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铁粉突然脱粉:私募大佬李驰清仓中国平安 怎么回事?
近日,中国平安十年的铁杆粉丝、私募大佬李驰发微博自曝,清仓中国平安。
{image=1}
从李驰的各种明言暗语中,平安似乎已不再是他的“心头好”。然而,不在90元的时候发言,却在60元附近出来频繁说话。网友揶揄道:这到底是清仓还是抄底?李驰的这番操作令人直呼“看不懂”。
6月29日,中国平安(601318)股价跌近1.6%。今年以来,其股价已经下挫逾24%。
{image=2}
事实上,作为深圳市同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同威投资)的总经理,李驰的此番言语似乎意在“出圈”。在旗下产品业绩经历多年的惨淡表现后,今年终于迎来了翻身时刻。而此时频频拉上平安赚取话题热度,有为自家产品打广告的嫌疑。
李驰在微博中表态,“世间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但变化的不是价值,而是对价值的深刻理解,某种意义上,优秀的成长也属于价值的早期形态。”
事实上,作为深圳市同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同威投资)的总经理,李驰的此番言语似乎意在“出圈”。在旗下产品业绩经历多年的惨淡表现后,今年终于迎来了翻身时刻。而此时频频拉上平安赚取话题热度,有为自家产品打广告的嫌疑。
从追捧了10年的传统蓝筹标的中脱身,李驰的清仓表明风向已经在变。
{image=3}
“中国巴菲特”?
说起李驰,新股民可能有点陌生,但老股民却很熟悉。
和但斌、林园一样,李驰也是A股初代网红,但不同的是,李驰坚持左手巴菲特,右手索罗斯。即按照巴菲特价值投资精髓,选择基本面优良,具有竞争护城河,有德才兼备的人管理的好企业,建立一个投资标的池。然后,当股价走势出现上涨趋势时买入,而不是越低越买。
{image=4}
李驰和索罗斯
他还出了三本书,《白话投资》《中国式价值投资》《投资是一场长途旅行》。在不少老股民眼中,李驰是其启蒙恩师。
{image=5}
由于信仰价值投资,李驰被称为“中国巴菲特”。在此之前,李驰因为发掘万科A的投资价值而一举成名。据公开报道,李驰在2004年时便发现万科的成长性,2007年重仓万科A和招商银行的李驰赚了个盆满钵满,并且在5000点上下提前出场,避开了“股灾”。仅在万科A上,李驰便收获了高达15倍的投资收益。
但是,在2009年之后,这种鲜明的价值投资风格换来的却是一张张惨淡的成绩单。
自2008年开始,李驰就开始大举买入大量金融类股票,包括招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平安等。其中,中国平安被市场视为李驰的蓝筹价值发现之路另外一个典型。早在2010年,李驰便高喊“买平安”。
然而,就在李驰大举进军金融股前后不久,长达五年的熊市随之开始。这导致李驰所持诸多标的被深度套牢,公司业绩相当惨淡。根据私募排排网,同威投资公司收益期间最大回撤逼近-40%,负收益状态竟持续5年多时间。
直到2014年下半年,同威投资的收益曲线才开始明显走翘,并逐渐与沪深300收益曲线拉开差距。如此趋势的变化与2014-2015年牛市的行情变化有关,也与李驰重仓的金融股大幅上涨有关。
与此同时,李驰旗下产品也终于开始摆脱负收益状态,慢慢走出阴霾。
不过,在金融股高位的时候,李驰似乎是沉默的,而此时却“出圈”,不禁令投资者质疑其真实目的。
{image=6}
大股东减持1.83亿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投资华夏幸福受挫,但中国平安仍然在加仓房地产。 昨日,据凯德集团披露,其与中国平安签署了合作协议,向后者出售了中国6个来福士资产组合部分股权。
据悉,平安人寿投资该项目总投资额预计不超过 330 亿元,预计此项交易于2021年三季度完成。
不仅把十年铁粉给熬走了,平安最近还被大股东大幅减持。
6月17日晚,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其持股5%以上股东卜蜂集团有限公司,将以股本衍生工具交付股份的交易方式累计减持本公司H股182,570,107股,合计金额约为166亿港元(约等于人民币138亿元)。
{image=7}
公开资料显示,卜蜂集团(CharoenPokphandGroup)是正大集团在海外的名字。2012年底,卜蜂集团以每股29港元的成交价,从汇丰控股购入中国平安9.76亿H股,跃升至中国平安第一大股东。截至2021年1月1日,卜蜂集团合计持股超14亿股,而这次减持后,卜蜂集团持股数12.5亿股。
责任编辑:彭佳兵
杨德龙:经济稳步复苏是推动慢牛长牛的基础
文/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8月11日周二,沪深两市早盘出现较大幅度反弹,特别是沉寂已久的银行股开始回升,带动了上证指数盘中突破3400点整数关口,军工、白酒、猪肉等板块表现强势,科技股则表现相对较弱。午盘沪深两市则出现跳水翻绿,全天大幅震荡,显示多空分歧依然较大。0001当代年轻买基金现状:把手机朝上 便能在繁华都市看到极光(附基)
2月27日,#当代年轻人买基金现状#出现在热搜榜上,在话题内微博网友们“热烈”吐槽近期基金的凶猛大跌,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莫名心疼……0000私募基金打新大调查 都有啥秘诀?
私募基金打新大调查!都有啥秘诀?来源:中国基金报打新市场生变:私募积极参与“巨头”打新、调整策略提高收益监管整顿市场乱象中国基金报记者吴君任子青今年下半年金龙鱼等“巨头”新股登陆创业板、科创板,引发机构抢筹。部分私募表示,参与这些大票打新贡献收益较大,因此参与热情较高,接下来蚂蚁集团上市,也会积极参与打新。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