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展望A股下半年:成长股或再唱重头戏
原标题:机构展望A股下半年:成长股或再唱重头戏 来源:经济参考报
{image=1}
来源:Wind,中金公司
2021年即将步入下半场,站在新的投资起点,未来中国经济形势和A股市场整体走势如何,下半年哪些行业或者领域更有机会?记者梳理近期密集发布的券商和基金观点发现,机构普遍认为,中国宏观经济韧性仍在,市场最为关心的通胀与信用收缩逐渐走向确定。配置方面,成长板块被普遍看好,有望再唱重头戏。
经济延续复苏势头
国盛证券研究称,下半年经济总体环境不差,宏观基本面韧性仍在,考虑到全年贸易预期回暖,外需景气仍会保持;内部制造业投资在盈利、需求改善拉动下有望继续发力;服务型消费改善尚有很大的空间,而财政后置下基建支出也存在加码空间。
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指出,一方面,在居民加杠杆行为存在约束的情况下,地产销售疲态已现,地产投资存在下行压力;另一方面,在居民收入改善叠加疫苗接种加速推进的情况下,我国消费或迎来显著改善,制造业投资将因此受益。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指出,需要辩证看待2021年以来的经济表现。尽管我国各项经济指标均录得较高增速,但是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经济内生动力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状态。
多家机构均认为,货币政策“稳健”基调预计不变。光大证券研究表示,总量上来看,货币政策延续稳健,当前的信贷政策及资金环境大概率将得以延续。中泰固收分析师肖雨认为,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大幅上升,倒逼货币宽松的可能性较低;另一方面,PPI向CPI传导效果有限,疫情以来结构性复苏背景下“稳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政策转紧的必要性不足。
从宏观因素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看,中信证券研究认为,当前的宏观环境对市场有利。首先,5月9%的PPI同比增速或位于年内高点,后续PPI环比持续攀升的空间较小;其次,5月社融增速大概率已回落至年内低点附近,伴随6月至9月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社融增速将逐步企稳;最后,出口景气仍然较高,5月单月增速低于预期,主要是受到广东局部疫情和海运高运价的扰动。近期国内宏观数据整体符合预期,趋势上有利于A股,但市场反应钝化,一些结构上偏离预期的宏观数据带来的扰动有限。
国泰君安研究表示,随着市场最为关心的通胀与信用收缩走向确定,两者对估值影响将从前期的负向束缚向平稳过渡。
市场风格料重回成长
多家机构认为,下半年市场风格将重回成长,市场可能会更加关注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性。“在过去两年权益市场大幅上涨的背景下,估值持续拔高带来股价上涨或有难度,今年投资者对收益率的预期需要降低,但也不必过分悲观。企业盈利方面,今年会是很多A股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较快的一年,业绩持续超预期的优秀公司将是获取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上投摩根基金杜猛指出,估值方面,虽然部分行业面临估值高企的风险,但A股仍有不少行业估值处于历史20%-30%的范围,仍有很多投资机会值得把握。中信建投证券也认为,下半年A股市场成长股表现或为最优。
中金公司研究认为,2021年到目前为止全球经济“整体复苏、节奏异步、结构分化”,风险资产跑赢。中国股市去年领先全球后今年相对落后,价值跑赢成长。综合增长、估值、政策及海外市场等因素,今年下半年对中国市场观点整体中性、结构乐观,建议“轻指数、重结构、偏成长”,在上半年的盘整后重新重视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等“新经济”大趋势。
具体行业看,中欧基金指出,当前成长股整体估值仍高于价值股。尤其关注中期业绩确定性较高的新能源、智能车、医疗服务和其他线下服务消费。此外,周期行业中下游需求偏重外需的行业如化工和航运等预计仍具备上行空间。
泰达宏利基金经理王鹏持续看好当下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投资机会。“新能源汽车在全球三个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欧洲、美洲都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可以创造长期价值。至于今年行业的回调不太需要担心,因为龙头公司没有改变。成长股最核心的是销量增速,渗透率相当于5%-30%之间是较好的投资阶段。”
针对当前市场关注的“碳中和”领域,上投摩根基金孙芳表示,围绕供给侧、输配侧和需求侧三条投资主线,碳中和会长期性、多角度地影响多个行业,同时现有的产业发展趋势也会受到强化和加速。以新能源车为例,随着新能源车产业从政策驱动到全球需求共振和消费导向,未来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首批科创创业50ETF获批 招商、富国等9家公募拔得头筹
备受市场瞩目的首批科创创业50ETF正式获批。6月15日,澎湃新闻记者获悉,9家公募基金申报的中证科创创业50交易型开放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简称“科创创业50ETF”)拔得头筹。具体来看,首批获批的产品分别由9家基金管理人申报,分别是:招商基金、华夏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易方达基金、华宝基金、银华基金、国泰基金、南方基金。0000万亿公募董事长“奔私”后首只产品来了 之前的林鹏、余海丰呢?
i资管工厂厂长的话前两天,原工银瑞信基金董事长郭特华“奔私”后发了首支私募基金产品,厂长觉得郭特华运气不错,躲过了节后的“小股灾”,这个时点发产品的风险已经大幅下降。而去年下半年“公奔私”几位大佬则完整经历了节后的大跌,他们在过去一段时间表现如何呢?今天厂长就和大家来好好盘点一番。{image=1}牛市末期奔私难度大0000大震荡、大变局、明星基金经理们在干什么?
大震荡、大变局、明星基金经理们在干什么?葛兰谨慎,兴全大胆,有人追求稳稳的幸福,有人扫盘低位筹码来源:资事堂越来越多的A股基金经理,是不进行股票仓位的调整的,所以,他(她)们对股市的态度,通常都比较隐晦。但有一类基金除外。就是新基金。新基金在成立时手握100%的现金,基金经理可以选择未来6个月的任何时点内买入股票,直至建仓完毕。0003视频|杨德龙:长期看好大消费、新能源和科技互联网三大方向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责任编辑:石秀珍SF1830000每周昊评:寻找具备成本转嫁能力的优质制造业公司
上周(6月7-11日)市场震荡,创业板指强于沪深300,符合预期。出口边际放缓,经济增速放缓与原材料通胀压力高企成为了市场一致预期,与经济周期相关度较高的中游制造业出现了普遍调整;由于该风险有所反映,我们会去寻找具备成本转嫁能力,同时需求受益海外经济复苏的优质制造业公司,这类资产本身具备较好的长期成长性,同时短期业绩可能好于市场悲观预期;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