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8716

再次创业:原申万宏源证券总经理助理陈晓升加盟申万菱信基金

券商中国2021-07-02 08:36:380

投资研报

保健消费意识觉醒,“按摩器”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内外销共振,新产能投放在即,高端按摩椅龙头将引领品质生活新潮流

【机构调仓】晚间重磅利好发布!中医药行业9只个股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名单)

【机构调研】朱少醒、王园园、萧楠等集体调研1股!“半导体一哥”蔡嵩松罕见出手调研1股

晶丰明源再次发布涨价函!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陷入前所未有困境?受益股一览(名单)

{image=1}

越来越多的券商高管转型公募基金,担任总舵手!

申万菱信基金今日公告,原申万宏源证券总经理助理陈晓升已正式加盟申万菱信基金,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

在履职申万菱信基金之前,陈晓升曾在申万宏源证券分管机构业务、国际业务及自营业务。而他更为市场所熟知的标签则是“证券研究界黄埔军校校长”——在陈晓升的带领下,申万研究所拥有诸多业内“首创”,例如2005年在国内首创“派点制”,2006年从海外引进“投资案件”培养体系,2007年在国内券商中首设“海外研究团队”,2009年首设中小公司研究团队。申万宏源证券内部对陈晓升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陈晓升带领申万研究所走出了一条“出思想、建体系、育人才”的价值成长之路。

据券商中国记者独家获悉,陈晓升近日一篇内部撰文总结了其转型以来的思考。他在文中指出,“过去的一段时间,因为职业的转换,从卖方到买方,一直在调研和思考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怎样才能发展好,怎样才能从优秀到卓越?这也是一个认知的挑战。”

他对申万菱信提出了新的愿景和使命,即“研究至善,长期致胜”。具体而言,研究至善,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不能止步于所谓的目标导向,要重构申万菱信的投研体系,要把对投资本质的理解和关于预期差的研究方法,转化成一个从买方需要出发的研究、投资、风控一体化的体系;长期致胜,是指从机构理性出发,需要更多地从投资理念、产品设计、客户服务、风险管理等方面入手,引导长期投资,贯彻长期主义,考核长期导向。

“一家基金公司对内经营人才,对外经营信任,是经营一种长期的信任,不是短期的信任!这种信任是一种长期的品牌建设,是客户资产长期保值增值之后的信任,更是一家基金公司内在文化的长期积累。”陈晓升表示。

申万菱信基金的“再次创业”

申万菱信基金成立于2004年1月15日,股东方申万宏源证券持股比例67%,日本三菱UFJ信托银行持股比例33%。成立至今17年,陈晓升为第三任董事长。

早年间,申万菱信曾以分级基金见长。2016-2020年为申万菱信基金的二次创业阶段,这五年间,在上一任董事长刘郎的带领下,申万菱信在制度建设、人员梯队管理和业务创新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公司着力克服分级基金规模缩减的影响,再造了一个没有分级基金的“新公司”,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起点。此次董事长更替是因为前任董事长到龄退休。

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旗下申万菱信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盛利精选等多只权益产品三年期业绩排名位居同类基金前列,分别为前5%(56/1188)、前14%(58/422)和前22%(27/126)。固收类产品方面,公司过去两年、三年的绝对收益排名分别达到16/114、6/101,中长期排名均位于行业前列。公司网站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申万菱信拥有开放式公募基金48只,资产管理总规模超过1000亿。

曾开创多个业内“先河”

作为证券界执掌帅印最久的研究所所长,陈晓升被誉为证券研究界“黄埔军校”校长。在他的带领下,申万研究所拥有诸多业内“首创”,例如2005年,在国内首创“派点制”,2006年从海外引进“投资案件”培养体系,2007年在国内券商中首设“海外研究团队”,2009年首设中小公司研究团队,2014年团队全力支持申万宏源重组整合。

申万宏源证券内部对陈晓升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陈晓升带领申万研究所走出了一条“出思想、建体系、育人才”的价值成长之路,“预期差”、“关键假设表”、“驱动力+信号验证”体系、“基本面趋势投资”方法论等研究体系、人才发展体系、信息化体系、客户关系管理和业务协同体系得以构建和完善,将申万研究所逐步打造成为中国证券研究界的一面旗帜。

申万证券研究所人才辈出,为市场培育了1000多名专业的投研人才,除了一批明星首席分析师,还有一大批分析师转任基金公司总经理、投资总监、研究总监、基金经理、研究所所长、上市公司董秘等职。申万证券研究所也因此被称为证券研究界的“黄埔军校”。其所搭建的研究框架和研究体系,为卖方研究界所受用。

陈晓升在近日的内部撰文中称,转型之后,“会透过申万菱信基金和申万研究所的长期历史性积累与创新、申万宏源证券的领先的衍生品交易能力、整个申万宏源集团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构造一个新型的客户合作关系。”

“研究至善,长期致胜!”

