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基金归凯:银行地产或估值反弹 今年聚焦偏内需标的
原标题:4年多回报135%,访嘉实归凯:好公司的“慢”变量比“快”变量更重要,今年更聚焦偏内需标的
嘉实基金的归凯,是被许多同行点赞的优秀投资人,也是聪投的用户们经常在群里点名希望去深度访谈的一位基金经理。
能被投资者惦记,第一肯定是业绩不差。
归凯现在管理多只基金,其中管理时间最长的,是嘉实泰和,这也是嘉实的旗舰产品。截至今年6月30日,归凯任职4年出头,回报135.13%,年化收益约21.93%。
而他管理的另一只基金嘉实新兴产业,虽目前还只管理了2年时间,截至今年6月30日,已经创造了132.30%的任职回报。
第二,归凯重视持有人投资体验。
他总结,为什么有投资者抱怨买基金体验不好,觉得没赚到钱。除了由于投资过于短期,追涨杀跌的因素外,基金经理能否控制好波动对提升投资体验至关重要。
以他管理的嘉实泰和为例,嘉实泰和每年都能跑赢沪深300,大部分年份回撤相对较小,净值屡创新高。特别是今年,虽经历了3月份的下跌,到5月净值就已创出了新高,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已达31.27%。
{image=1}
归凯拥有超过13年从业经历,10年的资金管理经验,硕士毕业后加入国都证券,从事过证券公司自营业务,2014年加盟嘉实基金,曾管过QFII帐户,2016年正式上手管理公募基金。
那么,他是靠什么实现嘉实泰和135.13%的收益的?又是如何在2年内使嘉实新兴产业取得132.30%的任职回报?
从归因分析来看,超过90%的收益来源于选股,也就是说,
第一,这是一位典型的自下而上的选股型基金经理,并有一套十分鲜明且独特的选股方法论。
第二,投资组合适度均衡、“看长做短”,低换手,是归凯的三大标签。特别是看长做短,是归凯自我总结的提升投资效率、保持基金业绩的方法。
“看长做短”是归凯独特的方法论。
“看长”,首先是“看长期”,即立足长期,寻找能够持续提升内在价值的好公司、好生意;然后是“长期看”,即要更多考虑公司的长期问题。
特别是对一些周期性公司,当市场乐观情绪起来时,在景气高点,大家觉得给个10倍PE是很便宜的。
但实际上,你要是看得足够长,能够看清行业的内在特征与长期天花板,景气周期一旦下行,它原本所谓的10倍PE就会变成30倍,甚至40倍了。
“做短”就是指在长期看好一家公司前提下,寻找短期边际上的正向变化,这样能有效提高投资效率,即便短期判断有误,更多是时间上的损失。
归凯筛选“好公司、好生意”有三个重要维度:商业模式、竞争优势、产业趋势。
其中,商业模式是他最为看重的一条。
作为嘉实基金成长投资策略组的投资总监,归凯看重的是,成长型的好公司要有创造超额现金流的能力,在产业链中占据有利地位。
比如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对下游的定价能力,对资本消耗的依赖程度等等,而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反映得是公司的商业模式。
通过这三个维度,筛选出好公司、好生意,再通过操作层面的组合动态调整,看长做短来提升基金的业绩。
低换手,更是能直接反映他投资理念方法言行一致的指标。
嘉实泰和过往三年平均单边主动换手率仅在90%左右。聪明投资者根据嘉实泰和公开定期报告统计显示,在归凯4年出头的任职期间,重仓股中,华测检测持有14个季度,中航光电、国瓷材料持有季度数都在11期以上,汇川技术、利亚德等都已持有2年以上。
在2个多小时的访谈中,归凯把他的投资框架和方法论掰开了、揉碎了,详细地做了介绍,结合了他对诸多行业、公司具体案例的深入思考,也对下半年乃至今后的市场变化,投资机会作出了前瞻性的判断。
{image=2}
先来看聪明投资者提炼的归凯投资方法论要点:
1、投资首先比拼的是价值观和知行合一,其次才是专业能力,这是道与术的区别。我最核心的价值观就是做一个长期主义者,我更喜欢赚长期可持续的钱,而非赚短期快钱。
2、立足长期,寻找能够持续提升内在价值的好公司、好生意;同时在操作上看长做短,这样能有效提高投资效率,提升基民赚钱体验。
3、优秀的公司容易超预期,平庸的公司老是低于预期。
4、相比交易时机,有未来的好股票更能让我兴奋。
