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基金王贵重:下半年看好半导体相关设备材料、数字化、新能源方向
6月25日,由嘉实基金和新浪财经联合主办的嘉实基金2021远见者投资策略峰会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同行·创未来”。嘉实基金大科技研究总监王贵重出席会议并参与了“牛年下半场,各板块机会在哪”圆桌讨论。
{image=1}
科技行业的三大特性和四大机遇
王贵重表示,科技往往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不同的风险会匹配不同的收益,我们首先要明确科技是高风险、高收益类资产,对应一定波动性。
科技行业具有三大特点:第一,破坏性。破坏性的背后是效率和供给要素新的提升,这是科技最大的难点,带来了发展的不连续性。例如,2005年时诺基亚如日中天,但现在诺基亚已经没在了。CD以前用磁盘,突然发现用半导体可以做这件事,而半导体每18个月翻一倍,这是科技的魅力。
第二,胜出者的非线性。无论是半导体领域,还是新能源车领域我们都看到非线性爆发增长,这种增长在科技里面不停地存在。
第三,供给创造需求。科技是供给侧的创新,企业如何活下来并取得巨大的商业利益,一定要匹配需求。这也引入了“科技+”的长维度机遇。
结合供给创造需求特性,王贵重总结了科技发展的四大长期趋势:
1、 促消费。包括最近出来很多的新消费,背后科技属性都很强,比如扫地机、投影仪、电子烟、医美等,背后逻辑是因为信息技术变成普遍的供给要素,就会跟各种行业进行深入结合。
2、提效率。提效率背后最直接应用的手段是数字化,利用数字的方式来提效率,数字化往往可以用最小的资源投入,来满足我们最大的需求。提效率的方向,就包括了新能源车,因为效率也意味着更加绿色、更加可持续。
3、补短板。经过18年到现在中美在科技领域里的竞争,相应要求我们得把无论是基础科学还是整体的产业做得不够牢的地方都要补上。
4、国际化。最终我们要去争得更大的市场,而现在新一代的企业家,像80后、90后天然是国际视野的,会发现我们很多领域里的国际化做的非常不错。
下半年看好半导体相关设备和材料、数字化、新能源方向
对于近期被热捧的半导体板块,王贵重指出,一方面是物以罕为贵,半导体形成了一定的网红效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代表它发展的可能性和未来空间的大小。大家经常看美国只给20倍估值,中国给100倍估值,这种差异是因为中国和美国的增速和发展阶段完全不同。
其次,从半导体景气度的持续性来看,半导体缺货的核心原因在于全球化退潮带来的供给效率下降,且持续时间比预期要长。
对于今年下半年看好的方向,王贵重指出,第一,半导体板块近期因半导体缺芯出现大幅上涨,这个时间点再去追缺货涨价意义不大,当前更看好半导体相关设备和材料;第二是数字化,长期看好云计算、人工智能,是不错布局时点;第三,新能源相关标的。
责任编辑:胡尊波
公募前十大重仓股11天缩水逾2万亿 茅台跌掉一个宁德时代
“心态崩了。”一位基民向记者吐露,一天跌五六个点。3月4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下跌,沪指收跌2.05%,一度失守3500点大关,深成指收跌3.46%,创业板指大跌4.87%,两市共计2868只个股下跌。酿酒、医疗、券商信托等板块领跌,石油、煤炭采选、钢铁、碳交易等少数板块逆市上涨。头号公募抱团股贵州茅台大跌5%,另有权重股五粮液、比亚迪、中国中免、金龙鱼、隆基股份、万华化学跌幅在5%以上。0000中欧消费主题基金近两年涨幅126.27% 位居同类榜首
近年来,消费板块以相对稳定的盈利能力持续走强,不少消费主题基金通过优中选优捕获超额收益。根据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中欧消费主题近1年、近2年净值增长率分别为88.11%、126.27%,在同类消费行业股票型基金中均位居榜首。0000内部会议发言曝光:27倍牛基舵手董承非吐露真心 基本进入防守打法
内部会议发言曝光!27倍牛基舵手董承非吐露真心,对A股、核心资产、港股看法很不一样2月24日,中证君获取了一份兴证全球基金副总经理兼研究部总监董承非1月末的内部交流分享会议纪要。中证君也从知情人士处证实了这份会议纪要的真实性。0001揭秘金牛基金经理穿越牛熊的秘密
来源:择尔裕在国内的公募基金行业,从业超过十年的人并不多,而能够做到穿越牛熊,获得长期稳健收益的人则更少,工银瑞信基金的王筱苓,就是这样一位基金经理。其管理的产品——工银新蓝筹,获得了中国基金业金牛奖——2019年三年期开放式股票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金牛基金经理穿越牛熊的秘密是什么?从王筱苓这里,我们就能够找到答案。公募从业十多年业绩稳定穿越牛熊0000太火爆:新年仅两个交易日 超680亿资金涌入5只新发基金
2021年新基金销售依旧火爆异常!新年仅仅交易了两日,1月4日至5日,就有超过680亿元资金涌入5只新发行的基金中。其中,1月4日发行的17只新基金中出现了4只基金“日光基”,共有超过550亿元资金进行了超额认购。而1月5日发行的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又因超130亿元资金蜂拥抢购,而提前结束募集。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