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宣布成立资管子公司 或意在公募牌照
原标题:在管规模超1.4万亿的“一哥”要入局了!中信证券宣布成立资管子公司,或意在公募牌照
{image=1}
记者 | 吴绍志
“券业一哥”也要成立资管子公司了!
2月22日,中信证券(600030.SH)发布公告,公司拟出资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其中初始注册资本1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暂定名)(简称“中信证券资管”)。
中信证券资管设立后,将由其承继中信证券的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具体包括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以及监管机构核准的其他业务,其中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待相关法规出台后方可申请。
同时,中信证券为资管子公司提供累计不超过人民币70亿元(含)净资本担保承诺,并承诺在中信证券资管开展业务需要时,公司据此扣减相应数额的净资本,以此保证其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
一位券商资管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解释:“成立资管子公司的初衷可能是为了申请公募牌照,因为会里要求只能以子公司名义申请,不能以部门名义。”
资管新规之下,证券公司对于资管业务的发展更加看重。2020年10月,申万宏源宣布拟设立资管子公司;12月,天风证券资管子公司正式开业;2021年1月,国泰君安资管获得公募牌照。虽然进度不一,但是成立资管子公司已成为“潮流”。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券商设立资管子公司一般是为了拔高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提供更灵活的激励机制和对资管业务的响应效率,面向高端客户的需要有更精细化的管理需求和快速的诉求反馈机制。
中信证券在资管业务方面一直名列前茅。根据上市券商公布的2020年三季报,中信证券以53.94亿元的收入位居行业第一,同比增长31.55%。
2020年半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中信证券资产管理规模合计14238.19亿元,包括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及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规模分别为人民币1698.58亿元、12538.58亿元和1.03亿元,其中主动管理规模人民币8575.24亿元,资管新规下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市场份额12.87%,排名行业第一。
今年1月,据中国基金报报道,中信证券资管的第七只大集合“参公”产品, “中信证券臻选回报两年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发行,发行首日,该产品的募集资金规模达65亿。
但是,在光鲜的背后,中信证券资管业务也被指出存在一些问题。
2月10日,深圳证监局对中信证券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督管理措施,要求其对私募基金托管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深入整改,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和流程规范,保障业务规范开展,谨慎勤勉履行职责。
具体来看,深圳证监局指出,中信证券私募基金托管业务内部控制不够完善,个别项目履职不谨慎。一是业务准入管控不到位,部分项目业务准入未严格执行公司规定的标准和审批程序,未充分关注和核实管理人准入材料。二是投资监督业务流程存在薄弱环节,部分产品未及时调整系统中设定的监督内容,部分投资监督审核未按公司规定履行复核程序,对投资监督岗履职情况进行监督约束的内控流程不完善。三是信息披露复核工作存在不足,对个别产品季度报告的复核存在迟延。四是业务隔离不到位,托管部门与从事基金服务外包业务的子公司未严格执行业务隔离要求。
此外,公司个别资管产品未按规定,根据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向客户提供对账单,说明报告期内客户委托资产的配置状况、净值变动、交易记录等情况。
责任编辑:陈志杰
消费企稳给市场提供支撑:预期美股将持续震荡 浦银安盛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密歇根大学初步消费者信心指数升6.6至78.9,投资需谨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周二和周三向国会作半年度的证词,昨夜美股低开高走,估计偏鸽派。以上数据来源Wind。占GDP比重最大的消费企稳给市场提供了支撑。0000泓德基金王克玉:稳中求胜 从企业的长期成长中获益
泓德基金王克玉:稳中求胜从企业的长期成长中获益本报记者李惠敏十年的时间,一个行业可以从萌芽走向繁荣;十年的时间,一个基金经理也可以从起步走向成熟。00003200点买基金:该定投还是一次性投入?牛市需注意止盈
【今日直播】太平洋证券2020中期策略会|新结构,新牛市来源:中国基金报记者方丽7月份一度牛市奔涌,然而受到各种信息刺激又出现大幅波动,一轮过山车行情之下让不少投资者心生疑虑。目前上证指数已经跌破3200点,目前究竟是一次性投资还是定投好?实际上,目前布局,应着眼于中长期,可以把一次性投资和定投搭配起来用。1、3、5年业绩大PK0001德邦基金郭成东:港股市场的估值修复尚处于第一阶段
今年以来,港股行情持续走强,成为市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数据来看,截至1月25日,恒指今年上涨10.75%,一举突破3万点大关,南下资金大举涌入,净流入已超2500亿港元,一时之间“港股牛市来了”的喊声甚嚣尘上。不少投资者也纷纷发问,是时候上车港股了吗?还来得及上车港股吗?未来港股还有多大上涨空间?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