5、我把好股票分成两种:一种是价值,尤其是深度价值;另一种是成长。成长又可以分两类,第一类是周期成长,以电子制造业为典型代表;第二类是长期的价值成长,这类公司周期性比制造业要弱很多,特别像消费、医药,软件、互联网,都属于长期的价值成长。为什么要做这种分类呢?因为对不同属性的行业公司,要有不同的投资和分析方法。
6、要想选出一个能实现超额收益的股票,公司质地远比短期估值更重要。评估一个公司未来是否有价值,要从公司中期可预测的动态PE或现金流折现角度,来看其隐含的投资回报率是否有吸引力。如果仅基于短期的市盈率或PEG来评价一只股票的估值高低,那投资太简单了。
7、看公司就是通过体系化的方法对公司的未来有一个全方位的扫描,然后在投资过程中不断跟踪验证、调整模型和校正。
8、长期看,遴选好公司的标准中,慢变量要比快变量更重要。
9、我的业绩目标是追求长期的卓越,并兼顾每年都能争取到显著超额收益。我不会为了短期排名做那种极端的、下注式的投资,那样不能使我的持有人有好的赚钱体验。
10、我今年更多聚焦于一些偏内需的、相对确定的机会,对于受疫情、海外需求影响较大,或者有潜在风险的,年初以来都适当做了一些规避。
11、长期大牛股都有共性。无论中美哪个市场,在近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周期里,长期大牛股基本集中在三个领域,大消费、大健康,以及科技中以软件互联网为代表的软科技,这是由其商业模式上的特点所决定的。
12、投资没有一劳永逸的东西,我们要不断进化,不断审视手中的股票。
13、坚毅是投资价值成长的首要品格,因为长期的过程注定是曲折的,大牛股要能骑的住。
14、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首先要有持续学习能力,第二要有商业上的洞察力,第三个要有自省精神。
研究员时期看过传媒和旅游
传媒行业的变化巨大
聪明投资者:在硕士毕业后就进到国都证券做研究员,当时看过哪些行业?
归凯:一开始是传媒,后来也看过一段旅游。
聪明投资者:你觉得你覆盖研究这个行业跟现在比有什么比较大的变化吗?
归凯:巨大的差异,因为我看传媒的时候还是以传统媒体为主,那会儿科技含量高的,就像数字电视、有线网络、光纤改造,这个在当时属于大家关注度很高的。
A股其实在那个年代基本没有什么新媒体,早期上市的一些互联网公司都在美股,当时的传媒,现在回头看是个偏传统的行业吧。
聪明投资者:这个行业的构成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如果从研究方法来看,你觉得有什么改变吗?现在会更多关注哪些指标?
归凯:还是有区别的,因为A股基本都是传统媒体,我记得那会看传媒,像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就算比较新的东西了,研究框架类似电信运营商,从用户数量和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提升角度做研究。
其他就是传统的出版社和报社的广告经营类资产,影视内容制作公司也是后来才上市的,这类公司研究比较简单,基本都是出版码洋(销售额)或票房预测。研究方法和互联网公司差异非常大,也没有活跃用户数、转化率、网络效应的概念。
职业生涯划分:
券商研究员→券商自营→公募基金
聪明投资者:在硕士毕业后就进到国都证券做研究员,后来又做过自营,再到2014年到嘉实基金开始做QFII专户的投资经理,从原来券商自营到做QFII的投资经理,这当中的差别是不是挺大的,无论从考核还是从追求的投资目标来说?
归凯:差异比较大,自营肯定是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所以做自营的时候可能对净值的回撤要求比较高的,另外可能涉及到兑现收益的问题。另外券商自营的研究资源是比较少的,在投资的时候就会更加聚焦,少而精,更强调研究的深度。
QFII投资是以沪深300为基准,有95%的仓位下限,这类产品对基准的要求比较高,结构要求相对均衡,配置不能特别偏,对能力圈要求相对全面一些。
公募基金对能力圈扩展还是非常有用的,覆盖范围更广,研究资源也多,对提升一个投资人的全面能力是比较有帮助的。
方法论和能力圈是逐步形成的
投资风格是希望挣企业内在价值持续提升的钱
聪明投资者:介绍一下你投资框架形成的过程?
