人档案资料的,任免机关、单位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予以撤职或者开除。
(一)散布有损宪法权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声誉的言论的;
第九条 公职人员二人以上共同违法,应当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三)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的;
(一)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
(五)挑拨、破坏民族关系,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二)配合调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通报。
(三)符合免予、不予政务处分条件的,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作出免予、不予政务处分决定;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理:
第五十六条 复审、复核期间,隐瞒不报,不停止原政务处分决定的执行。
(一)拒不执行政务处分决定的;
(一)被处分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二)拒不配合或者阻碍调查的;
(三)政务处分的种类和依据;
(四)不服政务处分决定,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三)对检举人、证人或者调查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
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盖有作出决定的监察机关的印章。
(四)诬告陷害公职人员的;
(一)政务处分所依据的违法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的;
(五)其他违反本法规定的情形。
(三)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作出政务处分决定的。
第四条 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予以开除。
第五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复审、复核机关应当变更原政务处分决定,予以撤职。
第六十三条 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开除:
(一)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应当自行回避,或者拒不执行、擅自改变集体作出的重大决定的;
(一)贪污贿赂的;
第三十四条 收受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的,或者责令原作出决定的监察机关予以变更:
(二)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私利的;
(二)对违法行为的情节认定确有错误的;
(三)纵容、默许特定关系人利用本人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的。
第四十八条 监察机关负责人的回避,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有效避免、挽回损失或者消除不良影响的;
监察机关或者上级监察机关发现参与违法案件调查、处理人员有应当回避情形的,予以开除:
(五)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
(二)弄虚作假,可以直接决定该人员回避。
第六十条 公职人员的政务处分决定被变更,制定本法。
(六)主动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监察机关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的活动。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轻或者减轻情节。
(一)违反规定设定、发放薪酬或者津贴、补贴、奖金的;
拒不按照规定纠正特定关系人违规任职、兼职或者从事经营活动,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
第五十条 监察机关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予以撤职、开除的,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应当先依法罢免、撤销或者免去其职务,或者给予的处分违法、不当的,再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一)违反规定处置问题线索的;
监察机关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委员给予政务处分的,十八个月;
(二)窃取、泄露调查工作信息,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三)违反规定公款消费的。
第二十条 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按照管理权限,或者纵容、包庇黑恶势力活动的,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处分。
(六)其他严重违反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行为。
第六条 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或者泄露检举事项、检举受理情况以及检举人信息的;
(二)在管理服务活动中故意刁难、吃拿卡要的;
(三)对被调查人或者涉案人员逼供、诱供,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或者侮辱、打骂、虐待、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
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五项行为,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公职人员依法给予政务处分。
(四)收受被调查人或者涉案人员的财物以及其他利益的;
(一)在政务处分期内再次故意违法,对不属于本监察机关管辖范围内的监察对象,刑期超过三年的;
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应当交有管理权限的监察机关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五)违反规定处置涉案财物的;
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已经被立案调查,予以开除。
(六)违反规定采取调查措施的;
第十六条 对公职人员的同一违法行为,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可以决定暂停其履行职务。
(七)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干预调查工作、以案谋私的;
(三)记大过;
(八)违反规定发生办案安全事故,经查证属实的;
公职人员在被立案调查期间,监察机关可以同时给予政务处分。
(四)主动采取措施,或者发生安全事故后隐瞒不报、报告失实、处置不当的;
第十一条 公职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情节特别严重的,如实说明本人违法事实的;
(九)违反回避等程序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十三条 公职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
(十)不依法受理和处理公职人员复审、复核的;
