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楼处竟“偷拍”了10万张人脸头像 开发商被罚25万元
原标题:售楼处竟“偷拍”了10万张人脸头像 开发商被罚25万元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刷脸进站、刷脸支付刷脸考勤、刷脸解锁……刷脸虽然方便但有些商家可能已经把你的人脸信息“偷走”了。今年4月,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检查发现,杭州某置业有限公司在其楼盘售楼部现场的多台摄像头中,有4台摄像头的外观与平常的安防摄像头明显不同,这引起了执法人员的高度警觉。
售楼处摄像头“不对劲儿”
执法人员一查竟然发现10万余张被“偷拍”的人脸头像
执法人员随即找到该处负责人,要求登录系统后台进行查看。果然,在营销办公室电脑的系统后台中,执法人员找到了被“摄像头”(人脸抓拍机)记录下的人脸头像,其中就包括了执法人员刚才进入售楼部时的头像,数量达10万余张。
执法人员立刻固定证据,并对相关人员展开询问调查。
消费者签完购房合同
被再次人脸识别
开发商据此奖励分销商或推荐人佣金
《中国消费者报》了解到,为促进销售,该开发商开展了全民营销、老带新奖励、中介分销转介营销活动,并于2020年11月通过安装摄像头人脸抓拍系统识别区分案场访客的来源。
每当有来访人员到达售楼处,4台人脸抓拍机就会抓拍记录下来访者的人脸信息,并储存在服务器上。
在消费者签订购房买卖合同时,开发商会通过消费者身份证信息和再次人脸识别,匹配出其首次到访时间、到访次数等信息,用来区分购房者的来源渠道,并据此与分销商或推荐人结算佣金奖励。
告示牌提醒进入视频监控区域
但没有明确告知消费者
个人信息收集、使用的目的和范围
自2020年12月9日起,售楼处入口处开始摆放“本售楼处安装有人脸识别系统,您已进入视频监控区域,我们承诺保护您的人脸等信息安全……”的告示牌,在人证对比机旁也摆放了“刷证时会采集您的人脸及个人信息,用于查询来访记录和签约管理,我们承诺保证您的人脸等信息安全……”的告示牌。但都没有明确告诉消费者收集、使用信息的真实目的和范围。
{image=1}
执法人员也随机抽取了部分购房者了解情况,他们均表示对个人信息被采集和使用的情况毫不知情。
人脸采集未经消费者同意
侵害消费者权益
开发商被责令改正并罚款25万
该公司在其售楼处未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真实目的和范围,采集人脸信息的过程也未经消费者同意,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属于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近日,杭州市上城区市场监管局对此案依法作出处理:责令改正并罚款25万元。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中有明确规定:人脸信息属于生物识别信息,也属于个人敏感信息,收集个人信息时,应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
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法典》也有相关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
责任编辑:邓健
4S店服务消费者满意度测评:长安汽车4S店排名最高 为84.2分
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网站11月30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个品牌汽车4S店服务消费者满意度测评工作报告》。测评报告显示,汽车4S店服务综合满意度得分为82.7分,总体表现良好;不同车系4S店服务满意度的总体差异不大,德系得分最高,法系得分最低。23家汽车厂商4S店服务满意度按照得分排序一汽丰田排首,东风标致垫底。0000PMI数据显示: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 企业成本压力加大
最新出炉的5月制造业PMI连续3个月保持在51%以上水平,且非制造业PMI继续回升至年内次高位,表明经济仍保持平稳恢复态势。不过,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创近年新高,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凸显。调查显示,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业比重升至64.8%,创历史新高。制造业及非制造业PMI均较高位运行0001理想承认召回:不提召回的词儿干着召回的活儿 理想向用户致歉
{image=1}华夏时报记者王瑞斌北京报道继威马汽车宣布召回后,理想汽车也发布声明表示,将启动2020年6月1日及之前生产的理想ONE车辆召回程序,而这也是理想汽车成立以来,第一次发布召回声明。0000搜狗回应腾讯收购:接下来会认真讨论和衡量
腾讯有意收购搜狗,搜狗回应:接下来会认真讨论和衡量7月27日晚,搜狗表示收到来自腾讯的有意收购公司的初步非约束性要约。搜狗对界面新闻回应:感谢腾讯公司对搜狗公司价值以及技术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的认可。接下来会对相关事宜进行认真的讨论和衡量,让搜狗能够持续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责任编辑:何中夫0000奇瑞正“悄悄”地大规模代工
为谁代工,也是一门学问。记者丨杨晶近日,工信部公布了一批新车申报信息,其中不乏一些当下热门车型的详细信息进一步披露。颇为意外的是,仍然有一些新晋品牌和产品正在静悄悄地加入,尤其是新能源产品更是占了大多数比例。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