归凯:方法论投资框架是和个人性格特质紧密结合的、逐步形成的过程。
方法论的形成是个逐步的过程,来自于在投资实践中不断地归纳总结,也会借鉴各类投资流派和投资大师的理论,但最终一定要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和自己性格特质契合的投资框架或方法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就我本人而言,从券商自营到公募基金,从做QFII到管理公募基金,实际上是逐步清晰化的过程,然后不断的归纳总结,最后更清晰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框架,我觉得是这样的过程。
关于能力圈的扩展。
我最早看过的传媒、旅游本质上也是消费行业,所以我在自营的时候,拓展的第一个领域也是食品饮料,比如某乳制品公司就是我买的第一支食品饮料股。
另外就是往TMT,像电子这些领域扩展,其实电子我觉得跟传媒的差异比较大,属于制造业。
另外医药,也是我在自营的时候拓展的,但是医药其实最早期的拓展,也是往消费属性比较强的方向,比如一家中成药特色公司,本质上他也是消费属性比较强,还有的医疗公司。
制造业主要从一些细分领域入手,当时觉得中观层面特别好的,有很好的一些机会,页岩气领域的公司,也包括个别国产品牌汽车,因产品周期带来的增长机会,基本上是这么一个过程逐步的拓展。
在能力圈不断拓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不同行业的投资和分析框架
聪明投资者:我们知道嘉实内部分成几个小组,作为成长投资策略组的投资总监,你对自己风格,有一个什么样的定义?
归凯:其实我觉得我最主要的风格就是喜欢可持续的成长,赚可持续的钱。
有些投资人喜欢挣快钱,我还是希望挣可持续的钱,是这个企业内在价值持续提升的钱,我觉得这是我的一个核心的投资风格。
我一般希望找至少五年或更长时间看的比较清楚的。长期看好的公司我可能才会感兴趣,会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立足长期,寻找能够持续提升内在价值的好公司、好生意,同时看长做短,长期看好,然后我再看他阶段性未来边际上的变化。
成长投资,不能机械地去看速度
我更多看可预测性高、动态估值低、具备持续价值成长特征的公司
聪明投资者:什么样的成长速度,才能够满足你对成长的要求和定义?
归凯:我觉得成长速度不能静态或机械的去看,有些公司短期的业绩增速可能很一般,但未来是个逐步加速的过程,有些公司短期增速很快,后面却可能不断降速。还是要动态的看,看五年、十年后的估值水平,或基于DCF(现金流折现估值)做更长期的判断。
因为很多公司不一样,我看成长股的投资框架是,比如一些可预测性高的公司,具备长期价值成长特征的公司,我一般看他十年后,判断他十年后合理的估值。
因为你要短期的看非得增长多少,我觉得这个是不够的或者粗浅的,比如有家医药龙头公司,十年前业绩增速也就20%,我记得2009年,2010年增速更是只有10%,2009年那会估值就48倍,你对这种公司,你按增长速度是归不到成长股类型的。
我觉得投资还是要基于DCF,基于更长期的判断,而不是短期的,更多看的是动态的估值,看五年、十年后的吸引力,不是简单的现在增长30%,PEG(市盈增长比率)是1以下就算便宜。
聪明投资者:如果说要看十年后,可能市场上绝大多数人,都很难看到十年后。
归凯:我觉得肯定是难,但如果不放眼于长期,就会落入短期炒来炒去的陷阱,长期业绩很难卓越的。而且对具备长期价值成长特征的公司,做五年、十年的业绩判断是完全必要的。
这个工作能否做好就取决于你对这个行业和公司认知理解的深度,功力当然就体现在这了。判断十年后这会是个什么体量的公司是长期投资者必须要做的工作,然后就是不断跟踪验证、调整模型,去校正。如果仅仅基于短期的市盈率说20倍便宜或40倍贵,或者PEG的高低就得出结论,那投资就太简单了。
聪明投资者:不过,我们看你组合里的公司,短期的业绩增长也非常好,这个是不是刚才讲的看长做短。
归凯:对,因为我们要提高投资效率,如果长期好,短期又有非常积极的变化,我觉得这样的是比较好的。像有的公司,当时买入的时候,静态市盈率也很贵,但这几年业绩出来了,回头再看,它其实属于一个底部反转的公司。所以,我们买入一只股票的逻辑更多是判断,这家公司在未来是否会进入一个业绩估值的双击。
把股票分为两种:深度价值和成长
聪明投资者:在你的框架里,怎么分类选股?
