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50ETF基准之争 谁是50ETF流动性“之王”?
科创板50ETF基准之争!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万众瞩目的4只科创50ETF迎来上市“首秀”,总规模200亿的科创50ETF成交额超45亿,其中华夏科创50ETF成交额更是超越规模397.65亿的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成交额。这也让人联想到科创50ETF火爆发售的场景。9月22日,4家公募基金公司旗下科创50ETF首日开售即快速募集告罄,认购总规模达1000亿元左右,这一数据超过了当年两只沪深300ETF首发申购500多亿元的历史记录。虽然目前4家公募基金拔得50ETF头筹,不过谁能成为科创50ETF“王者”取决于谁能提供充裕的流动性。
11月16日,首批科创50ETF正式上市。它们分别是华夏科创50ETF(代码588000)、易方达科创板50ETF(代码588080)、华泰柏瑞科创板ETF(代码588090)、工银瑞信科创ETF(代码588050)。
四只ETF早盘均大幅高开,其中华夏科创50ETF开盘涨8%,易方达科创板50ETF涨4.9%;华泰柏瑞科创板50ETF开盘涨4%;工银瑞信科创50ETF涨4.2%。开盘后的第一分钟,四只科创板50ETF产品成交额达到5亿元,其中华夏科创50ETF成交额超2亿元。
截至收盘,首批四只科创50ETF集体收涨,成交额合计超45亿元。其中华夏科创50ETF成交额21.2亿元,涨幅1.81%,位列四只科创50ETF之首。
谁是50ETF流动性“之王”?
二级市场上,一直流传着“流动性就是ETF的生命”这样一句话。
不同ETF的成交量差别是巨大的,对于一些主流的ETF基金,成交额可达到上亿元,但对于一些小众的ETF基金,成交额在百万元以下。
由于ETF的交易机制和股票类似,都是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所以对于那些每日成交量大的ETF,可以方便个人投资者和机构退出。但对于那些每日成交量比较小的基金来说,资金量大的机构无法顺利一次性卖出,容易产生摩擦成本。
因此,哪家基金公司的产品流动性充裕,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一位雪球资深基金投资人发文表示:四家科创50ETF基金公司都找了做市商,并且今天科创50的成交量会很大,有可能超过沪深300ETF的成交量。
{image=1}
图片来源:雪球
截止收盘,华夏、易方达、华泰柏瑞、工银瑞信的成交额分别是21.19亿、10.06亿、9.11亿、5.19亿;涨幅分别为1.81%、0.56%、0.9%、0.69%。华夏的成交量最大,涨幅也最高。其余三只ETF的涨幅均小于1%。
值得注意的是,规模397.65亿的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今日成交额仅为14.10亿。从成交量来看,二级市场对四只ETF的追捧可见一斑,尤其是华夏,52.12亿的规模有21.2亿的成交量,超过易方达、华泰柏瑞之和。
当然,这只是今天一天的成交额,后期基金公司还可以申请联接基金为ETF提供流动性。最后谁能成为科创50ETF的“王者”,还得看哪家基金公司能提供充足的流动性。
300ETF期权助力华泰柏瑞300ETF稳坐“钓鱼台”
有了期权的沪深300ETF,规模不断膨胀。
沪深300ETF期权上市后,华泰柏瑞和嘉实两只期权标的ETF份额、规模不断增长,短短十几天时间,华泰柏瑞300ETF规模增长了57亿元,直逼上证50ETF。
2019年12月23日,沪深300ETF期权上市。前一天,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规模为371亿元,上证50ETF的规模为473亿元,两者相差102亿元。期权上市后,华泰柏瑞300ETF最新规模已提升到434亿元,上证50ETF规模为457亿元,两者之间仅相差23亿元。
同样作为深交所期权标的的嘉实沪深300ETF规模也获得显著增长。截至12月31日,期权上市后,嘉实沪深300ETF的规模从249亿元增长到272亿元,增幅也达到10%左右。
从期权上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即2019年12月20日收盘算起,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价格由4.02元上涨到12月31日的4.096元,份额由92亿份增长至98.50亿份。
业内人士认为,ETF期权对于提升期权标的规模和流动性作用显著。
此前,在上证50ETF期权上市之前,上证50ETF并不是场内最大的ETF。期权上市后,上证50ETF逐步超越其他ETF品种,在相当长时间内占据场内最大ETF位置。这其中,期权交易提供的流动性功不可没。
截止11月16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规模为397.65亿,成交额为14.10亿;华夏沪深300ETF的规模为291.4亿,成交额为4.49亿;嘉实沪深300ETF的规模为249.75亿,成交额为5.13亿。
相对于百亿规模的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规模为81.54亿,成交额仅为2亿;广发沪深300ETF规模为14.6亿,成交额仅为375万。
从数据对比来看,规模越大,交投越活跃,并且涨幅也居前。也就是说ETF的流动性在规模上起决定性作用。
科创50ETF迎最佳配置时机?
