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有哪些“非典型”症状?专家详解应对方法
原标题:新冠肺炎有哪些“非典型”症状?专家详解应对方法
中新网北京6月24日电 (记者 杜燕)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等,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也确实有所谓的“非典型”症状。面对这些“非典型”症状该怎么办?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吴国安在24日下午举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释疑。
{image=1} 资料图:居民接受核酸检测。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吴国安举例,比如,6月11日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发生后,在地坛医院收治的256例确诊病例中,有发热症状的238人,发生率为93%;有咳嗽症状的92人,发生率为36%;有乏力症状的88人,发生率为34%;有咳痰症状的61人,发生率为24%;有咽痛症状的60人,发生率为23%;有腹泻症状的36人,发生率为14%;有嗅觉改变的33人,发生率为13%;有味觉改变的21人,发生率为8%。
近日,北京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趋缓,患者发现较早,从发病到入院平均为3天,说明患者有症状后,结合自身与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关联,能及时就诊,使新冠肺炎早发现、早治疗。部分在集中隔离点的密切接触人员和核酸筛查阳性人员,在出现症状或获知阳性结果的当天即就诊并被确诊,效率大大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此次新冠病例症状大多为发热,轻度发热到高热情况不一;有些早期发现无症状者,处于疾病的潜伏期,入院后才出现症状;也有些症状轻微的,没有肺部影像改变,仅表现为咽部不适和乏力;少数病例表现为腹泻,味觉、嗅觉改变。
他指出,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医生,要注意询问前来就诊人员的流行病学史和可疑人员接触史,排查新冠肺炎;高风险地区人员出现非典型症状,应及时就诊。
吴国安表示,对新冠肺炎的研究还在深入持续,仍有不少未解之谜,发病时可能出现所谓的“典型”与“不典型”症状,只要大家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常通风,就能做到积极预防,要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完)
广东: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纳入扫黑除恶专项考核
7月30日消息,据《中国教育报》,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日前在中国教育报发文称:“双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下一步,广东省将严格对标对表中央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双减”工作的广东答卷。000052岁被免去县委书记的他,55岁降级,57岁主动投案
8月14日,据山西省纪委监委消息,吕梁市人大常委会城环工委原副调研员薄宇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吕梁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政事儿”注意到,薄宇新曾任岚县县委书记,2015年被免职,2018年受到留党察看一年、政务撤职处分,降为副处级非领导职务。{image=1}0001媒体:大陆暂停输入台湾凤梨后 澳门也拒收了
据香港媒体中评社报道称,自大陆海关3月1日起暂停输入台湾凤梨后,台湾岛内屡屡传出港澳地区也暂停引进台湾凤梨,而台湾辰农有机农场总监林庆辉3月6日在接受中评社采访时表示,大陆自3月1日发布暂停输入台湾凤梨后,3月2日起澳门也跟进了这项政策,目前仅剩香港地区还维持着对台凤梨输入贸易。{image=1}0000央行:探索数字货币在冬奥会试点应用
{image=1}10月23日上午,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共同举办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政策发布专场活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相关金融监管和支持政策。0001北京中小学分三批放寒假 最早提前两周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北京市中小学应于2021年1月29日(星期五)结束本学期工作,1月30日(星期六)起放寒假。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和学段年龄特点,调整为分三批放寒假,具体时间为:1月16日(周六),全市小学放寒假;1月23日(周六),全市初一、初二年级放寒假;1月30日(周六),全市初、高三和高一高二年级放寒假。(总台央视记者张伟泽邓煜洲){image=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