归凯:我把股票基本分成两种:
一个就是价值,深度价值;另外一个是成长。
成长又分两类,一类是周期成长,另一类是长期的价值成长。周期成长的典型代表是电子制造,比如像苹果产业链,或者比如像油气开采设备,这些都是典型的周期成长。
还有一种是长期的价值成长,这类公司的周期性比制造业要弱很多,特别像消费、医药,比如像软件、互联网,都是属于长期的价值成长特征。
所以说,对不同属性的公司,要有不同的分析方法,因为这种长期周期性没那么强的,我觉得可以做一个比较长的预测。
对于周期成长型的,我可能会判断他到这一轮增长,到下一个平台期的一个利润体量,对应的合理估值中枢。这个不需要预测很长,因为他这种周期成长类型的,一轮周期就是一两年,最多两三年,可能就会到一个顶,等待酝酿下一轮的增长动能。
对公司的长期认知:
“慢变量”要比“快变量”更重要
商业模式是最看重的要素
聪明投资者:组合当中,对于买入卖出有哪些具体的标准?
归凯:我觉得两个层面:第一,要符合你的选股标准,第二,你会评估这只股票未来几年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年化回报。
选股标准基本上看几个维度: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和产业趋势。
我一般投资分为两类持仓:
一类核心持仓,即战略性持仓,一般以长期价值成长这类公司作为我的核心持仓。一类是战术性持仓,阶段性成长或周期成长多一些,也可能有深度价值股。
聪明投资者:在你自己的组合里面,大致占比多少?
归凯:战略性持仓占60%-70%,战术性占30%-40%。
我的核心还是想找到最优秀的公司、好生意,这一点也是从刚提到的三个维度来看。
我对公司的认知,从长维度看,慢变量要比快变量更重要。
什么叫慢变量?
有很多因素,包括像商业模式、公司治理、大的产业趋势、公司核心竞争力打造,我觉得这些都属于慢变量。
其中一个我比较关注商业模式,因为我觉得商业模式才能决定一个公司未来能不能真正做大。
大家选公司通常都很关注行业空间、景气度,或者管理层是否优秀,但我觉得除了这些之外,商业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商业模式不行,这个公司做起来,也立不住。以航空业为例,放在一百年前,你说民用航空刚开始做洲际的长途客运,一般想,这肯定有一个巨大的、激动人心的市场潜力。
但实际上我们大家都知道,航空业是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包括制造业也是这样,可能一百年前电解铝之类的都是新材料,但是现在有多少公司?大市值的公司?里面的核心就是这些行业的商业模式不够好。
商业模式核心要从商业角度出发,看是不是一门好生意?我关注几个维度:
第一个,我们比较关注这个公司产品或者服务属性。
比如他是消费品还是工业品?他的客户的黏性怎么样?客户的转化成本怎么样?下游客户是to c的还是to B的?还是to G?
这些我觉得都影响到这个公司产品的定价能力、黏性,也包括影响公司的现金流,订单的稳定性,因为你想to G业务的稳定性和现金流往往就不如to C的,这是产品和服务属性。
聪明投资者:但是有的行业,比如检测,可能全部是to b的,这怎么解释?
