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4759

万亿特斯拉的风光与隐忧

市场资讯2021-10-30 18:58:500

原标题:万亿特斯拉的风光与隐忧 来源:华尔街见闻

这几天,资本市场最令人兴奋、让人热切讨论的话题,莫过于特斯拉市值飙上万亿美元,马斯克成为世界首富了。

10月25日消息,赫兹(Hertz)——这家美国汽车租赁巨头为其车队订购了 10 万辆 Model 3。交易宣布后,特斯拉股价随即上涨,突破 1,000 美元大关,市值也超过1 万亿美元。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特斯拉作为一家造车公司,首次跻身于市值万亿美元俱乐部,与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同列;马斯克也超越了其他人,打破了多年来互联网制造世界首富的惯例。

不仅是赫兹交易,在中国市场上,9月Model Y以33,544的成绩力压哈弗H6 25,410辆,这不是百辆之间的你争我夺,而是一次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全面超越。一旦优势形成,传统燃油车很难再次掌控局面了。

当Hertz给特斯拉下单10万辆Model 3,当Model Y成为中国这个挑剔的市场最畅销的SUV,当特斯拉市值超过万亿,其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汽车企业,而是一个能够改变行业,改变趋势的现象级品牌。

这个世界没有神话。风光之下,难掩隐忧。特斯拉飙上万亿后,它仍然要面对后来者的竞争,以及自身技术和安全问题的挑战。

全面代替

哈弗H6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意味着什么?

100个月的销量冠军,自主品牌SUV的头牌,哈弗H6不仅意味着中国SUV的天花板,更是中国SUV消费的风向标,然而就在2021年9月,这一纪录被彻底打破。

不是老对手长安CS75,也不是合资品牌的常胜将军CR-V,而是新能源宠儿Model Y,一辆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市不到1年时间的纯电动SUV。

Model Y的9月逆袭并不是偶发性事件。持续增长的数据,是最真实的写照。

在今年7月份特斯拉中国新车销量为32,968辆,其中出口24,347辆,国内销售8,621辆。8月份特斯拉中国新车销量为44,264辆,其中出口31,379辆,国内销售12,885辆。9月份特斯拉中国新车销量达到了56,006辆,其中出口仅有3,853辆,国内销售了52153辆。

(上海9月汽车零售销量前五车型)

由于上海生产基地成为特斯拉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基地,特供海外市场,所以特斯拉为了海外市场,特地降低了国内市场的交付,而到了9月集中交付国内的订单,导致国内的批发量猛增。

根据达式数据显示,今年9月Model Y成为上海销量最高的车型,仅上海这一座城市零售销量就达到5,190辆,无独有偶北京、杭州、成都、广州、深圳、武汉、合肥等等一线以及准一线城市中,Model Y都已经成为销量最高的车型。

这样全面的代替有着客观因素。10月25日,油价持续上涨,92号油已经达到7.51元/升,而距离上一次油价调整已经达到了65元/吨的预期涨幅,所以再次上涨已是定局。已经记不清这是今年第几次油价上涨,而这也催生了燃油车销量进一步受到挤压,新能源车在1年时间突破10%、20%的神话不是存在于想象,而是真实发生在2021年的中国。

但Model Y成为现象级产品并不是运气而已。

油价的上涨给了新能源车销售上涨的利好,而真正让Model Y畅销的是其品牌、技术、营销所打造的护城河,让其成为行业龙头。

过去这些年,在马斯克的“光环”下,特斯拉产品、技术不断突破提升,贡献真实的消费,其品牌、营销、传播,每年都在为特斯拉创造10亿美元左右的价值,这些都是国内新造车势力都无法达到的高度。

如果说B端市场导致的销量提升是偶发性事件,但Model Y销量爆涨的背后,是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这是经过市场竞争后的硬实力,也是最真正得能够反正其在消费市场的地位。

要知道Model Y上市才不到1年时间,而且消费趋势往往是从一线市场开始慢慢下探到二三,乃至四五线城市,所以对于SUV市场来说,竞争才刚刚开始。

安全挑战

站在万亿美元市值的高位,特斯拉也并不是没有忧虑。

首当其冲的便是安全性问题。新能源汽车自诞生、量产以来,以特斯拉、蔚来为代表,它们既享受着镁光灯下的荣耀,也要承受安全性的质疑。

特斯拉成为头部的原因,核心是技术、产品,以及销量的持续提升。科技的领先是特斯拉最强大的武器,独一无二的标签,销量的增长更是其市场能力的认证。

但特斯拉的技术也不是完美的,其中存有多项安全隐忧。这也是特斯拉和消费者博弈最多的部分。

对高算力和智能的执着,是特斯拉能够在电动车领域始终保持优势的重要基础。但特斯拉引以为傲的FSD危机重重,创立以来多次爆发消费者信任危机。

截至2021年5月,美国NHTSA已对28起与特斯拉车辆有关的事故发起了特别调查。这些事故均涉及Autopilot或FSD功能。

2021年8月,美国两名参议员向FTC写信,呼吁调查特斯拉在宣传Autopilot和FSD时是否涉及欺骗行为。他们担心这两项功能并不像公司宣传的那么成熟和可靠。这封信称,自2015年Autopilot上线以来,美国至少有11人在驾驶特斯拉车辆并使用该功能时死亡。

