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9780

超80万人抄底“医药女神”葛兰旗下基金 医药基金年末投资窗口已至?

21世纪经济报道2021-11-14 18:40:110

原标题:超80万人抄底“医药女神”葛兰旗下基金 医药基金年末投资窗口已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钱奕昀报道

最近,低迷多日的医药板块又双叒叕火了起来,医药基金卖得热火朝天。支付宝基金平台显示,周销量Top 10榜单中,有3只医药基金。其中,“医药女神”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C,超过80万人购买,位列周销量榜第一;同为“医药女神”的赵蓓管理的工银瑞信前沿医疗股票A和医药明星基金经理吴兴武管理的广发医疗保健股票A近一周也分别有超9万人、超4万人购买。

这或与本周医疗板块的连续政策利好有关。11月11日,为期3天的2021年国家医保谈判正式落幕。11月9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受利好消息提振,医药板块再度受到投资者关注。

那么,下半年大幅调整的医药基金到了“抄底”时刻吗?

国家医保谈判堪称国家级“灵魂砍价”,是衔接创新药研发和商业化的重要一环。

本次国家医保谈判涉及恒瑞医药、百济神州、荣昌生物、罗氏、辉瑞等多家知名企业的多个重要品种,涉及PD-1单抗、BTK抑制剂、PARP抑制剂、CAR-T等多种创新药物,市场关注热度极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今年进入谈判名单的药品大幅减少,仅有271个品种通过形式审查,去年则有751个,但其中目录外品种数达到179个,数量创历年之最。此次谈判以创新药为主,近20款创新药首次谈判,本土药企包括恒瑞医药、翰森制药、海思科、海正药业、江苏艾迪药业、宜昌人福等,跨国药企包括默沙东、吉利德、罗氏、默沙东、BMS等。

受国家医保谈判消息利好,截至11月11日,相较11月8日,医药指数和个股出现较大幅度增长。指数方面,中证医药指数涨2.64%,CRO指数涨5.67%;个股方面,恒瑞医药涨6.81%,君实生物涨9.23%,贝达药业涨14.61%;港股信达生物涨6.36%。

纵向对比历史医保谈判,2018、2019和2020年谈判的整体平均降幅达56.7%、60.7%和53.8%。不同期进行的国家药品带量采购的平均降幅接近,均在50%~60%之间。

“新一轮医保谈判结果将公布,关注创新药纳入医保带来的机会。”中泰证券分析师祝嘉琦表示。

安信证券分析师马帅认为,医保谈判可加速创新药市场渗透,未来以价换量可期,尽快纳入医保目录成为国内创新药的一致选择。

加速市场渗透方面,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后,有望改善准入难的问题、实现快速市场渗透。根据国家医保局的数据,截至5月31日,与4月相比,19个临床急需药品配备机构数量从3324家增加到5572家,增幅达68%;覆盖省份的数量也持续增加,平均覆盖省份的数量从22个增至25个,表明相关药物在进入医保后确实可以实现市场渗透的加快。

以价换量方面,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后,有望通过以价换量实现销售额的快速放大。根据医药魔方分析,2017年、2018年、2019年经过医保谈判纳入医保目录的药物,2020年的销售额相对纳入年份分别实现了128%、337%、39%的增长,表明相关药物在进入医保后确实可以实现迅速放量。

“医保谈判作为药品放量的重要催化剂,是衔接创新药研发和商业化的重要一环。虽然纳入医保的代价为大幅让利,但在量价博弈中,药品往往能享受药品进院的红利和新增患者需求的提升,最终通过以价换量为品种带来增量贡献。”粤开证券建议,把握创新药、CXO投资机会。

而对于《关于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东吴证券研报认为,原料药行业或迎来板块性投资机会。原料板块经过一年多的调整,较高位已经下跌50%左右,对应TTM估值为40倍PE,处于历史中位,大部分公司22年平均PE估值约20-30倍,其处于低估值、低位置状态。

下半年来,医药板块持续下挫,医疗主题基金三季报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0.78%。对于医药板块的剧烈调整,前海开源基金经理范洁认为,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外部行业的相对比较优势,促使以全市场为投资范围的资金从医药行业撤离;第二,医药相关的政策使得投资者对于医药行业产生一些担心;第三,医药行业的投资目前集中度相对较高,导致资金面和市场情绪对股价的扰动变大,从基本面来看,医药行业的三季报基本面依然持续增长,行业的持续调整更多的来自一些非基本面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报,基金医药持仓比降为2020年来的低点。国开证券研报显示,截至9月30日,基金医药生物行业(申万)持股数量为221家,环比减少142家;持股总市值为4839亿,环比减少3372亿,是持仓市值减少最多的行业。

截至三季度末,医药生物行业的持仓市值占比为13.34%,环比降低1.36%。基金医药持仓比自去年四季度降至13.7%后,今年上半年持续提升至14.7%,三季度环比下降,目前持仓比为2020年以来的低点,相比前期高点(17.3%)已有大幅下降,属低配状态。