归凯:我觉得是这样,检测行业,他相当于to 小b,他是方方面面的各类公司,只要你生产东西都需要检测,随便一个电源、插座上面都有各种检测标准,他不是大b,是to 小b,相对没有那么大,客户足够多,也足够分散。
另外,要看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定价能力。
如果上下游都是被挤压的这种公司,他不可能经营的好,活的很苦。而对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获取领先优势得到公司,我会关心公司的关键资源,或者业务系统的运营方式,是不是在运营效率,或者客户满意度方面能够持续领先竞争对手,这些可能是我们更需要关注的点。
其他还包括公司对资本的依赖度、现金流创造能力等等。商业模式很多还是从定性的角度来看。
第二个,竞争优势。
说白了就是我们要找真正能够长期战略聚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做投资,一个好的公司,他通过长期的经营上的积淀,是能转化为他很强的竞争优势或者护城河的,不容易轻易被颠覆。
这些就涉及到品牌专利这些核心资产的优势,或者他有着强大的成本优势、很强的客户黏性转换成本、网络效应等等,这些都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范畴。
第三个,产业趋势。
产业趋势最经常遇到的就是价值陷阱。不同的行业公司,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估值完全不一样,这个也非常重要。
而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他也会有商业周期、库存周期波动,带来股价的大幅波动,这种情况会很多。
所以规避价值陷阱和阶段性大幅回撤的风险,是研究产业趋势的主要目的。
选完之后,符合你的标准的,你能不能买,你要评估这个公司,你投资之后他的预期回报有多少,这个就需要你做这种通过业绩预测模型来做这个公司未来几年,一个复合回报的区间。
你可以通过不同的假设做敏感性分析,你可以看这个东西是否符合对收益率的要求,如果符合的话,就进入了投资的范围。
聪明投资者:你对这个收益率的要求有多少?
归凯:我希望年化有20%以上。
另外,对收益率的要求也跟确定性有关的,如果有的确定性特别高,可能15%,、甚至10%我也能接受。
如果有些东西,可能确定性不是特别高,那就需要收益空间来做风险补偿。
卖出股票主要看投资逻辑和估值
聪明投资者:刚才讲的是买入的,包括选股,包括预期收益,卖出的标准是怎么样?
归凯:卖出,一个就是投资逻辑变了,肯定要卖了;
另外就是估值。
我一般对公司估值会做一个情景区间,中性、乐观、悲观。结合目前的整体的市场环境、整体的估值水平来做一个矩阵。
所以我会不断的去按照这个看,如果他已经超出我的最乐观的预期了,我有可能就考虑卖了。
聪明投资者:怎么比较?
归凯:更多的是跟它自己比较,说白了,我判断这个公司,比如五年后或者十年后,他的利润到底是多少?那个时候该给多少倍估值?我通过这个来做的,对他市值区间的一个判断和情景分析。
换手率一定程度可以体现投资理念
90%收益来自选股
聪明投资者:我们还关注到你管理的几个基金,尤其像嘉实泰和,跟基金平均水平相比,整体换手率比较低,是有意在降低换手?还是自然而然的一个结果?
归凯:嘉实泰和过去三年大概平均90%的换手率。
我觉得换手率本来就能体现你的投资理念,因为我的风格是要赚长期的价值成长,或者可持续的钱,其实这类公司很稀缺的,我要找到这类好公司,除非有像我说的卖出因素,我一般是不大会去频繁做动作。
所以这个是换手率比较低的一个原因。
聪明投资者:大家都比较关注,一个基金经理他到底从哪里赚到钱,你的收益更多来自哪?
归凯:90%以上都是选股,主要还是选股。
我前期大的结构就是四大方向:大健康、大消费、科技、先进制造。当然,可能在不同的投资环境下,这里面各自的占比可能会有区别,有动态调整的,但是我觉得长期都是这些公司。
聪明投资者:公司有没有对于组合个股的数据做过一些统计?比如买入卖出的盈亏比例。
归凯:其实我不太关注这些东西,我觉得我的胜率,特别是重仓股的胜率还是比较高的。我的重仓股应该还是贡献了主要的收益。
不做非常极致、下注式投资
聪明投资者:以泰和为例,年化回报非常高,从基金单季度的胜率来看也是非常高的,对基金有什么样的投资目标?
归凯:我的业绩目标,我还是追求长期卓越。投资就是长跑,其实看的不是一两年的业绩,但是具体每一年,我还希望有一个显著的阿尔法能跑出来。
不要做这种波动过大,那种大起大落,或者做到非常极端,下注式的投资,赌风格,哪怕赌对了,其实投资者也没挣着什么钱,都是在高点进去的。
通过行业配置均衡和寻找优秀公司来控制波动
聪明投资者:那么,怎么去做到这一点,控制波动?