被神话的特斯拉显然不能蒙眼狂奔,如果以人的生命作为代价,会不会太残酷了一点?这样的企业也不会走太远。

另一方面,无论是此前特斯拉选择自研AI芯片,还是如今开始建造Dojo超级计算机,都说明特斯拉对于汽车AI部分软硬件一体化的超前布局。

但问题在于,拥有超前技术的特斯拉却解决不了车机系统死机的现象。在中国特斯拉车机死机似乎已经从成为常态,甚至有人表示只有车机系统死机的特斯拉,才是真正的特斯拉。

安全性之外,特斯拉还面临多项挑战。在中国市场的热销不仅仅是因为马斯克和科技属性,还有不断下降的价格,让特斯拉成为一款性价比极高的产品。

但Model 3和Model Y的价格下探,也让特斯拉高端车型的销量开始下滑。汽车界有个规律,一个品牌的下限越低,上线就越容易被拉低。

前三季度,Model S 和Model X 车型的产量为8,941辆,与去年同期的16,992辆相比下降 47%,高端车型销量的下滑,意味着品牌高端认可度的下降。如何在价格和销量之间取舍,马斯克似乎选择了后者。

此外,特斯拉也面临全球供应链短缺的困扰。10月25日,特斯拉再次提升了美国地区的汽车售价,原因在于供应链体系的紧张。在马斯克看来,特斯拉已经走入了增长的快速路,至于威胁,则是目前全球范围的供应链短缺问题。

“今年,我们一直面临零件供应问题,不仅仅局限于芯片。”马斯克称,即使特斯拉推出半挂卡车Semi或者其他产品,也无法完成生产。今年特斯拉目标100万辆,从目前来看,Q4需要完善?37.3万辆,但要知道Q2才仅仅交付了24.13万辆,完成这样的目标无疑是困难的。

真正的竞争

作为超过汽车行业前十市值总和的特斯拉,其估值创造历史,维持这么高市值的原动力,来自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发优势,以及资本对于行业头部的极力追捧。

在过去10年,特斯拉可以说没有真正的对手,但随着后来者、传统车企的发力,特斯拉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特斯拉CEO马斯克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正在加紧马力,开拓特斯拉的新战线,从技术、产量、产品线上,意图给竞争对手以核弹式的打击。

前不久,马斯克又坐着他的湾流G650到了德国柏林的特斯拉超级工厂,这意味着距离柏林工厂开工日期已经很近了。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不仅为中国市场,更是为全球,特别是欧洲市场供货。2021年前三个季度,上海超级工厂累计对外销售30.5万辆汽车,在特斯拉前三季度全球627,350辆的销量中占比近49%。

随着2022年柏林工厂和德州工厂投产,特斯拉判断,四大工厂加持,Model Y会成为全球卖得最好的车型。要知道2020年,全球销量最好的车型是丰田卡罗拉,超110万辆。

而对未来的销量,马斯克再次语出惊人,他表示,特斯拉计划到2030年实现年销售2000万辆电动车的目标。

2000万辆是什么概念?要知道整个中国市场,狭义乘用车的销量一年仅有2500万辆,2020年全球销量最高的汽车集团大众集团一年销量也只935万辆。2000万辆,即使对于特斯拉来说也显得那么狂妄,不切实际。

但马斯克必须这么快,他要利用现在的先发优势,制造更多的产能,圈住更多的市场,不给对手机会。

特斯拉现在的护城河是:全球没有一款电动车能和其正面对抗。

目前,无论是新造车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没有一辆车能够像Model Y一样成为现象级的产品。在豪华车阵营,奔驰、宝马、奥迪也还都没有真正意义上推出一款自己的电动车。

当欧洲人还在纠结如何减少尾气排放,推出的车型大多都是油改电模式,并不能真正代表德国汽车工业;而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的日本,也都以混动+氢能源作为终极能源搭配。

只有中国汽车市场真正将纯电动作为最重要的发展路径。但国内很多新造车势力在产品、营销、品牌、产能部署、供应链上,没有一个能达到特斯拉的高度。

可以说,特斯拉的阶段性成功,在于竞争对手的步伐缓慢。但是,一旦传统车企的转型开始显露出成果,以及更多互联网资本比如苹果、小米的介入成功,特斯拉也将会遭遇其创办以来真正的竞争。

因为,通过一体压铸减少零件降低成本,是特斯拉科技实力的体现,但是这种技术的提升、成本的下降并不是无止境的。特别是当福特、丰田、PSA这样的大型集团,苹果、小米这类新兴互联网资本,乃至中国蔚来、小鹏、理想,都在跟进,先发优势将大大减少。

有消息显示,丰田bz4x将在明年面试,凯迪拉克最新的纯电动车型Lyriq已经在量产准备阶段,更不用说蔚来ET7、ET7、小鹏的中型SUV车型,都将在2022年上市。

特斯拉未来想要继续保持技术和产品领先的困难性,将比现在大大增加。

特斯拉近有自身技术、产品、供应链的隐忧,远有竞争者环伺、虎视眈眈。它的领先还能持续多久?这个答案谁都不知道,不过能够确认的是2022年,新能源汽车将要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竞争年份。

责任编辑:王婷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