在上述内部撰文中,陈晓升还提及了对于买方和卖方投资的感悟。“从卖方到买方,就需要学会如何计算手里的牌。也就是买方手里应该如何构建组合?如何计算组合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如何权衡一个资产管理机构和基金经理之间的关系?如何权衡基金经理手里的牌和整个机构手里的牌?”

陈晓升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和申万菱信基金经理们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几乎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牌很用心,都在不断地计算自己手里的牌的组合结构,寻找最好的动态平衡,都在不断地寻找自己的风格。和德州扑克不一样的是,德州是别人发牌给你,投资是你自己去选牌,所以风格就很重要。

机构的作用在哪里呢?基金经理需要团队协助。与此同时,每个基金经理的组合构建很难摆脱个人的情绪,很难摆脱人性的弱点,包括贪婪与恐惧,包括佛学讲的贪嗔痴。机构的作用就是通过所谓的内部控制,通过相互制约,通过制度流程形成不同于个体的一种理性,可以称之为机构理性。

陈晓升认为,要通过机构理性来管理组合的风险,包括组合的估值水平、风险收益比、极端风险暴露,也要计算组合的主要绩效表现暴露在哪些基本面关键假设指标,和研究团队的日常研究重点要紧密挂钩;还要通过风险管理部门从日常合规风险管理向前端延伸,更多关注公司管理组合的风险暴露,尤其是极端风险暴露的管控。业绩的好坏,包括回撤,理论上取决于对于一些极端风险有效管控的结果。

“无论是关键风险暴露的假设指标,还是风险极值的管理,最后都取决于一个机构的研究能力!如何深入理解一个行业的内在逻辑,如何深入挖掘一个公司的商业价值,如何覆盖纷繁复杂的宏观世界,如何理解不同基本面指标的变化对股票、债券、转债、商品、外汇、衍生品的影响都是研究问题。也就是说,买方的本质价值,其实来自于研究。”陈晓升说。

陈晓升提出,研究要做到极致,即“研究至善”的观点。研究至善,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不能止步于所谓的目标导向,要重构申万菱信的投研体系,要把对投资本质的理解和关于预期差的研究方法,转化成一个从买方需要出发的研究、投资、风控一体化的体系。

陈晓升希望把这样一体化的体系浓缩成三张表:公司研究关键假设表、总量研究关键假设表、组合管理关键假设表。将这些表格组成的一个研究、投资和风控一体化的内部投资管理平台,统称为“关键假设平台”(KAP)。

此外,陈晓升还谈及了对“长期致胜”的思考。在他看来,市场上优秀的基金公司无不关注长期主义、客户至上、正直、合规、人才、信任、机制、文化等关键词,在向市场上很多优秀的基金投资家请教的过程中,听到了这些看上去很正确、很平常,其实很坚定的声音。其中关于期限的概念很关键,因此提出“长期致胜”的使命。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业绩考核是一个指针,是追求短期业绩,还是更看重长期业绩,很重要。成功的基金公司证明,长期导向非常重要。其内在逻辑在于,一般来说短期投资胜率不高,长期导向才能提高胜率。从机构理性出发,需要我们能更多地从投资理念、产品设计、客户服务、风险管理等方面入手,引导长期投资,贯彻长期主义,考核长期导向。一家基金公司对内经营人才,对外经营信任,是经营一种长期的信任,不是短期的信任!这种信任是一种长期的品牌建设,是客户资产长期保值增值之后的信任,更是一家基金公司内在文化的长期积累。”陈晓升说。

以下附陈晓升近期内部撰文的全文内容:

元宇宙与投资本质

陈晓升

对于实体经济而言,金融和互联网被称为虚拟经济。对于我们现实的物理世界而言,VR/AR可能就是一个像云一样存在的平行宇宙,称之为元宇宙。Epic games、Roblox等股票叠创新高,用腾讯的表述,叫全真互联网。

差不多十年前,申万研究所有一篇关于二次元的报告风靡市场。当年讲到的B站,今天市值已经超过460亿美元。今天看了1995年比尔盖茨接受记者采访在解释互联网的时候,很费劲。一个新事物的诞生,总是在不断挑战我们的认知极限。