归凯:第一,做适度的均衡,这样能有效的控制回撤。
第二,自身的方法论、价值观。
本身我更看重找最优秀的公司,既关注长期慢变量的东西,也会关注他短期的东西,总体上好公司的抗跌性,自然比差公司要好很多。
另外,公司的质地、治理结构、管理层,他是不是真正能够长期聚焦主业、历史诚信记录等因素,都是值得关注的。
聪明投资者:这个均衡,指的是做行业配置均衡吗?
归凯:行业的分布相对均衡,因为我觉得这个市场上投资机会还是比较丰富的,并不是说我看好养猪,我就买五十个点,或者看好半导体,七、八十个点都干电子,这个就是属于很激进的投资。
我的投资更多是基于五年、十年维度看方向,但我看好的方向肯定不止一个,四大领域涉及到很多的行业,我在这里选优秀的公司,选长期的这种价值成长的。所以我觉得这本身就是分散风险。
聪明投资者:你平时调研上市公司频率怎么样?
归凯:我大概应该有差不多40%的时间在调研,甚至更多。
我们一天的工作,基本上在公司的时候,更多的是做一些公司的讨论,跟研究员讲拆解模型,不在公司时是去调研。然后晚上回家看报告,基本是这样一个过程。
不同类资产的特征决定了能不能出牛股
聪明投资者:现在自己的能力圈大概在什么样的程度?
归凯:我觉得能力圈的拓展,一方面可能对一些你研究的行业,从不了解到了解,到相对深度的认知。
另外,你要不断的总结你研究的这一类资产的特征、经营和投资上的特点,你怎么投制造业、投消费品、投科技,逐步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聪明投资者:不同的行业其实也可以有一些共同的规律性的东西。
归凯:共同的规律肯定是有的。
比如,长期大牛股,肯定有共同的规律,我们复盘可以看到,无论中美,近十年或者看的更远,长期大牛股基本在三个领域,大消费、大健康,科技里以软件互联网为代表的软科技。
为什么这些领域容易出牛股?
他有自身特征的,比如大消费,长期就是个通胀模型,不论是高端奢侈品还是低端的油盐酱醋,他长期都是跟着通胀走的,长期涨价的,市场的盘子越来越大,里面长期经营的公司自然而然就容易做大。
医药也是,医药也算类科技股,他的这种科技创新的空间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不断有新药出来。
现有的药永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健康长寿的诉求,而且用户也愿意为了身体花钱,甚至可能都排在教育前面,所以这个行业容易做大,你看全球前十大医药公司,起步都是一千亿美金市值。
像计算机、软件、互联网为代表的这类公司也是,他本身长期也是通胀模型,用户转换成本很高,比如我们工作中用的金融信息系统长期都是在涨价的,你听说过他降价吗?所以他都有这类特征,是容易做大的。
制造业就不一样,制造业长期都是通缩的,笔记本电脑、彩电、电动车都是靠成本下降、效率提升,来提升产品的渗透率。
所以他在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就能业绩估值双击,爆发性很强,但是你到了一定拐点,渗透率到了40%~50%之后,后面还有降价压力,量的增加就补不了价的下降。
市场规模就不增长,甚至会萎缩,就面临一个业绩估值的双杀。
我觉得不同类资产的特征,决定了能不能出牛股,这也是商业模式的一种区别。
银行、地产可能会有估值反弹
聪明投资者:目前市场整体估值的差异是非常严重的,刚才讲几个行业,医药也好,科技也好,股价持续上涨,静态估值确实没办法看,非常高,同时像银行、地产这一类,基本上就在地上趴着的,对这一结构分化的趋势,怎么判断?
归凯:我觉得银行、地产估值低有多方面因素,本身他是顺周期的资产,经济增幅下行,从投资角度是不利于这类资产的。
但是我也认为他未来有可能会有这种估值修复的,因为物极必反,肯定是有估值修复可能的。但是也就是一轮修复而已,我不认为会有特别大的趋势性。
你看2012年底,包括2014年底都发生过,2014年表现的比较极致,其实都是比较低的估值起点产生的,当过于极端了,估值差异做一定的收敛完全有可能的。
对于追求长期阿尔法的
公司质地的重要性比估值要高
聪明投资者:刚才你讲了几个后续看好的几个赛道,大健康、大消费,像医药、科技这些细分领域其实是很多的,你会更关注哪些业绩相对确定性的细分领域?