不过,虽然三季报医药行业重仓持股比例环比继续下降,但持股集中度明显提升,机构重仓主要集中在CXO及各细分领域龙头公司。整体看,基金三季报中增持股数比较多的细分领域主要集中在CRO、医疗服务、疫苗、原料药等领域。而减持比较集中在前期增持比较多的个股,如美年健康等。随着资金抱团的有所缓解,市场分歧有所加大。同时在高估值、高仓位、政策预期等多重压力下,三季度部分赛道的龙头个股持仓数量也有较大变动,带动医药行业指数下行,整体估值压力得到一定释放。

国开证券研报认为,目前行业整体处于低配状态,时至年底,行业有望进入估值切换行情,部分龙头个股已逐步显现性价比,在市场震荡的大背景下,建议优选景气度确定性强的细分领域龙头逢低关注。

兴业证券研报表示,立足医药全行业,从医药短期策略来看,随着三季度业绩期后,医药将逐渐迎来估值切换行情,布局2022年成为后续主线。在新医改持续深化、产业技术加速迭代、专业人才不断涌现、资本支持日益加强的当前,中国医药企业面对四面而来的机遇与挑战犹如逆水行舟,唯有升级创新,方可乘风破浪。2022年,创新迭代周期更快,企业面临的挑战更大。除重点关注一线大龙头企业外,也可自下而上关注各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龙头。

长城基金的医药基金经理谭小兵表示,今年以来消费、医药等核心资产经历了估值调整,其中,中证医药指数PE(TTM)从年初的近50倍调整到现在的30多倍,消化了部分估值风险,估值已经回归合理区间。短期来看,医药板块左侧买点大概率已现,四季度或将迎来右侧买点机会。对于长期投资而言,已到达比较理想的入场时机。

她表示,医药行业过去十年相对于大盘走出了非常高的超额收益率,这背后是由高景气带来的。过去十年行业的增速在15%以上,远超其他各国的医药行业,在中国各个行业当中,医药增长排名也是非常靠前的,行业内各个板块的复合增长率也非常惊人,牛股辈出。

医药高增长的背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政策腾笼换鸟和医药技术推动下,创新药商业化进程大大加快,未来几年增长速度非常可观。明年开始可以陆续看到中国创新药有比较大发展。

综合来说,随着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平台的出现,未来十年中国创新药会迎来比较好的红利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酝酿出一堆比较优秀的创新药公司。今年四季度应该有创新药公司走到海外,中国的创新药相比之前会有非常大的变化。所以站在当前的时间节点上,医疗产业的发展和投资机会主要是看两端,一端是供应端的创新升级,另一端是需求端的消费升级,主要看好CXO、疫苗和创新药等。

鑫元基金基金经理、中科院生物博士林启姜表示,当下医药调整得较多,此时不用悲观,反而是一个比较好的长期布局时间点。当前医药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估值中枢的下方。

“从长期来看,医药板块具备穿越牛熊的基因。医药行业的产业链短,增速稳定,与宏观经济周期弱相关,与政策强相关。医保作为最大买方,未来增速是非常稳定的,而政策的基调早已确定,2015年开始的药审改革,从顶层设计上鼓励创新的主基调是从来没有变过的。另外,国内有着大量的工程师红利,在创新药产业链的全球分工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同时,生物科技的一级融资也是如火如荼,没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被允许在科创板或港交所上市,这些上市后的公司创造了资本红利,退出后又可以反哺一级的股权融资。这几点是奠定医药未来10年的最重要的产业基础,不会被轻易逆转。”林启姜表示。

工银瑞信基金经理谭冬寒表示,当前市场的核心分歧点在于CXO的景气度到底能持续多长时间,会不会从订单上看到景气度下行的局面,对此他的看法可能要比市场当前的预期更乐观一点,原因有三点:

首先,要以更长的时间维度来审视产业发展的阶段,中国的CXO企业在过去十几年间抓住了全球研发体系的变局,即新药研发创新以过去跨国公司主导演变为小型生物科技类公司主导的变局,同时中国企业发挥出工程师红利,使得CXO这个产业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并且具备了全球竞争力。这个产业发展逻辑是长周期的演变,并不是国内新药投资景气度所推动的,这个驱动力的时间周期可能非常长。

其次,抛开海外市场的贡献,即使中国市场的新药研发景气度有所下行(事实上还并没有观察到),所关注的公司都是行业里的翘楚,订单受影响的程度可能也较小。

最后,在CXO以外,还没有看到医药行业内部有一定体量的板块具备更加显著的性价比和吸引力。当前基于市场风格原因和交易因素受到一定关注的不少底部标的,在基本面上缺乏强有力支撑。过去两周的大幅回调使得CXO公司的估值又回到了相对比较舒服的位置,对于CXO行业后续的行情并不悲观。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