作为科创板的第一只指数,科创50指数由科创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证券组成,目前成分股包括金山办公、澜起科技、软虹科技、中微公司、南微医学等众多科创龙头企业。主要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行业。
虽然科创50指数成分股只占科创板个股数量的26%,但却贡献了科创板超过50%的净利润。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底,科创50指数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850.82亿元、134.05亿和112.35亿元,在科创板中占比分别为49%、54%和55%。
当前科创板整体估值剔除极值和负值后,平均市盈率为86倍,科创板50指数市盈率估值为76倍,科创板50指数估值比科创板整体要低,估值较合理。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16日,今年以来科创指数上涨45%,在各类主流宽基指数中,仅次于创业板指同期表现,远超同期上证指数,也是沪深300、中证500指数涨幅的两倍以上,市场赚钱效应位居主流宽基指数前列.对比创业板50指数,从2010年开始计算,截止2020年11月13日,涨幅达159.86%,年化收益率达10%。
此外,从四只基金的持有人来看,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这也说明投资者对科创50的追捧。
根据上市公告书显示,截至11月9日,4只ETF都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的占比较低。
华夏科创50的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仅为5.01%;个人投资者持有的份额占比为94.99%;易方达科创板50机构投资者持有的份额占比为5.49%;个人投资者持有的份额占比为94.51%。
工银瑞信科创50的机构投资者持有的份额占比为6.89%;而个人投资者持有的份额占比为93.11%;华泰柏瑞科创板的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为12.01%;个人投资者持有的份额占比为87.99%。
从数据来看,目前机构参与科创50ETF占比较低,随着机构资金的介入,科创50ETF将会再次迎来扩容,同时机构将成为“抬轿者”。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李轶:“固收+”重在大类资产配置 市场调整已释放一定风险
在资管新规打破刚兑的背景下,稳健风格的投资理财产品需求日益增多,“固收+”基金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过由于涉及债券及权益类资产的投资,“固收+”产品的管理难度无疑更大。有分析人士指出,考察基金经理的长期历史业绩,以及是否具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拥有足够长的“固收+”管理经验,是甄选“固收+”产品的核心要素之一。0000少数派投资:买基金的目标 难道是回本吗?
买基金的目标,难道是回本吗?(少数派投资)来源:少数派投资标题是一个灵魂拷问,很多人看到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否定:买基金当然是为了盈利,只回本不是白折腾吗?但是进一步回想自己的投资行为,是不是当基金下跌出现亏损的时候选择了苦熬守候,一旦熬到回本了就赶快赎回图个心安?0000“新科技,新一哥!”方正富邦吴昊如何带你玩转新能源行业?
以去年7月为时间节点,上半场医药、消费、科技三分天下,板块涨幅喜人,下半场,新能源主题异军突起,涨势如虹,更是成为新年A股喜提开门红背后的有力支撑,根据WinD数据,开年仅4个工作日,新能源指数涨幅高达13.7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