归凯:医药,我还是比较看好像医疗服务,我觉得医疗服务跟教育服务一样,都是中国供需矛盾最突出的两个领域,这个是长期比较看好的,还有一些创新药公司、医疗器械,在这两个领域有竞争优势的公司。
另外还包括一些像相对独家赛道的,比如说有些疫苗类企业,是有独家赛道的,理论空间很大,这些我是比较看好的。
聪明投资者:你有没有感觉现在这些赛道,因为大家都是一致看好,会不会有过度拥挤的迹象?
归凯:部分高估的情况是存在的,但是我看好这个是因为:
首先这些方向,我是基于五年、十年维度的,这个阶段可能这类资产得到了更多人的共识,所以可能有这种局部高估的风险。
但我是做相对均衡的,不是all in某一板块,哪天医药调整了我还有别的资产。
但是最优秀的公司,如果估值没有特别离谱的话,我也不会轻易去卖,也更不会把一流公司卖了,去买一个便宜二流的公司。估值不能静态的去看,比如某家龙头药业10年前就将近50倍PE,但10年下来股价涨了12倍,估值甚至还是扩张的。如果是绝对收益产品可能会考虑止盈问题,相对收益产品可以通过持仓结构适度均衡
所以我觉得,还是要买最优秀的公司,因为估值这个东西,你要结合市场环境来看,我觉得如果是绝对收益的产品,可能要更多的考虑这些问题,我们长期能跑出显著阿尔法的,可能公司质地的重要性,是比估值的重要性要高。
优秀的公司容易超预期
平庸的公司老是低于预期
聪明投资者:A股有个很大的特点,可能两个月把你预期2、3年的涨幅涨完了,对于这种情况,一直拿着的话,是不是消化的时间会非常长?
归凯:是这样,我说最优秀的公司,大家未必觉得最优秀。
首先,我说的最优秀的公司,未来的茅台,未来的格力,未来的恒瑞,可能现在他们没有那么高的关注度。
另外,的确A股的预期反应非常快,但我前面说了,还是公司质量优先,只要估值不是特别离谱。因为这些优秀的公司容易超预期,平庸的公司老是低于预期。
比如十年前,我记得有家药企,当时也是个大市值公司,恒瑞那会可能也就是300亿市值,那个公司当时差不多两百多亿市值,十年后,恒瑞涨了12倍,那个公司还跌了。
所以,我觉得一些投资新手往往喜欢做这样的切换,但是他可能切换到那些普通的公司上,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因为任何一个行业,如果光看贝塔,贝塔起来大家都涨,龙头肯定有阿尔法,所以你叠加起来,龙头永远是更强的。
尤其在现在机构化越来越影响的时代,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真正优秀的公司,肯定还是在这些优秀的龙头里面,二线公司里想跑出来,除非有重大的变化,市场还是有一定的理性的,的确短期可能是涨的很多,需要时间来消化,那就等他消化好了。
因为你没有选到更好的、更优秀的标的,那你就拿着,因为你不是只有这一家公司,你本来一个投资组合,你不知道短期估值会涨到什么程度,涨到50倍、70倍还是100倍,说不清楚。
这也是我们组合投资的优势,我们不是靠一两只股票去盈利的。
下半年超预期的公司
今年更多聚焦于一些偏内需的、相对确定的方向
聪明投资者:除了这个估值,在目前这个时间点上,如果我们看下半年,还有没有一些会超出大家预期的行业或者公司的机会?
归凯:超预期的公司永远都存在,就看你能不能找到,这些可能你看估值比较高的公司,可能有一部分是低预期,但是我觉得这里面可能还会有一些超预期的公司。
另外,还有一些因为短期因素,因为国内或海外需求影响,造成的现在市场预期很低的公司,我觉得关注度也比较低,估值性价比要看长远都是不错的,这类公司也是不错的,也不排除这里面有超预期的公司。
聪明投资者:做投资的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要考虑风险,对于下半年或者说以后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在哪?
