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家基金公司半年报出炉:景顺长城等多家业绩翻倍 南华基金和东海基金不赚反亏
这些基金公司正成券商的估值抓手!19家基金公司半年报出炉,景顺长城等多家业绩翻倍,却有两家不赚反亏
财联社(上海,记者 韩理)讯,随着上市券商、上市银行等机构半年业绩的披露,被参控股的基金公司半年报也陆续浮出水面。对于上市券商来说,财富管理产业链业务正对券商业绩与估值增长产生影响。对于整个券商行业而言,财富管理产业链(包括金融产品代销、资产管理、参控股基金公司)均将是推动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image=1}
根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9家基金公司上半年的经营情况被披露。大部分基金公司在上半年表现亮眼,不少基金公司的净利润实现了翻倍。已披露数据中,华夏基金以超10亿净利润暂列第一。
多家基金公司净利润翻倍
根据长城证券半年报,景顺长城基金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27亿元,净利润7.20亿元,而2020年上半年景顺长城的营收为10.67亿元,净利润为3.53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景顺长城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翻倍。长城证券持有景顺长城49%的股权,景顺长城也成为了长城证券的财报数据中的一大亮点。
半年报透露,景顺长城的优秀业绩,主要是因为基金业绩近年整体表现优异,整体管理规模提升,带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此外,长城证券还在半年报中表示,景顺长城作为股票投资领先的多资产管理专家,是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创新合作的发展典范,近年来为长城证券作出了积极的业绩贡献。
同样净利润翻倍的还有国海富兰克林。国海证券是国海富兰克林持股51%的股东,根据国海证券的半年报,2021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141.16%,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近120%。
半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国海富兰克林共管理36只公募基金产品及7只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684.52亿元,同比增长127.22%。
国海证券还在半年报中提,2021年上半年,控股子公司国海富兰克林积极把握基金市场大发展机遇,大力推进产品新发、渠道拓展和投研能力提升,充分发挥中长期投资和港股投资优势,保持了持续稳定的投资收益和经营业绩。
此外,国海富兰克林的长期业绩的优势在这份半年报中凸显。截至报告期末,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权益类公募基金最近五年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行业排名第21位和第13位,固收类公募基金最近五年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行业排名第8位和第2位,业绩排名行业前1/4的基金规模188亿元,较去年末提升160%。
除了上述这两家公司,在目前已经被披露上半年营收情况的基金公司中,东方基金、东吴基金和浙商基金也实现了净利润翻倍。
根据东吴证券的半年报,截止6月30日,东吴基金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25.83%;实现净利润1475.61万元,同比增长151.14%。
根据浙商证券的半年报,2021年1-6月浙商基金实现营业收入1.03万元,同比增长65.62%,净利润891.81万元,同比增加行4760%。
东方基金上半年实现了营业收入2.99亿元,同比增长59.48%;净利润4738.99万元,同比增长123.08%。东北证券在半年报中称,上半年东方基金加强投资管理,抓住A股市场结构性投资机会,布局新能源汽车、芯片、科技、顺周期赛道的产品表现较为出色,部分主动选股、量化策略的绝对收益产品获得了较为稳健的投资回报。
华夏基金营收与净利双双暂列第一
而在已披露业绩的基金公司中,华夏基金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都当仁不让位居第一。根据中信证券披露的数据,华夏基金今年上半年,营收达36.51亿元,同比增长53.24%;净利润为10.49亿元,同比增长40.22%。
除了华夏基金,从净利润排名来看,排名居于前列的还有招商基金(7.84亿元)、景顺长城(7.2亿元)、银华基金(4.92亿元)、人保资产(2.37亿元)、诺安基金(2.22亿元)、万家基金(1.68亿元)、永赢基金(1.4亿元)、鑫元基金(1.35亿元)、国海富兰克林(1.34亿元)。
若是从营业收入来看,除去华夏基金,还有景顺长城(21.27亿元)、银华基金(20.27亿元)、万家基金(7.94亿元)、长城基金(5.04亿元)、永赢基金(4.88亿元)、诺安基金(4.68亿元)、国海富兰克林(4.04亿元)、鑫元基金(3.46亿元)、东方基金(2.99亿元)等公司排名暂时靠前。
不过,在已经披露业绩的基金公司中也有基金公司出现了亏损,南华基金和东海基金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亏损了1236.47万元和868.52万元。相较于去年同期,东海基金由盈转亏,而南华基金的亏损则进一步扩大。
相较于去年同期净利润出现下滑的还有永赢基金、兴银基金和鑫元基金,上述三家基金公司净利润分别下降了21.88%、3.96%和1.85%。
近年来,关于基金行业“马太效应”加剧的说法不断,尤其是头部公募爆款频频出现,而部分中小公司旗下新基金发行延期、失败屡屡发生。大基金公司积累了高质量品牌、优秀的投研团队、丰富的渠道等优势,而中小基金公司的发展空间面临被压缩的困境。华南某公募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现在公募行业的竞争加剧,每个公司都在奋力向前赶,稍有不慎就会掉队。
责任编辑:陈志杰
一地绿“基茅” 基金亏损该“怪”谁?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作者:何明俊代表下跌的绿色,近期成为市场主色调。过去一周,“市场先生”向投资者展示了它不理智的一面。周一冲高,周二开始回落,周四周五探底回升。据同花顺iFind周K数据显示,沪深300跌1.39%,上证50跌1.81%,创业板指跌1.45%。其实,和2月底那一周暴跌相比,上周跌幅已“温柔”许多。创业板指跌幅超2020年7月份,但略小于去年3月份跌幅。0000“承诺保本”惹祸:昔日百亿私募瀚信资产被暂停备案3个月,还有多家私募因此被罚
◎有私募业内人士表示,承诺保底问题是私募领域频繁违规的高发地。对于投资者而言,希望能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能保证本金安全;对于私募机构来说,也想通过一些手段发行更多的产品。不过在监管的眼里,承诺保底问题是个不可逾越的红线。近期,百亿私募正心谷资本因为旗下产品出现亏损而被投资人举报的事情正在发酵。0000中加配置周报|储能设备、光伏等行业估值处于历史高点,注意风格均衡
重要信息点评教育部前期出台的校外培训政策开始有细节落地,北京8月15日之后不再有学科类暑期培训,秋季学科类培训不得在周末进行。舆论对若干行业进行倾向性宣传,比如痛批网络游戏、提示增高针风险(医药)、警惕电子烟流向未成年人。0000ESG基金加速发行 外资这一投资理念在中国可行吗?
自两年前MSCI将A股纳入ESG评级开始,中国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对于ESG概念愈发关注。近期,国内的中外资基金公司也有加速发行ESG主题基金之势。究竟这类海外风行的投资理念在中国行得通吗?0000