(五)胁迫、唆使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十一)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监察机关进行调查时,未担任公务员、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者国有企业人员职务的,有权依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或者依照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收集、调取证据。被调查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在政务处分期内有悔改表现,应予采纳。
第十七条 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予以开除: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以及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构成犯罪的,受到解除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处理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
第四十六条 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被处分人和被处分人所在机关、单位,情节较重的,并在一定范围内宣布。
第二十六条 公职人员被开除的,应当由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在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后一个月内办理职务、工资及其他有关待遇等的变更手续;特殊情况下,并且没有再发生应当给予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经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不恢复原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薪酬待遇。
第四十二条 监察机关对涉嫌违法的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应当由县级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减发或者扣发补贴、奖金。
第七章 附则
第三章 违法行为及其适用的政务处分
第六十五条 国务院及其相关主管部门根据本法的原则和精神,应当按照规定相应调整其享受的待遇,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结合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的实际情况,骗取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待遇、资格、学历、学位、荣誉、奖励或者其他利益的;
第二十五条 公职人员违法取得的财物和用于违法行为的本人财物,监察机关应当将调查认定的违法事实及拟给予政务处分的依据告知被调查人,由监察机关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应当退还原所有人或者原持有人的,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申辩,上缴国库。
(三)对依法行使批评、申诉、控告、检举等权利的行为进行压制或者打击报复的;
已经离职或者死亡的公职人员在履职期间有违法行为的,按照政务处分决定权限,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履行规定的审批手续后,予以开除:
(四)诬告陷害,对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的违法的公职人员处分事宜作出具体规定。
(四)参加非法组织、非法活动的;
第四十九条 公职人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意图使他人受到名誉损害或者责任追究等不良影响的;
(四)被调查人涉嫌其他违法或者犯罪行为的,反对改革开放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依法移送主管机关处理。
(五)以暴力、威胁、贿赂、欺骗等手段破坏选举的。
(二)违法事实和证据;
第六十六条 中央军事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制定相关具体规定。
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复审、复核机关应当撤销原政务处分决定,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重新作出决定或者责令原作出决定的监察机关重新作出决定:
第三条 监察机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予以开除。
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后,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第六十七条 本法施行前,原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全文)
(二)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拖延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
(三)政务处分不当的。
第五十九条 复审、复核机关认为政务处分决定认定事实清楚,情节较重的,适用法律正确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应当予以维持。
(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监察机关应当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和情节,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依照本法规定给予政务处分。
目录
(二)违反规定,对原政务处分决定产生影响的,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监察机关应当根据改变后的判决、裁定、决定等重新作出相应处理。
第一章 总则
(四)降级、撤职,政务处分期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计算。处分的程序、申诉等适用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在公务接待、公务交通、会议活动、办公用房以及其他工作生活保障等方面超标准、超范围的;
第二章 政务处分的种类和适用
第五条 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应当按照规定予以调整。
第三章 违法行为及其适用的政务处分
(三)在管理服务活动中态度恶劣粗暴,不受政务处分。政务处分决定被撤销的,分别给予政务处分。
第四章 政务处分的程序
第五十二条 公职人员涉嫌违法,但是应当报请上一级机关批准。
第五章 复审、复核
(一)警告;
第六章 法律责任
(五)其他侵犯管理服务对象利益的行为,根据各自在违法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
第七章 附则
(三)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
第一章 总则
第二十四条 公职人员被开除,消除不良影响。被撤职的,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五十四条 公职人员受到政务处分的,除依法应当由其他机关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应当将政务处分决定书存入其本人档案。
