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渴营销?打造“良心”人设?部分知名私募牛市宣传频“踩线”
饥渴营销?打造“良心”人设?传播“秒光”“爆款”?部分知名私募牛市宣传频“踩线”!
来源:资事堂
日益升温的牛市氛围,不仅造就了公募的热度,也带火了阳光私募基金。
或许是为了把握市场机会。一些私募机构和渠道的宣传手法不断“翻新”,甚至个别知名私募机构也“勇敢踩线”。
1月25日首发的北京一只私募产品,募集不到半天,就开始传播所谓的“上线8分钟销售XX亿”的喜报。
这种做法,比之监管层早就禁用的“欲购从速”、“申购良机”等措辞,似乎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前更早的时候,上海某知名公转私机构,通过其主要销售机构的公众号,对外传播其挑选过的公司创始人的所谓“那些年致投资人的信”等,打造“业界良心”人设,相关渠道亦反复渲染该资深投资人士“省心、安心、放心”的特点,这亦涉嫌过度营销。
在行业迅速“头部化”的今天,销售渠道和私募机构之间,确实有通过推动爆款销售“互相成就”的意愿,但如何谨守分寸,不过度、不过分的准确传递产品信息,也是保护持有人利益的大课题。
01
“旺销喜报”是否合规?
私募机构也在推“募资喜报”?这样做法到底合不合规?
{image=1}
近日,北京一家知名私募通过银行渠道代销股票策略基金,开售几个小时,相关公司就火速制作了一张“销售喜报”,并发布了出来。
其中内容为:“热烈祝贺****一期上线8分钟销售*亿,感谢(渠道)信任和大力支持!我们必不负所托!扬帆起航!”
这张喜报的目标显然不在传达感谢,而是高调对外宣布该私募基金的旺销态势。
而这一点和私募基金“十不准”中的禁止行为:使用“欲购从速”、“申购良机”等片面强调集中营销时间限制的措辞,显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02
打造“良心”人设
还有更“高段”的手段。
福建一家大型股份制银行,日前在销售某知名私募的产品前,提前一个月连续推出系列文章,传播相关私募机构的创始人。
其具体手法是,以刊登该创始人所谓“关键时点”的致投资人的信来强化其“良心”、“匠心”的人设。
{image=2}
而这系列文章,最终以一篇“业界良心、匠人匠心、专业用心”的文章为总结。
不知相关银行渠道人士是否意识到:对于一只即将在该渠道销售的产品,相关渠道公号反复强调其创始人“良心”、“匠心”的评价,会对投资人产生怎样的业绩暗示?
{image=3}
03
安心、放心?
而这种宣传的效果果然十分好。2021年初,业界传出,某知名私募的相关产品在渠道内一日销完,规模达到百亿上下。
而相关渠道显然还“意犹未尽”,在该产品销售完毕后,它们还追发了一篇“感谢信”。文中强调:
XX总的三颗心“业界良心、匠人匠心、专业用心”,换来的是我们客户的“省心、安心、放心”。
不知道相关银行人士是否意识到,形容一个权益产品“安心”、“放心”可能给投资者造成怎样的的暗示?
{image=4}
04
监管机构早有“十二不准”要求
事实上,监管机构和自律协会为了规范私募机构的宣传手法,避免混乱和误导持有人,很早就发布了私募机构的“十二不准”。
其中明确强调:不能“公开推介或变相公开推介”;相关材料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不得夸大或者片面推介基金,违规使用“安全”、“保证”、“承诺”、“保险”、“避险”、“有保障”、“高收益”、“无风险”等可能误导投资人进行风险判断的措辞等等。
具体内容为下文, 值得私募业界和销售渠道人员认真学习:
募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推介私募基金时,禁止有以下行为:
(一)公开推介或者变相公开推介;
(二)推介材料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三)以任何方式承诺投资者资金不受损失,或者以任何方式承诺投资者最低收益,包括宣传“预期收益”、“预计收益”、“预测投资业绩”等相关内容;
(四)夸大或者片面推介基金,违规使用“安全”、“保证”、“承诺”、“保险”、“避险”、“有保障”、“高收益”、“无风险”等可能误导投资人进行风险判断的措辞;
(五)使用“欲购从速”、“申购良机”等片面强调集中营销时间限制的措辞;
(六)推介或片面节选少于6个月的过往整体业绩或过往基金产品业绩;
(七)登载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祝贺性、恭维性或推荐性的文字;
(八)采用不具有可比性、公平性、准确性、权威性的数据来源和方法进行业绩比较,任意使用“业绩最佳”、“规模最大”等相关措辞;
(九)恶意贬低同行;
(十)允许非本机构雇佣的人员进行私募基金推介;
(十一)推介非本机构设立或负责募集的私募基金;
(十二)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和中国基金业协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05
创新宣传手段亟待规范
有意思的是,随着公募、私募产品销售的线上化,以及股市投资赚钱效应的逐步突出,整个行业的对外宣传呈现了以往不同的“创新”。
直播、线上见面会、乃至公众号、第三方平台内部专栏等日渐成为宣传的重要渠道。而在这些领域,还有部分并不完全冷静、客观的宣传内容传播。
同时也不排除,有机构有意识的利用监督力量的“空白”处、短暂“窗口期”,快速宣传,打造人设、以推动销售的企图。这是需要有关部门着力来关注的。
从长远来说,所有的产品和业绩乃至人设,都应立足于“客观”这一基本要件之上。理财产品的销售也有遵循客观、理性的基本原则。否则必然在某些时刻业绩“不达标”后,遭遇持有人的强烈反应,这在中国资管行业历史上是有“前车之鉴”的。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杨红卜
交银理财金旗:银行理财转型前景广阔 养老是未来重要方向
8月22日,“资产管理助力中国养老财富储备研讨会暨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0)发布会”在沪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承办。0005华宝基金展望2022:“元宇宙”当前处于概念期-导入期的阶段,预计2022年将热点频出,串联起TMT板块投资机会
1月13日,华宝基金发布《2022年市场环境及大类资产配置展望:心向光明踏浪而行》报告,报告指出,利润增速下滑使得A股承压,保增长以及政策纠偏为市场提供了支撑,总体上A股并不悲观。0000QFII牌照吸引力上升 投资范围扩大引来更多活水
随着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范围扩大,其对外资的吸引力显著上升。第一财经记者获悉,越来越多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外资机构对QFII牌照展现出兴趣。近期,资管规模364亿美元、全球最大的上市对冲基金英仕曼(ManGroup)就拿到了QFII牌照。0000新“基金通”平台要来了?基金生态圈或迎重大变革
中国基金报记者若晖叶秋业内翘首以盼多年的基金通2.0或落地可期。据业内人士透露,基金通2.0平台有望实现场外投资者在不开通证券账户的前提下,在场外直销或者代销平台参与ETF等场内基金的投资交易。而该平台或率先在公募REITs上运用。综合多位业内人士消息,基金通2.0有望在今年内落地,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基金通2.0平台的相关细节及推出进度仍待监管层审批。基金通2.0渐行渐近0000"最牛"基金经理张坤放大招 700亿易方达蓝筹精选限购大升级
重磅突发!刚刚,“最牛”基金经理放大招:700亿公募限购大升级…中国基金报记者若晖最近几天频登热搜榜,处于“聚光灯”下的明星基金经理张坤紧急调低了旗下管理基金的大额申购额度,以此应对超高的外界关注。1月27日,易方达基金发布公告,自1月28日起,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的大额申购额度从原来的10万元调整为5千元,这也是该基金今年以来第二次调整大额申购上限。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