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总经理平均年薪超360万元!证券经纪人:我年终奖不到1万
原标题:券商总经理平均年薪超360万元!证券经纪人:我年终奖不到1万
来源:时代周报
“券商普遍降薪30%,1月28日见分晓”“TOP4券商被约谈”……近日,券商行业整体降薪30%的传闻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流传。
对此,时代周报记者向多家券商员工进行了求证,涉事券商的多名员工均表示未收到这一消息,明确表示为假消息。
今年以来,券商高薪酬问题一直处于风口浪尖。如1月6日,某券商非银分析师高调“晒224万工资单”事件火爆网络。1月13日,某券商内部文件《固定收益融资部员工社会行为准则(试行版)》,要求员工避免“炫富”,再次引发全网争议。几次事件将券商行业的“高薪酬”推到舆论前方,也引起了相关监管部门的关注。
一直以来,券商、银行等金融业素有高薪光环。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在统计的18个行业门类中,金融业以13.33万元的平均薪酬,位居2021年上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中第三名。
在券商行业,薪酬也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券商是强周期行业,不同年份,收入差异大。不同岗位的薪资水平极度分化。”一名券商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2021年,来自头部券商投行部刘化(化名)的年终奖高达40万元。一家券商营业部网点的证券经纪人吴勉(化名)则抱怨,年终奖只多发一个月工资,不足1万元。
限薪将至?
时至年关,年终奖成为关注的焦点,金融行业的高薪频上热搜。
2021年12月中旬,一位量化机构晒5000万元年终奖的消息刷屏。“5000万年终奖对于头部基金经理而言,不足为奇。”业内人士指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22年1月6日,某证券公司非银分析师在小红书上“晒224万工资”引发网友围观,大厂程序员评论称, “论高薪,互联网在金融面前啥也不是。”
1月13日,某券商发布《固定收益融资部员工社会行为准则(试行版)》(下称“准则”)。准则明确,工作环境下,员工不允许开豪华车(100万元以上)、戴高档手表(15万元以上)、使用高档包(5万元以上)。有网友评论,内容过于凡尔赛,准则重新定义了高档。
Wind数据显示,公布2020年人均薪酬的40家券商,平均年薪为53.62万元,16家券商位居平均值之上。券商高管的薪酬更“高不可攀”。据Wind数据,2020年,券商总经理的平均年薪高达365.71万元,董事长平均年薪为242.59万元。
券商业高薪已引发相关部门注意,甚至有行业人士指出,券商业或将遭遇“限薪令”。2021年11月,华福证券被出具警示函,成为国内首家因投行薪酬激励机制不合规而受到处罚券商。中证协近日下发“薪酬管理制度调研通知”,市场更是将之解读为“限薪令”的前奏。
二八定律明显
券商业景气度向好,连年丰收。
中证协披露数据显示,2020年,证券业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398.15亿元,同比增长24.93%;净利润1707.78亿元,同比增长39.20%,达到近3年最高水平。2021年,券商业再迎增长。据中证协披露数据,139家证券公司2021年上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324.14亿元,净利润902.7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91%和8.58%。
“券商行业整体降薪30%。不可能!”在一家券商投行部就职的刘明(化名)表示,券商业高薪也并非普遍现象,大多数人的业绩和资本市场景气度强相关,收入不稳定。
“年终奖还没发,大概能拿到40万元。”刘明表示,今年市场行情不错,部门接手项目多,但2018年券商寒冬之时,他的年终奖只有几万元。
券商业高薪“大饼”,并非人人都有。
“券商业的薪酬二八定律特征明显,拿到高薪的只有投行、资管、固收这些高创收部门。”来自某券商机构营业部网点的券商经纪人吴勉(化名)自称是金融行业底层民工,他的年终奖只有一个月工资,还不足1万元。
“中后台部门的基本薪资也是固定的,但是年底会根据公司的经营利润分配一定的年终绩效。”另一家证券公司IT部门的程序员李林(化名)透露,他们公司不同岗位的年终奖差别很大。“2020年,我的年终奖是8个月薪资,但同公司从事财务岗的女朋友,年终奖只有3个月薪资。”李林说。
责任编辑:李墨轩
开播28天吸粉7000万 奈飞引领本土化剧集全球热潮
参考消息网2月26日报道西班牙《世界报》网站1月30日发布题为《电视剧领域的“全球-本土化”现象》的文章,作者为路易斯·马丁内斯。文章介绍了在世界电视剧产业新近出现的“全球-本土化”现象及其所预示的发展前景。现将文章编译如下:0001零售价看涨?国窖1573暂停供货
零售价看涨?国窖1573暂停供货来源:四川日报本报讯(记者周伟)7月21日,泸州老窖国窖酒类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下发通知,即日起停止接受国窖1573订单及暂停国窖1573货物的供应,这是继国窖1573调整建议零售价至1399元/瓶后做出的又一挺价举措。0000“提前购”、新体验、定制化……从“双11”看服务消费新变化
新华社广州11月12日电题:“提前购”、新体验、定制化……从“双11”看服务消费新变化新华社记者随着国内消费升级步伐加快,老百姓的服务消费需求持续扩大。今年“双11”期间,在旅游、住宿、娱乐、餐饮、小众及个性化定制等领域的服务消费迅猛增长,成为亮点之一。“提前购”带动释放消费潜力0000新能源车将如何影响技术、能源、产业变革?专家这样说
记者|周纯粼截至2020年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4个月实现环比、同比“双增长”。汽车产品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特征;市场在技术、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等“内变”创新刺激下稳步发展。以特斯拉、蔚来、小鹏为代表的智能电动汽车备受消费者青睐,汽车产业变革加速进入以智能化和网联化为代表的中高级发展阶段。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