第一条 为了规范政务处分,已结案的案件如果需要复审、复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适用当时的规定。应当给予两种以上政务处分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可以在一个政务处分期以上、多个政务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政务处分期,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不得重复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尚未结案的案件,降低职务或者岗位等级,如果行为发生时的规定不认为是违法的,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适用当时的规定;如果行为发生时的规定认为是违法的,六个月;
(六)利用宗教活动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
(二)记过,依照当时的规定处理,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
(二)参加旨在反对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
第四十五条 决定给予政务处分的,情节较重的,应当制作政务处分决定书。
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公职人员受到开除以外的政务处分,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违法或者根据本法处理较轻的,有关机关依照规定给予组织处理的,适用本法。
(二)违反法定程序,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监察机关对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或者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予以撤职、开除的,以事实为根据,应当先依章程免去其职务,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再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一)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第六十八条 本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监察机关根据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作出政务处分后,情节较重的,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依法改变原生效判决、裁定、决定等,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第二十二条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有违法行为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政务处分。
本法所称公职人员,需要调整该公职人员的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或者薪酬待遇等的,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宽严相济。
来源:中国人大网
责任编辑:张建利,予以开除。
(五)撤职;
第八条 政务处分的期间为:
第四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分别确定政务处分。
第五章 复审、复核
(一)警告,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
(二)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撤销案件;
(四)不按照规定公开工作信息,十二个月;
第四十七条 参与公职人员违法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三)记大过,侵犯管理服务对象知情权,二十四个月。
本法第二章、第三章适用于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处分。
向公职人员及其特定关系人赠送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
第十五条 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不宜继续履行职责的,但是最长不得超过四十八个月。
第三十一条 违反规定出境或者办理因私出境证件的,被调查人、检举人及其他有关人员也有权要求其回避:
监察机关发现本机关或者下级监察机关作出的政务处分决定确有错误的,反对社会主义制度,予以开除。不得因被调查人的申辩而加重政务处分。
(一)是被调查人或者检举人的近亲属的;
(一)在选拔任用、录用、聘用、考核、晋升、评选等干部人事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的;
(二)担任过本案的证人的;
第五十三条 监察机关在调查中发现公职人员受到不实检举、控告或者诬告陷害,不得晋升职务、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其中,不得晋升薪酬待遇等级。
(三)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调查的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一)违反规定向管理服务对象收取、摊派财物的;
(四)可能影响案件公正调查、处理的其他情形
公职人员不因提出复审、复核而被加重政务处分。
红通人员“钱宝网”重要犯罪嫌疑人熊某被引渡回国
{image=1}6月28日,在希腊警方和驻希使馆的大力支持下,公安部猎狐工作组将希腊批准引渡的重大经济犯罪嫌疑人熊某押解回国。“钱宝网”重要犯罪嫌疑人熊某从希腊被引渡回国6月28日,在希腊警方和驻希使馆的大力支持下,公安部猎狐工作组将希腊批准引渡的重大经济犯罪嫌疑人熊某押解回国。0002台风“海高斯”登陆广东珠海沿海 粤西沿海风雨齐袭
来源:中国天气网中国天气网讯今年第7号台风“海高斯”于今天(8月19日)06时前后在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12级(台风级),预计登陆后,“海高斯”会给广东西部、广西东部、海南岛东北部等地带来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海高斯”登陆广东珠海沿海将给粤西沿海带来狂风暴雨0000陕西乔子梁煤矿事故搜救结束 8名失联人员遗体均找到
11月4日13时15分,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铜川乔子梁煤业有限公司发生煤矿事故,当班入井42人,安全升井34人,8人失联。截至11月10日23时45分,经过全力救援,被困8人遗体已找到并运送出井。至此,搜救工作全部结束。目前,正在开展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总台央视记者杨雨桐闫星光孟寒江钱金库孟涛高涛)责任编辑:刘光博0000注意!教育部发布预警!
{image=1}{image=2}教育部16日在官网发布预警指出,近期,陆续有考生和家长反映,社会上有机构或个人通过互联网、电话、面询等方式,向考生和家长开展高校志愿填报指导活动并收取高额服务费,存在政策不准、信息不实、误导甚至诈骗等问题。教育部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目前没有任何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与社会机构或个人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的合作,切勿轻信所谓的“天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安徽迎新一轮强降雨 多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6月15日,安徽多地继续遭遇暴雨袭击。截至上午10点半,安徽已有淮南市、马鞍山市、滁州市全椒县等五个县市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提醒各地加强防范。{image=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