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浪尖上的国际医学:“孕妇流产”责任事故、盘中大跌、连续三年扣非亏损
原标题:风口浪尖上的国际医学:责任事故、盘中大跌、连续三年扣非亏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毕华章 西安报道
因“孕妇流产”事件被官方认定为责任事故的西安高新医院,是上市公司国际医学(000516.SZ)旗下的全资公司。
随着官方认定结果的出炉,事件相关的多名责任人被处罚,包括西安高新医院总经理被停职,门诊部、医务部相关责任人被免职,西安市急救中心主任、西安市卫生健康委主任也被处分。
号称已被业内称为“高新模式”的西安高新医院,同时也是国际医学的核心资产之一,该事件在二级市场引起投资者关切,国际医学股票盘中一度接近跌停,尾盘稍有回升。
“孕妇流产”被认定为责任事故
1月4日,西安一名孕妇家属在微博发帖,讲述了亲属小姨在西安高新医院门口,由于核酸问题无法入院,两个多小时后流产一事。
微博中,这位家属讲述道,1月1日,小姨肚子疼打不通120,随后打110才被送往高新医院。晚上8点多到达西安高新医院,在门口由于核酸问题无法入院,一直到10点多。在门口等待期间,小姨大出血,8个月的胎儿流产。
这条微博迅速引起各方关注。
处于舆论漩涡中的西安高新医院在媒体连线时表示,该做的都做了,等待上级部门的调查结果。
对此,陕西省妇联也表态称,会站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上处理好该事件。不久之后,西安市发布新政,要求不得以防疫为由影响患者就诊,要对孕产妇等开通绿色通道。
最新消息是,“孕妇流产”事件被官方认定为责任事故,多名责任人被处罚。
西安发布称,近日西安高新医院发生一起孕产妇流产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1月5日,经陕西省、西安市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认定该事件是一起责任事故。
西安市卫生健康委责成西安高新医院主动与患者沟通,做好患者术后康复治疗、安抚补偿等工作。责成医院向社会公开道歉,积极反思和梳理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隐患,要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优化就诊流程。
据悉,西安高新医院已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总经理范郁会被停职,门诊部、医务部相关责任人被免职。
另悉,西安市纪委对省市有关疫情防控期间急救工作要求落实不到位、履职不力的西安市急救中心主任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对落实省市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特殊人群救治工作要求不到位的西安市卫生健康委主任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高新医院去年净利几乎腰斩
此次处于舆论风口的西安高新医院,注册资本3亿元,是上市公司国际医学全资子公司,也是上市公司国际医学的核心资产之一。
国际医学的前身为开元投资,自1993年上市以来,百货零售一直是开元投资的主营业务。
2011年,该上市公司全资收购西安高新医院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主营业务遂变更为医疗服务和百货零售。
2018年,上市公司将全资子公司开元商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出售给银泰百货有限公司。剥离百货零售业务资产后,实现整体业务战略转型,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大健康医疗服务和现代医学技术转化应用。
在国际医学的相关介绍中提到,西安高新医院在陕西省内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是成为全国第一家获批的社会资本兴办的三级甲等医院。此外,国际医学还称,高新医院经过发展,探索出适合社会资本举办医院的高效率运营管理模式,被业内称之为“高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高新医院的业绩在去年大环境影响下,下降明显。
国际医学财报曾披露,2020年西安高新医院日门诊最高4138人次,日住院最高1086人次。门诊工作量90.33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减少10.57%;出院人数3.52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减少18.23%。
总体业绩而言,2020年度,西安国际医学高新医院实现收入约7.9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34%;净利润6066.81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8.23%,几乎腰斩。
上市公司连续3年扣非亏损
受高新医院此次舆情影响,上市公司国际医学今日盘中一度接近跌停,投资者在股票论坛的诸多留言也显示出对该事件的关切。
国际医学主营业务包括大健康医疗服务和现代医学技术转化应用。目前,该公司正在运营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西安国际医学商洛医院等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同时正按三甲标准建设西安国际医学康复医院等医疗项目。
此外,国际医学还在推进“互联网+医疗”模式、打造跨区域医联体合作网络、布局干细胞等医学技术转化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学院虽然拥有几大业务板块,但是核心收入却是来自高新医院,是其重要的“现金奶牛”。
相比之下,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西安国际医学商洛医院业绩依然乏力,近年来要么仍在亏损,要么初步扭亏。
2018年至2020年,国际医学营业收入分别为20.39亿元,9.91亿元,16.07亿元。不过,扣非之后却是连续三年亏损,扣非净利润依次为-3435万亿,-4.68亿元,-6.48亿元,呈扩大之势。
此外,一年多来,国际医学股价也经历了过山车。
2021年6月份,国际医学股价达到阶段高点21.66元,随后一路下滑,不少大户陆续出货。至2021年底,半年时间,股价腰斩至10元左右,市值蒸发约200亿。
另据三季报披露,国际医学前三季度亏损已达5.8亿元。全年业绩情况如何,有待年报披露给出最终答案。
就上述相关情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国际医学,工作人员表示:“市政府给出了处理意见,我们也对责任人给予了处罚措施,我们以后也会吸取本次教训,努力做好患者救治工作。”
责任编辑:王珊珊
河南:冷链食品到达24小时前需提前报备
随着春节临近,群众对进口冷链食品的需求也在增加,如何严控疫情风险?记者从28日下午召开的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66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河南明确要求直接从口岸或省外供货商购进进口冷链食品的企业即首营企业,必须落实三项责任。一是提前报备责任。要求首营企业在购进进口冷链食品到达目的地24小时前,将供货商提供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证明等信息,向目的地市场监管部门报备。0000国家邮政局:提升末端投递服务水平 智能快递箱投递率达到10%以上
国家邮政局将试点施行末端公共服务站服务规范,制定智能快件箱服务指引,加强末端服务行业自律;支持末端服务设施多元发展,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加快推进智能快件箱(信包箱)、快递公共服务站等末端设施建设。{image=1}责任编辑:蒋晓桐0000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原油产量 突破30万吨
来源:国是直通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表示,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11年来通过各项措施,打造成了高质量发展的高原低渗难采油田开发典范,原油产量已从2017年16.7万吨涨至今年的33万吨,预计年底,南翼山油田油气当量将达到36万吨。责任编辑:薛永玮0000汉龙汽车发布停产通知,曾为众泰品牌车型代工
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11月国内乘用车第三周日均零售5.3万辆,同比增长7%,主要厂商批发销量日均6.3万辆,同比增长14%,前三周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3%,批发销量同比增长11%。国内乘用车市场已连续数月实现了同环比的正向增长,行业整体正迎来良性的上行周期。不过,就在汽车市场稳步向好的时候,也有一些车企没能顶住各方压力,陷入了停工停产的窘境。0000中国“真的清零”,美主持人酸了……
近日,长期抨击中国“清零政策”的《纽约时报》,却被其记者报道冬奥期间亲眼目睹的中国防疫政策“打脸”了。当地时间2月4日,《纽约时报》播客栏目“TheDaily”主持人萨布里纳·泰尔莱斯(SabrinaTavernise)连线了该报冬奥报道记者秦颖(AmyQin),在一期题为“一届‘清零’的奥运会”的节目中,讨论北京冬奥会的防疫措施和闭环管理。{image=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