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168

并购踩雷补偿打折、卖壳转型频频遇挫 光洋股份遭遇清仓减持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08-12 22:22:130

并购踩雷补偿打折,卖壳转型频频遇挫,光洋股份遭遇清仓减持

来源: 富凯财经

富凯摘要

三年业绩不达标补偿被迫打折扣,前一个并购踩雷后一个并购放鸽子,光洋股份前途未卜。

作者|A K

排版|十一

8月11日晚间,光洋股份发布公告,披露了与业绩补偿义务主体签署的和解协议,意味着困扰公司已久的这起业绩补偿纠纷暂时靴子落地。

但业绩补偿打折扣,还要承担部分诉讼费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更令投资者担忧的是,已做退步的和解能否真正执行,以及主业不振业绩大幅下滑,并购转型之路又频繁遇挫的光洋股份,仍然前景堪忧。

并购踩雷业绩补偿打折

光洋股份的这起业绩纠纷要追溯到六年前。2014年12月,光洋股份发布交易预案称,拟以5.5亿元收购天海同步100%股权。

该项交易被证监会核准,光洋股份向天海同步的原股东海天集团、吕超、薛桂凤、当代集团等13名股东共计发行6900.8777万股购买其持有的天海同步100%股权。而天海集团、吕超、薛桂凤则承诺,2015年-2017年,天海同步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160万元、5408万元、7031万元。

仅这一个标的业绩承诺就与整个上市公司历年业绩相差无几,光洋股份和天海同步生产的核心产品又同属于汽车变速器的重要部件,光洋股份也称,旨在通过并购进入全球各主要整车/整机厂商的采购供应链,期待值可见一斑。

实际情况大出市场所料,天海同步连续三年业绩不达标,2015年-2017年,分别仅完成了3880.49万元、5261.54万元和4488.16万元。

{image=1}

随后的业绩补偿事宜更是一波三折。按照光洋股份公告,吕超、薛桂凤及天海集团合计需补偿的股份数量为1057.1619万股,但因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几乎尽数被质押,遂转为现金方式补偿,补偿金额为8425.58万,仍迟迟未能履行。

就在光洋股份提起诉讼并取得胜利不久后,今年4月,吕超反将光洋股份告上法庭,称此前公司将其额外返还的737万股股票收回注销是无效的,并要求其返还737万股或该部分股票市价的9802.10万元。

扑朔迷离的案件背后内情尚未可知,但从光洋股份最近发布的和解协议来看,公司确实已经做出了让步。协议显示,业绩补偿的何解款项为6922.71万元,包括6897.71万元的业绩补偿金和25万元的一审诉讼费。

也就是说,光洋股份收到的业绩补偿将以7.5折计算,并需要承担24.56万元的诉讼费。而目前来看,天海同步的业绩更是一年不如一年。数据显示,2018年,天海同步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仅1336.79万元,2019年更是亏损1311.59万元。

快速卖壳转型频繁遇挫

公开资料显示,光洋股份主要从事各类汽车精密轴承,2014年公司正式上市。但上市第二年,业绩就出现下滑趋势,2015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减少42.04%。

光洋股份选择并购转型,收购天海同步。2016年,公司业绩短期提振,净利润达到6451万元。但天海同步开始暴雷,因资产减值等因素,2017年,公司净利润仅为1206万元。

{image=2}

上市仅4年后,光洋股份的原控股股东选择了撤离。2018年11月,上市公司公告显示,创投机构东方富海拟通过受让其控股股东光洋控股100%股权间接控股上市公司,该100%股权作价12亿,全为现金支付。

而光洋控股原股东程上楠持有光洋控股90%股权、程上柏持有5%股权、朱雪英持有5%股权,他们完成套现,东方富海则将间接控制上市公司1.39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9.61%。

随后,受汽车行业低迷影响,光洋控股业绩持续下滑。2018年,净利润亏损达到9040万元,2019年虽然扭亏,但扣非净利润仅为107万元。

无独有偶,新控股东也选择并购转型。今年3月,光洋股份与SIFLE签署协议,拟受让其持有的威海世一电子和威海高亚泰电子的不少于61.25%的股权,交易对价不高于2.1亿元。后两者均从事电子线路板及电子元器件的生产、销售。

光洋股份新任董事长李树华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现在琢磨的事情是立足汽车、走出汽车。以前,更加注重整车市场,现在,车后市场才是要重点考虑的方向。

因此,上述收购也被市场视为是转型的重要举措。但仍以失败告终,7月9日,光洋股份发布公告称,终止与SIFLEX签订的股权转让意向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光洋股份的部分重要股东仍在不断减持。其中,常州信德投资有限公司在6月-7月期间共减持了264.46万股;当代科技在2月-8月期间共减持926.51万股,目前仍持有1882.77万股,占总股份的4.02%,并于8月11日晚间抛出了清仓减持计划。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