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7649

40年来最严重供给冲击到来,全球政策为何相互背离

新京报2022-01-06 18:19:120

原标题:40年来最严重供给冲击到来,全球政策为何相互背离

{image=1}

新京报讯 (记者 柯锐)当前全球经济形势非常复杂,全球经济“灰犀牛”和“黑天鹅”不断涌现,全球金融市场陆续出现反常走势,全球政策出现一系列变化,甚至出现了“南辕北辙”、相互背离的现象。

那么该如何理解这种复杂的局面?日前,南开金融首席经济学家论坛联合多位专家,针对2022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进行探索与交流。

全球正面临40年来最严重供给冲击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表示,从本质上看,新冠疫情带来的是一场供给冲击。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是非常罕见但影响又非常特殊的一种经济现象。

“经过测算,我们现在面临的新冠疫情造成的新的供给冲击,在量级上,是过去60年里全球第三大的供给冲击。”

程实介绍,另外两次比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更厉害的供给冲击是1974年和1979年的两次能源危机。“过去40年最严重的一次供给冲击被我们碰上了,它带来的复杂局面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也是我们的职业生涯经验所难以面对和处理的,所以当前的投资局势和金融市场都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状况。”

从人类历史看,每次供给冲击发生后,全球经济都会面临两种复杂的影响。

短期影响是滞胀,即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前两次危机带来严重的供给冲击及滞胀,其影响非常深刻。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长期影响则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全球经济的生产效率、全要素生产率降低。前两次严重的供给冲击发生之后的10年里,全球的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了很大比例,呈现被“腰斩”的状态。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现在都把主要的精力、资源,一方面用在应对短期滞胀,另外一方面聚集在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力提升的重要方向上。

纾困政策被放在最基础位置

程实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会面临经济增长速度下行的压力。

程实表示,全球经济受新冠疫情冲击之后,2021年“缓过来一口气”,但并不意味着经济复苏已回到正常状况,新冠疫情对整个实体经济造成的创伤还在进一步深化。在全球191个经济体里,大多数国家尚未回到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

全球政策也在进一步清晰,纾困政策正在成为政策优先级里最重要的一环。疫情的防控政策和疫情的纾困政策基本上是决定全球经济复苏成败的关键,所以纾困政策被放在最基础的位置。

根据纾困政策和疫情防控政策的成效不同,全球经济复苏也呈现出三个梯队,比如疫情防控最好的中国、美国,疫苗的覆盖率各方面做得最好,走在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前沿;第二梯队是欧洲发达国家和日本;第三梯队是剩下的一些新兴市场和落后的国家。这次疫情之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全球货币政策的逻辑和思路是一致的

疫情的防控政策和纾困政策是当前政策的最底层,其次是需求侧的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短期有一些反常的现象,比如中国和美国的货币政策短期存在一定的背离,但仔细理解就会发现内生逻辑是一致的,全球都在应对滞胀的短期压力,只不过不同国家短期的压力重心不一样。在滞胀的格局下,美国更大的压力是胀,中国更大的是滞,所以中国货币政策短期有降息降准。“短期政策上稍有背离,但长期,全球政策大的逻辑和思路是完全一致的,因为我们面临的是同一场新冠疫情所造成的复杂的经济影响。”

{image=2}

程实强调,需求侧的政策,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只能缓解短期滞胀的压力,无法彻底改变新冠疫情所造成的长期的经济冲击,也难以应对全球生产效率缺失的长期挑战。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供给侧的政策,靠一系列的提振全要素生产力的新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供给侧的政策是能够真正帮助人类走出困境的政策。所以中国、美国等国,把越来越多的政策重心开始转向供给侧。

“近年,中国的教育、互联网、房地产等方面政策都发生了重要改变,这是滞胀以及全要素生产力缺失的短期和长期影响背景下,做出的应对。”

程实认为,新供给冲击必然带来滞胀,但长期来看,如何应对全要素生产力的下行是全球都需要克服的最大挑战。

财经评论家程峰表示,今年是高度不确定的一年,可能出现四十年一遇的复杂的经济形势,而且困难比机遇要多一些。美元加息可能会带来金融市场,包括大宗商品、美元、人民币汇率的深刻影响,这可能是2022年的“黑天鹅”事情。

中国经济处在减速增质过程,不必悲观

程实表示,中国经济今年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在减速增质的过程中。如果一系列政策能够引导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那么我们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是能够更加乐观的。未来我国的政策会进一步朝着全面应对新冠疫情综合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的方向去做努力。

程实表示,中国经济正处在减速增质的过程中,不要因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行而感到担心,或产生悲观情绪,因为增长速度的下降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关键是在速度下行的过程中,能否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持续提升。

在减速增质的过程中,我国经济政策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一方面要用需求侧的政策去缓解滞胀的短期压力,另外一方面也要通过供给侧的一系列长期政策,来谋求全要素生产力的上升,如此才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之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新冠疫情一方面带来了短期的经济增长灾难,但另外一方面也加速了全球人类的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人类正在加速从线下世界进入到线上世界,全球的重要行业赛道也正在加速转换。“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对滞胀的一些短期冲击有一些警惕,但另外一方面也要大胆对未来进行新的投资。”

远川出海研究主理人张纬杰表示,从历史上来看,以日本为例,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高速增长之后,经济增速放缓,出现两个现象:一是品牌。日本出现了很多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品牌。在经济增速高的时候,很容易就能赚到钱,只有在钱越来越难赚的时候,做品牌、做产品体验才会更加重要。二是出海。当时日资企业开始大规模去世界各地,以东南亚为主。所以从宏观意义上讲,增速下滑也蕴藏着一些机会。

融创投资创始合伙人赵俊峰表示,新的科技产生的高质量供给,可以对冲传统经济的下滑。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关注有科技含量的,也就是在新能源或者双碳经济背景况下的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关键工艺等领域。比如电化学储能(新型储能),电化学的关键材料等。这些新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还处在技术研发或实验室阶段,还没有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记者 | 柯锐

责任编辑:刘光博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