前些天和粤民投肖坚总请教,他一直强调回归投资本质。投资本质应该还是归于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价值。对于那些能够为客户带来长期价值的投资,最后都被证明投资本质的胜利。

过去的一段时间,因为职业的转换,从卖方到买方,一直在调研和思考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怎样才能发展好,怎样才能从优秀到卓越?这也是一个认知的挑战。

卖方是猜未来的牌,买方是算手里的牌

前一段和我们申万研究所原首席策略凌鹏交流,这是他在有一天打德州扑克过程中的感悟。从卖方到买方,就需要学会如何计算手里的牌。也就是买方手里应该如何构建组合?如何计算组合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如何权衡一个资产管理机构和基金经理之间的关系?如何权衡基金经理手里的牌和整个机构手里的牌?

在过去一段时间和基金经理的交流中,发现我们的基金经理其实很优秀。他们几乎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牌很用心,都在不断地计算自己手里的牌的组合结构,寻找最好的动态平衡,都在不断地寻找自己的风格。和德州扑克不一样的是,德州是别人发牌给你,投资是你自己去选牌,所以风格就很重要。

基金经理固然都很用心在选牌,出牌,机构的作用在哪里呢?

毕竟基金经理不是私募,不是个别人的工作,而是需要团队。与此同时,每个基金经理的组合构建很难摆脱个人的情绪,很难摆脱人性的弱点,包括贪婪与恐惧,包括佛学讲的贪嗔痴。机构的作用就是通过所谓的内部控制,通过相互制约,通过制度流程形成不同于个体的一种理性,可以称之为机构理性。

要通过机构理性来管理组合的风险,包括组合的估值水平、风险收益比、极端风险暴露,也要计算组合的主要绩效表现暴露在哪些基本面关键假设指标,和研究团队的日常研究重点要紧密挂钩;还要通过风险管理部门从日常合规风险管理向前端延伸,更多关注公司管理组合的风险暴露,尤其是极端风险暴露的管控。业绩的好坏,包括回撤,理论上取决于对于一些极端风险有效管控的结果。

当然,无论是关键风险暴露的假设指标,还是风险极值的管理,最后都取决于一个机构的研究能力!如何深入理解一个行业的内在逻辑,如何深入挖掘一个公司的商业价值,如何覆盖纷繁复杂的宏观世界,如何理解不同基本面指标的变化对股票、债券、转债、商品、外汇、衍生品的影响都是研究问题。也就是说,买方的最本质的价值,其实来自于研究。

研究做到极致,是“研究至善”

2008年申万研究所提出“预期差”的概念的时候,对于证券本质的认识已经基本完成,但针对本质的具象的研究刚刚开始。尤其是关于期限的本质问题,很多人认为预期差其实是一个博弈,那是因为没有认真地把期限的维度引入研究范畴。对很多关键指标的预期,不在于猜测市场如何预期,而在于对未来,尤其是长期的未来缺少认识,或者认识不清。一般市场上只看今年和明年的EPS,其实,这两个数据很难支撑和解释很多所谓资产和成长投资的理论基础。所以,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更多是对长期未来的判断。任何对当下的事件和数据的跟踪分析、对历史规律的跟踪分析、对逻辑的演绎都是为了判断未来、那个长期的未来。

很高兴,当我来到申万菱信基金之前,周小波、付娟、刘敦等原来申万研究的优秀分析师在经过其他买方大平台的历练和取得了优秀经验之后已经回归了申万菱信基金,最近又有在大型保险机构从事资产配置六年的杨绍华回归扛鼎总量研究和日常研究管理。我们现有固收团队中的唐俊杰是一位有着长期经验的研究型思考者,新引进量化投资的孙晨进又是在量化研究领域体系非常完整的一位优秀选手,加上优秀的保险固收投资高手沈科加盟,风险管理团队的葛诚亮率领一支年轻的金融工程出身的团队个个摩拳擦掌。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型投研团队已经成型。

有这样一个团队,我们就有条件谈研究,就有可能打造一个潜心研究,止于至善的团队,就有可能做到“研究至善”。研究至善,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不能止步于所谓的目标导向,要重构申万菱信的投研体系,要把我们对投资本质的理解和关于预期差的研究方法,转化成一个从买方需要出发的研究、投资、风控一体化的体系。我们把这样一个一体化的体系浓缩成三张表:公司研究关键假设表、总量研究关键假设表、组合管理关键假设表。当然,因为投资领域的不同,和公司研究关键假设表相类似的,有信用研究关键假设表、有基金研究关键假设表、有指数研究关键假设表,我们把这些表格组成的一个研究、投资和风控一体化的内部投资管理平台,统称为“关键假设平台”(KAP)。