归凯:风险其实我觉得大家都有共识,但是可能这未必是(真正)的风险,比如像疫情的反复,包括像中美的博弈,我觉得市场是有一定预期的,当然如果要超出这个预期,还是会对市场有一定冲击的。
另外,也有一些我们没有意识到的风险,比如有些国家的债务危机,可能引发连锁效应。
另外一些地缘政治风险,这些都是一些潜在的风险。
所以,我们投资还是要在众多不确定性中寻找一些确定的东西,我今年更多聚焦于一些偏内需的、相对确定的,对于受疫情、海外需求影响,或者有潜在风险的,年初以来都适当做了一些规避。
“想象力、忍耐、居安思危”
聪明投资者: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你会用哪三个词?
归凯:想象力、坚忍、居安思危。
想象力:对商业的理解想象力和洞察力很重要的,但是要建立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基础上。
坚忍是说做事要坚持有韧性,我们说投资长期价值成长,但是真正伴随这样的公司成长,大牛股能骑得住,很定是个很曲折的过程,你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要经受住考验。
居安思危,你要不断审视你手里的公司。
聪明投资者:跟三年前或者五年前相比,你觉得自己最大的进步能够体现在哪?
归凯:我觉得还是把自己投资的这种方法论框架,做了系统性的梳理总结,以前做专户的时候,可能你也没有专门去总结这些,通过这几年不断的总结归纳,对自己的这种投资框架也会有更清晰的认知。真正梳理出真正属于我自己的方法论,在实践中应用。
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要具备的素养
聪明投资者:十年之后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基金经理?
归凯:我觉得还是希望有一个长期优秀的业绩,给长期持有我基金的投资者,创造一个好的回报。
聪明投资者:从历史上来看,十年以上能做到15%其实就已经是比较优秀的基金经理了,你对自己有没有目标或者预期?
归凯:我也希望能做到15%以上,的确,在未来的十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了,能做到年化15%长期也是非常不错的。
另外,我觉得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最重要的是什么,必须要有持续的学习能力,第二要有商业上的洞察力,第三个要有自省精神。
聪明投资者:自省指的是自己的反思,包括出错的地方。
归凯:对,因为你要不断的进化,不同的时代背景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一劳永逸的东西。
责任编辑:陈志杰
大买家现身 ETF发行潮背后藏玄机
今年以来,ETF迎来发行大潮。那么,哪些资金是这些ETF的大买家?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ETF的大买家包罗万象,机构和个人都在其中。不过,记者采访了解到,行业内不少公司和产品面临较大压力,因此“帮忙资金”成为一些ETF的重要买家。由于需求旺盛,近期“帮忙资金”的对价也水涨船高,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直呼“用不起”。成立后迅速上市0000工信部通报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 汇添富基金现金宝过度索取权限
新浪财经讯7月24日工信部通报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2020年第三批),去哪儿网、天弘基金、博时基金、迅雷直播等58款APP在列。{image=1}{image=2}{image=3}{image=4}{image=5}{image=6}{image=7}{image=8}{image=9}责任编辑:常福强0000明天爆款见?嘉实归凯、广发王明旭携手出征 更有多只债基也限额卖
相关阅读:李大霄:中国核心资产基本面并未改变星石投资杨玲:市场回调后行情还在吗?来源:资本深潜号刚刚过去的这一周,虽然股市陷入调整,但投资者入市积极性并不减,基金发行依旧一幅“爆款”天天见的景象。0000正式启动:24日起“询价” 首批公募REITs限量发行
首批9只REITs正式启售现业内罕见“询价”模式中国基金报记者方丽公募REITs产品的上报、获批、发行成为近期最受市场瞩目的风景。备受瞩目的公募REITs以“超级速度”推进着。5月17日,首批9只公募REITs基金正式获得证监会批复之后,5月19日这批产品就发布了询价公告、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基金合同和基金托管协议,预计合计募集规模达到300亿左右。0000广发基金:通胀担忧有所缓解 成长与周期有望共舞
上周A股继续横盘震荡,其中上证指数基本走平,上证50下行1.0%,沪深300回调1.1%;中小综指下行0.3%,创业板指上涨1.7%。风格方面,周期风格领涨,前期表现强劲的消费出现明显回调;具体到行业层面,计算机(6.9%)、汽车(4.8%)和电气设备(4.4%)表现较好。广发基金认为,市场对通胀的担忧情绪有所缓解,短期内成长与周期有望共舞。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