当前两天贝莱德拿到公募基金牌照的消息发布后一位老朋友跟我说,很多基金公司面临严峻的挑战,可能还不自知。我想,申万菱信绝对不能做那个不自知的基金公司。各种关于贝莱德的研究告诉我们贝莱德有阿拉丁,那么,我们申万菱信要有一个关键假设平台。

为持有人服务,使命是“长期致胜”

市场上优秀的基金公司无不关注长期主义、客户至上、正直、合规、人才、信任、机制、文化等关键词,在向市场上很多优秀的基金投资家请教的过程中,听到了这些看上去很正确、很平常,其实很坚定的声音。其中关于期限的概念最为关键,所以我们提出“长期致胜”的使命!

在文化上,尤其是内部在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发生矛盾的时候,一个企业的决策取向可能是最重要的标杆。申万研究之所以在过去接近三十年的创业发展历史中,能坚持到现在仍然旗帜飘扬,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着眼于未来做布局。从2005年开始的内部估值培训、2008年以“预期差”为标志的“一表两会”研究体系建设、2012年的宏观、策略和债券三个新财富同时拿第一名、2013年的云聚微信服务号,再到2014年的产品研究和产业研究布局等,都是着眼长期做的一些布局。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业绩考核是一个指针,是追求短期业绩,还是更看重长期业绩,很重要。成功的基金公司证明,长期导向非常重要。其内在逻辑在于,短期投资胜率不高,长期导向才能提高胜率。从机构理性出发,需要我们能更多地从投资理念、产品设计、客户服务、风险管理等方面入手,引导长期投资,贯彻长期主义,考核长期导向。一家基金公司对内经营人才,对外经营信任,是经营一种长期的信任,不是短期的信任!这种信任是一种长期的品牌建设,是客户资产长期保值增值之后的信任,更是一家基金公司内在文化的长期积累。

“长期致胜”的背后,是“研究至善”的逻辑结果。我们设定的上市公司关键假设指标,最重要的一个维度是五年乃至更长期限以后的判断。从方向上看,不同的人对长期价值会有不同的判断,但有一条我们觉得很重要,就是从长期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要搞清楚有没有危墙!对企业商业模式和壁垒的研究,关键是搞清楚这种商业模式的生命周期有多久,有哪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跟踪一个企业的长期商业价值;对企业成长空间的研究,也是为了搞清楚长期成长空间能否支撑现在的估值,因为估值最后的依据,还是企业的增长;对股票估值的研究,也是看长期,历史的估值分位固然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但金融市场在变,宏观格局在变,只有搞清楚长期的宏观趋势,才能分享长期估值的溢价!

投资“美好生活”,“新理财”系列产品

全市场都在讲资管新规后财富管理市场的大机会,直接比拼的是产品。产品界定风格,产品实现价值。我们申万菱信需要两个系列的产品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我们“研究至善”的愿景,达成我们“长期致胜”的使命。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四五规划的目标是“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投资机构要把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机遇,就要投资“美好生活”!如何界定美好生活?我们愿意用“智能化、低碳化、品质化”来界定。美好生活一定是新生活,这个新,就体现在以智能化为代表的新信息时代、以低碳化为代表的新能源时代、以品质化为代表的新消费时代。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企业才会有竞争的壁垒,才会有长期发展的空间,才能分享全球资本集聚带来的估值溢价!我们要有“美好生活”方向的主动权益产品、量化投资产品、被动指数产品、QDII产品、FOF产品、另类投资产品,来把握新机遇。这些产品,都是忠实于投资的本质。

权益投资固然很重要,巨大的理财市场,需要有更加贴合老百姓需求的新型固收类理财产品!我们在研发各种期限的短债产品,未来还将研究更多具有持有期特征的基金投资策略,在此基础上还会开发固收+产品、转债相关产品、量化对冲中性产品、债券ETF产品、FOF产品、另类投资产品等。我们把这些适应老百姓理财需求的产品统称为“新理财”系列产品。这样一个“新理财”系列,可以和广大的银行客户建立长期的互信合作关系!

我们相信,基金产品的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很愿意和我们长期合作的伙伴之间建立一种基于买方研究体系的产品联合开发体系。这种产品联合开发,会透过申万菱信基金和申万研究所的长期历史性积累与创新、申万宏源证券的领先的衍生品交易能力、整个申万宏源集团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构造一个新型的客户合作关系。

回到投资的本质,我们发现,其实元宇宙就在身边。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